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1 / 2)

到了育嬰堂一片兒,除了每日定時來巡邏的衙役之外,往來走動的就幾乎不見男人了。

沿著天井是一排正在漿洗衣服的老嫗,她們看到寶玉一行人走來,也絲毫不好奇,眼皮子都沒有抬起來,隻是坐在老嫗們身邊玩耍的女童,偷偷拿眼睛瞄了幾眼來人,被來人發現偷看之後,又怯生生地躲到阿婆們的身後。

等到一個大院前,寶玉一行人就被告知這裡是育嬰堂正院,跟著寶玉的家丁九到十六號因為是五大三粗的漢子,而一到四更也是十四五歲的半大小子了,便不能入內了。

好歹寶玉事先考慮到了這樣的情況,還帶著錢嬤嬤和一月二月出門子的,不然一更說什麼也不肯放寶二爺一個人進去。

在此處說一句,原本出場過的一到八號家丁是賈珠的人,而寶玉因為經常要外出行走,倒是得了賈母的允許,提早得了家丁,便很不走心地順著大哥哥的順序往下叫了。

寶玉見到胡嬤嬤的時候,並沒有露出什麼驚嚇的神情——不就是臉上有一塊胎記麼,他以前見過醜的人多了,這樣子的胎記並不算什麼。何況對方一身月白色夾衣,不施脂粉的另半邊臉也是賞心悅目的相貌,配以從容不卑不亢的舉止,很容易叫人忽視了她麵上稍許的瑕疵。

但是看在胡嬤嬤的眼裡,便不由地覺得這個小少年很是沉穩,難怪十六皇子與他是好朋友。

兩人見禮之後,胡嬤嬤叫人給寶玉看茶。

奉茶的也是熟人,那便是從前十六皇子路見不平與賈氏三兄弟從人販子手裡解救出來的女童。

女童如今已是十四五歲的少女了,相貌出落的越發好,便更是不敢往外走,每回出門子,都低垂著頭,恨不得人家看不清楚自己的樣貌,免得被地痞流氓瞧見了,多出事端。

本來按照寶玉的性子,早就不記得一個三四年前的女孩子到底長得什麼模樣了,但是這個少女眉心一點殷紅的痣倒是很特殊。於是寶玉很快想起來兩人曾有一麵之緣,衝她微微一笑。

或許是因為寶玉的長相實在是太乖巧了,怎麼看都沒有什麼殺傷力,於是少女並不像是往日見到陌生男子那樣驚惴不安的,而是也回以微笑,然後退回到胡嬤嬤身後。

胡嬤嬤帶著寶玉與他的丫鬟婆子參觀了育嬰堂,現在此間共有老嫗四十五人,婦人三十人,少女十八人,女童六十七人,女嬰一百二十四人。上下共計二百八十四人。

老嫗大多是從前宮裡放出來的宮女們,因為家人都死絕了,沒處可投奔,便乾脆待在育嬰堂裡頭度過餘生。

婦人有被休的棄婦、也有是寡婦,生活艱難,為免門前潑皮無賴尋事,乾脆入了育嬰堂。

少女最少是因為好多到了年紀的,要麼嫁人了,要麼與大戶人家簽了活契做婢女去謀生活了。

女童再長幾歲,也要步少女們的後塵,減輕育嬰堂的負擔。

女嬰大多是被京城附近的鄉下人家遺棄、被人發現救了送過來的,少數是被拐賣過來解救出來的。

叫寶玉這麼一看,完完全全能夠稱得上勞動力的,就是婦人與少女,共計四十八人,日常主要做繡活的就是她們。以四十八人之力,奉養二百八十餘人,即便有皇後娘娘撥下來的銀子,因為某些原因到手的並不是實數,日子恐怕也不好過。

逛了一圈,整個育嬰堂除了嗷嗷待哺的小嬰兒,就沒有閒著的人。稍大一點的女童負責帶小妹妹們,其餘婦人少女都在繡房做活計了,打掃與漿洗則是那些還能乾得動活的老嫗們在做——實在年紀大的生活都無法自理了的老婦人,便和嬰兒們放在一起,叫七八歲、八/九歲的女童一同照看著。

這樣的模式與理念並沒有錯,有錯的,隻是這個社會。對女性太不過寬容,甚至沒法提供給她們維持生活的工作——因為如今的觀念裡,女人隻需要相夫教子,並不需要出去拋頭露麵。出門掙錢,是一件極其不體麵而且有傷風化的事情。

其實女人何其無辜?

大致了解了育嬰堂的現狀,胡嬤嬤又領著寶玉回到正院。

“說起來,寶二爺從前倒是與我們家殿下一起識破了拍花子的奸計,這便是您當初仗義相救的小姑娘了,因為一直沒找到她的家人,便留在育嬰堂幫忙。”【要知道,這樣的相貌,出去之後,孤身一人,是禍不是福啊。】胡嬤嬤心下補充了半句,與寶玉指了指自己身後的少女。

寶玉很是理解,無權無勢無背景,這少女又有好顏色,真真是懷璧其罪了:“嬤嬤說的是極了,所以這育嬰堂的設立,真真是大功德一件,也是皇後娘娘仁德。”

