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坐在位子上低了低頭:“兩個皮猴子,倒是怕禮節不周到,叫太孫妃見笑。在前頭候著您吩咐呢。”
“我聽聞貴府上的二公子才十個虛歲,還小哩,不妨事的。”
這倒是實話,這時候的男女大防還沒有那麼嚴重,因為寶玉與賈環年歲小,還沒有到該避諱的時候,再加上太孫妃也想著多看看男孩子,好再生一個嫡子,便說不必多禮,叫兩位少爺進來見一見。
一見之下,太孫妃倒是覺得賈氏的嫡親弟弟長得真是好!大大的杏眼,黑白分明,眼珠子好像是墨玉;瓊鼻挺直,唇瓣飽滿;要不是眉毛長得英氣,看著還更是秀氣女相一些。
相比較起來,站在他身後有些畏縮的總角男童就不那麼起眼了:也難怪,嫡出和庶出的,總歸是有不一樣的。
於是小胡氏又給寶玉一個扳指:“聽說從前聖上還賞了你三石的強弓?”
得到寶玉點頭的回答之後,小胡氏忍住想要摸摸對方臉蛋的衝動,克製地說:“那不要辜負陛下對你的期望。”
【天知道是什麼期望?】
到了賈環那裡,便是賞賜了一個荷包,與探春的樣式一樣,想來是太孫府批發賞人的那種。
於是王氏的心裡頭覺得舒服點了:太孫妃娘娘就是曉得規矩的人!講究!
走程序的禮節也儘到了(指的是王氏),想見一見可愛的男孩子也見到了(指的是太孫妃),總算是輪到元春與家人小聚的時間了。
在此,小胡氏顧念著之前賈氏的小產也算是為自己擋災了(心照不宣、並未傳揚),準備下回賈氏一有孕就給她請封,此時賈氏不過是與娘家人見見,小胡氏並不會連這點小事都要為難她。便是很痛快地叫賈氏領著家裡弟弟等人去自己的院子坐坐,又叫小廚房中午給賈氏那邊送些點心、果子過去。
到了元春的屋裡,王氏就先把小的們打發去抱琴那裡吃果子。
臨了,王氏還問元春:“怎麼抱琴今兒哆哆嗦嗦的?”
元春苦笑,這如何說得,抱琴去了一趟慎刑司之後,膽子都嚇破了。可是個中緣由涉及皇室,倒是不好和太太詳說。於是賈元春便含糊了過去。
王氏隻當是抱琴有什麼差錯被元春罰得狠了,於是還教育元春:“她畢竟是從小與你一塊兒長大的,現在在這太孫府裡,就是你的心腹與耳目,一定不要苛責了。對了,日後也不要昏頭昏腦的,用她來籠絡太孫,知道不?”
方說完這個,又說起小產的事兒,王氏的眼眶又要紅起來了:“我的大姐兒哎,在家的時候你哪裡吃過這樣的苦頭,連油皮都沒有蹭破過。”
元春想起小產時,小腹一陣一陣的墜痛以及從下/體湧出的鮮血、最後留下來的肉塊,心頭就一酸。但是她強忍著笑笑說:“太太說什麼傻話。隻是這孩子與我的緣分還不夠罷……”
王氏也曉得自己失態了,元春畢竟是和那李氏住在一個院子的。於是她深吸一口氣緩了緩:“老祖宗叫人去回春堂問了一些滋補的方子,也不好大喇喇給你置辦東西送來,免得招了彆人的眼,就把這方子獻給給了太孫妃,又這給你抄了一遍。我再給你帶來一千兩銀票,有什麼想吃想買的,你自己瞧著辦,千萬不要虧待了自己。”
“太太……”元春捏著銀票,心裡哪裡會不明白,這是自己母親從賬目上東挪一點、西挪一點,湊出來的。身為賈氏女,理當與太太講道理,如此作為非賈家婦該做的。可是身為王氏的女兒,元春實在不忍推辭母親一片苦心——再者說,自己在太孫府裡,確實是需要銀錢。於是她憋紅著臉收下了。
與元春說完悄悄話,王氏總算是叫寶玉等人進來了:“老祖宗說,叫寶玉領著三丫頭和環哥兒來看看你,我想著,他倆確實和寶玉不一樣,從前見你的時間也少,還是帶來見見的好,免得日後……”【免得日後說起來,倒是我這個做母親的不慈愛,攔著姐妹兄弟親近】後頭的話說的有些輕了,因為王氏覺得自己這樣子在庶出孩子麵前說話也是不太合適,自己心裡頭不喜歡這倆不是自己肚子裡出來的也就算了,大麵上的規矩還是要不出錯的好,不然萬一被學嘴或者告小狀,被老祖宗或者老爺知道了,心裡頭有疙瘩,白白便宜了趙姨娘。
探春和賈環由寶玉領著,給大姐姐見了禮,元春摸了摸兩個小的腦袋,叫抱琴拿來見麵禮,給寶玉和賈環的是各自一套文房四寶,明麵上瞧著差不多,但是材質、價錢就有區彆的,識貨的人都能看出來,估計賈環這個不愛讀書的是看不出來的。
給探春的是一套帶鈴鐺的銀手鐲——雖然銀飾不值錢,但是這一套做工精細,又是鏤空又是拉絲的,手藝錢絕對超過手鐲本身重量的價值了。
三人謝過大姐姐。
然後,元春將手搭在寶玉的肩膀上:“寶玉也高了,瘦了。”說起來,自己也有兩年多沒見到寶玉了,當初自己手把手教寫字的小弟弟一轉眼,個頭就快到了自己的肩膀。
“還在練字嗎?”元春不知道與寶玉說些什麼,內宅的話是和太太說的,可是自己現在除了在內宅與一眾女眷應酬打機鋒,就是在屋子裡寫寫字,也沒什麼日常活動了。
“練著,現在在習顏體。”
“字帖還儘夠麼?殿下也收藏著一些名家的帖子,改明兒我去討一些,叫抱琴給你送去。”
寶玉聽到這個,心頭想的是不要麻煩這個身份貴重的“姐夫”比較好吧,畢竟自己姐姐可是個小老婆。
王氏聽到這個,卻覺得元春雖然現在小產掉了一個孩子,但是在太府的日子應該還不錯,如能夠輕易開口與太孫討要字帖,可見她與太孫的關係還是比較親密的。日後,日後再有孩子也不是難事!
