崇禎皇帝對於大明的這些掛逼們,向來是信心十足的。
在整個世界還在玩火繩槍的時候,大明的掛逼們已經開發出了燧發銃和三眼銃,如果不是建奴入關打斷了這一進程,可能提前幾百年就該出現加特林了。
在整個世界還在懵逼著蒸汽機到底是怎麼回事兒的時候,大明的掛逼們已經將之運用到了火車上麵,戰艦上麵,機床上麵,總之各種地方都在琢磨著能不能先安上一台蒸汽機試試。
雖然這裡麵有自己開掛的因素在裡麵,但是崇禎皇帝可以用黃台吉和多爾袞的人頭發誓,自己隻是個沒充值的掛逼,跟大明的野生掛逼們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但是當崇禎皇帝想到野生掛逼的時候,突然就想到了大明之外的那些掛逼們。
自己之前是怎麼說的來著?可以先支援一批火器給神聖羅馬帝國?順便把福壽膏賣給他們?
都說後世的天朝是山寨大國,可是實際上,真正的山寨大國正是此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的馬甲小號……
身為程序猿總是有著諸多好處的,比如翻牆,比如用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
後世被刷屏並且洗了無數腦殘的“青島不怕淹是因為德國良心製造”和“管網附近專門存放的油布包”這種文章,都是人為炮製出來洗腦殘用的。
三千多公裡的青島地下管網,正常使用中的德國修建管網僅有兩公裡多點兒,占比千分之一都不到。
而那些油布包裡麵的零件,也是當時德國人修建地下管網時運來的配件剩餘部分,而不是專門存放起來備用的——尤其是小倉庫裡麵存放著“用油布包好的金屬元件,雖曆經百年卻依舊光亮如新”這種屁話就更是扯蛋了。
下水道一般是陶的、瓷的或者水泥的,用金屬元件是為了證明沒腦子還是為了證明人傻錢多?
“德國製造”聽起來很牛,但在十九世紀下半葉,那名聲很臭,是廉價與劣質的代名詞。“厚顏無恥”,是當時英國人給德國造產品扣上的帽子。
那時候,大英帝國是最先工業化的國家,它的產品,代表著工藝和技術的尖端。“買英國貨”在當時不僅是人所儘知的時髦語言,還是一種富有的象征。
德國實現統一後野心勃勃的打算進入世界市場裡麵分上一杯羹,然而世界市場不是想進就能進——在夾縫中追求強國夢的德國人仿造英法美等國的產品,並依靠廉價銷售衝擊市場。
偷竊設計、複製產品、偽造製造廠商標誌,產品從材料、工藝到質量,都很差勁,德國產品因此被扣上一頂不光彩的帽子。
德國人自然是不服氣的,大量的經濟間諜開始出現在英格蘭,那些流利的英語中總是帶著一股日爾曼口音。
比如聲稱對鋼鐵製造感一點兒興趣的某位紳士,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德國鋼鐵伯爵和兵工巨頭克魯勃。
德國人利用各種手段,獲取了大量經濟情報。回到德國,這些情報被研究複製,模仿成產品。然後,再出口到英國,堂而皇之,進入英國家庭。
與後世的天朝曾經走過的路子差不多,當時德國的勞動力價格低廉,使德國產品,有著廉價的特征。一時間,在英國市場上,從鉛筆、玩具、藥品、鐘表、啤酒、紡織物、工具到鋼琴和家具,無不充斥著“德國製造”。
英國的紳士們自然是氣不乾的,乾脆就整出了一項法案,規定所有的外國進口產品,必須打上產地國的標誌。而這項法案的重點打擊對象,就是來自日耳曼的“德國製造”。
被這項法案打臉的日爾曼人自然就如同的主角模板一樣,知恥而後勇,不再抄襲仿造,而是發明創造,研製出屬於自己的、名副其實的原創“德國製造”。
大量的砸錢在科研和工業標準體係上,“德國製造”也完成了從山寨到質量可靠代名詞的華麗轉身。
至於神聖羅馬帝國的小號,可以將德意誌帝國看作是第二代小號,德意誌第三帝國,也就是**德國,就是第三代小號。
現在大明將火器賣給神聖羅馬帝國,他們會不會突然點開山寨技能樹,然後再點亮德國製造技能樹?
崇禎皇帝突然有些擔心。
但是崇禎皇帝擔心也沒有什麼鳥用了,李承彥早在崇禎皇帝決定支持神聖羅馬帝國的時候就已經動身出發了。
原本李承彥還打算直接去找科恩那個老家夥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通過科恩的路子來打通神聖羅馬帝國的路子,聯係下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但是當李承彥研究了一些錦衣衛提供的情報之後就放棄了這個打算。
理論上來說,雖然荷蘭跟其他的諸侯國也在狗咬狗,但是總體上這些家夥的目標卻是一致的,同樣都打算先弄死神聖羅馬帝國,科恩再怎麼為了銀子也不可能轉而幫助神聖羅馬帝國。
不是科恩的問題,而是整個荷蘭都不可能同意,包括同樣在大發戰爭財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他們賣給大明的勞工,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於神聖羅馬帝國。
一旦幫助正節節敗退的神聖羅馬帝國站穩腳根,影響到的不僅僅是整個歐洲,連東印度公司用來換銀幣和福壽膏的勞工生意都要受到影響,這是整個東印度公司所不願意看到的。
既然不太方便通過科恩等人聯係上神聖羅馬帝國,那就自己去!
禮部替李承彥準備好了一切,或者說是聯合了工部和兵部,再加上五軍都督府一起,替李承彥準備了一支小型的艦隊,上麵裝載的補給物資不是很多,反正從天津港出發,直到奧斯曼那邊都不用擔心補給的問題。
因為直到奧斯曼之前,大部分的地盤都是大明的,根本就不用擔心補給問題,所以上麵更多的還是裝載了各種火炮還有火銃一類的裝備。
為了能夠一次把歐洲坑回到姥姥家去,崇禎皇帝也算是下了血本了——大明都沒有完全全麵換裝的定裝燧發火銃還有最新式的火炮,都往上麵塞了不少。
一路上也確實沒有什麼驚險,無非就是花費的時間多一些,真正讓李承彥頭疼的是自己該怎麼找到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或許他很快就不是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