胡嬤嬤歎了一口氣:“娘娘啊,一直都是心善的……”隻是可惜好人不長命、好竹出歹筍罷。

感歎到此,寶玉並不適合說什麼了,好在胡嬤嬤很快就收斂了心神說起正事:“原先,這育嬰堂都是娘娘每年撥了她自己的份例出來的,上行下效,宮中的妃嬪們也都依例捐助一些。有著這筆銀子,再加上育嬰堂內年歲大些的女眷做些繡活,也算是好度日的。可是太子妃娘娘接手育嬰堂不久,就鬨出了一些事體,想必寶二爺也聽說了。”

胡嬤嬤說到此,寶玉點點頭,臘月裡,除了自己挨揍之外,另一件大事就是育嬰堂的掌事貪墨一事傳的沸沸揚揚。倒是很快就把‘榮國府有個不愛讀書硬要學武,然後被家法伺候屁股開花的寶二爺’這個傳言給蓋下去了。

此中內情胡嬤嬤自然是知曉的,但是也算是皇室醜聞了,倒是不方便與寶玉細說,於是她停頓了一下,見到對方完全沒有追問的意思,就對少年更加滿意了,心說殿下交的這位朋友才是真知進退的:“於是,陛下就叫我來接手整頓育嬰堂。我想著,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皇後娘娘從前也是這個意思,不過畢竟是沒有找到適合女眷的活計。這育嬰堂裡,十之八/九都是女眷,有一個謀生的手藝,比坐著等貴人們施舍要來的更有用處些。寶二爺您說是不是?”

寶玉心說:從前在福利院的時候小朋友也會做一些簡單的手工活,諸如組裝原子筆、做火柴盒之類的。這胡嬤嬤的想法倒是夠前衛的,既然能叫來我了,必定是最上頭的人也同意了胡嬤嬤的意思。看來她不僅僅是皇後娘娘的族妹、從前坤寧宮的女官這麼簡單,應當是與皇帝麵前都有幾分香火情。

“我明白嬤嬤的意思了,想必是繡活單一,而且對手藝的要求極高,能吃這門手藝飯的人太少了,嬤嬤是想給育嬰堂的人再找一條做活計的路子。是也不是?”寶玉是見過錢嬤嬤領著一月二月繡花的,又是劈線又是比色,真當不容易,就這樣,錢嬤嬤還說自己的手藝粗糙得很。所以,繡娘都是不容易,往往是年紀輕輕就熬壞了眼睛。

“正是這樣。”胡嬤嬤點頭。

“嬤嬤也知,近來城裡有個名叫花想容的鋪子,便是我家老祖宗帶著府裡的女眷賺點脂粉錢的,倒是恰好缺人手……”這也就是十六皇子找上自己的原因,“做這活計,沒有什麼彆的要求,就是乾淨、細致。另外,我也打算入一個莊子,用以栽種花木,屆時,采花、熬汁等事兒,也需要人手。如能為育嬰堂添加一份心力,想來我家老祖宗也是極為樂意的。”

胡嬤嬤也算是聽懂了,這寶二爺的意思是,隻要育嬰堂做活的人手腳穩重、注意清潔,這件事兒就算是成了一半啦。另一半做不來難度大的製作口脂活也沒關係,采花總是會的吧?

寶玉提出‘流水化’作業的概念,胡嬤嬤也欣然接受:出錢的是老大,這樣的要求不算無理。

於是二人又約定好了工錢,計算方式。寶玉並不想剝削勞動力,但是也不好太過大方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於是比照著榮國府做口脂的賞錢來,以計件的方式,按照育嬰堂每月六千盒產量來計算,每盒成品五文錢的手工費,一個月是30兩銀子。

不要因為聽著花想容一個月收入一兩千兩銀子、薛家一個月就給賈府送來三千兩銀子這樣的話之後,就覺得三十兩少了,要知道,二十兩銀子就足夠一大家子五口七口人的在京城一年的嚼用了,省著點花也夠近百來人一個月的開銷——當初武家阿奶在京城下轄的縣城買了田地,上等田也不超過十五兩一畝。

何況,一個月三十兩,一年便是三百六十兩——整個後宮每年撥下來的,到了下麵也不過是一百多兩……至此,胡嬤嬤看賈寶玉的眼神已經是充滿慈愛了:又乖巧、又懂事、又知進退、還心地善良,十六殿下這個朋友交得真是沒錯了。

站在胡嬤嬤身後的蓮兒也聽懂了,知道麵前的小少年不過是輕輕巧巧,就解決了育嬰堂收入的一個大難題,聞言是隻有感激的,除了更加殷勤地給寶玉添茶倒水之外,也不知道怎麼表達心情了。

倒是叫一月二月很吃味:這個妹妹長得如此標致,又一個勁兒給寶二爺獻殷勤,倒是叫人生出些危機感呢。

好在平日裡錢嬤嬤對下頭丫鬟們的規矩要求嚴格,一二月儘管心裡頭有些小彆扭,還是沒表露出來的,後來細細看著,這蓮兒隻是倒水,也沒有很輕浮地挑眉動眼,看來是個沒什麼花花腸子的人,兩個小丫頭片子便老老實實站在寶玉身後做鵪鶉狀了。

至於寶二爺與育嬰堂定下的報酬會不會太高?一二月從小跟在寶玉身邊,吃穿用度無一不精致,見過多少好的東西,年節裡寶二爺的賞賜更是大方的,這麼多年,體己也存了三五十兩啦。說起來,她二人的日子過得比小戶人家的女兒要好多了,和育嬰堂的女孩子比起來,更是天上的美日子——單單看那蓮兒,儘管麵容出色,但是手粗得很,就可以猜測,她平日裡也是要做不少活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