至於兩個小的。探春稍微明白著些,但是她也曉得自己今天隻是陪客,還是老老實實坐著比較好。那賈環就完全不能聽懂大姐姐的言下之意了,隻是覺得太孫府這麼尊貴,拿出來的帖子也必定是好東西吧——額,可是不管是不是好東西自己都不太感興趣……哭臉。寶二哥要是收到大姐姐的字帖,肯定會抓著自己一起練習的,想想就覺得有些苦悶呢。
幸好王氏開口婉拒:“哪裡就需要你操心了,老爺給寶玉找來好多字帖,老祖宗還去自己嫁妝裡翻出什麼碑文什麼,倒是叫你老爺知道了,聽得眼饞。你啊,殿下外頭差事忙,你就不要給殿下添麻煩了,些許小事,不要麻煩他。還是快點將養身子……”出了孝之後好在懷一個,有了孩子,才算在太孫府站穩了腳跟。
元春見寶玉也是點頭(讚同王氏叫元春養身子的言論)的樣子,無奈笑笑:“好罷,好罷,我隻是說一嘴,倒是叫太太教訓了好幾句。寶玉你這個小沒良心的還在一旁乾看著。”倒是這樣的教訓,很有在閨閣中的感覺呢……元春眨了眨眼睛,止住了濕意。
時間總是過得飛快,王氏覺得自己見到大女兒才沒一會兒,就到了該走的時候了,雖然太孫妃小胡氏那邊傳來的意思是叫元春可以留一留母親吃飯,但是這客套話,要是在真的做了,也就顯得榮國府沒有規矩了。
規矩,做妾要有做妾的規矩,哪怕這個妾是皇太孫的,哪怕這個妾的已故祖父貴為國公,妾,還是妾——立著伺候彆人的女人。
元春含淚送走母親與弟弟妹妹,隻恨相處的時間不夠長,心裡還是有些感慨的:莫怪當初自己被賜婚之後闔府也算喜洋洋了,隻有老祖宗是態度複雜,也許,老祖宗早就預見到了自己如今的情境吧。
探望了元春,王氏又領著一串蘿卜頭回家。
馬車上,探春在元春屋裡就戴著的銀手鐲叮當作響,她看見太太皺著眉,神色不虞的樣子,小心翼翼地把鐲子捂住,叫它不要發出聲響,以免惹得太太不快。
賈環雖然年幼,但是從小被趙姨娘灌輸的概念還是有一點的,一定一定不能惹太太生氣,在太太麵前低頭佝腦不說話才不會錯。
沉浸在與大女兒分彆的悲傷情緒中,王氏沒注意庶女的小動作與庶子的坐姿,即便看見了,也不會在意。
寶玉看了看探春與賈環,在心裡歎了一口氣:一夫一妻多妾製度啊,庶出啊……我無法與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抗衡,甚至無法改變家裡人諸如大哥哥、璉二哥的觀念,更彆想插手自己老子、大伯的房中事,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證以後自己沒有庶出子女的出生,以免他們作為自己的骨肉,卻落到如此尷尬的境地。
王氏歸家,自然要給老祖宗請安的,賈母關心過元春的近況之後便叫王氏退下了——畢竟身為執掌中饋的婦人,王氏每天也是連軸轉的,今兒出去半天,回頭還得與采買的人對一對賬目什麼的。
寶玉現在雖然住在前頭院子裡,但是因為賈母實在是掛心他,倒是要求日日早晚餐都要來自己院子裡吃——本來老祖宗還覺得寶玉早起就前後院子的跑太辛苦,誰知他堅持早起鍛煉這麼多年了,身體好得不得了,還不知是有了什麼技巧,走起路來呼呼生風,速度可快。前院的一到四更也就罷了,好歹都是半大小子,一路小跑也能追上;一到六月畢竟年紀也小,體力好,跟著跑習慣了也能趕上;可是苦了錢嬤嬤和後頭院子裡的其他丫鬟,每次見著寶二爺,若有有事得趕緊說事兒,不然寶二爺就走遠了,追得可辛苦!
“你大姐姐可還好?”不論是寶玉有個夢中師傅太乙真人,還是與那神醫沈千針頗為投緣,單單任何一點都足以讓賈母更加相信寶玉嘴裡說出的話,而不是王氏的。
“我瞧著大姐姐的身體還算可以,不過好像心事略重了一些。”寶玉算是個半吊子,但是看得出來元春的精神頭還是挺好的,這人嘛,隻要自己對生活有追求有盼頭,又沒有身體上的惡疾,總是會從心靈上的打擊中緩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