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高二彆彆扭扭的,數十年接受封建王權至上思維灌輸的他們心裡頭明白是要對王爺行禮的,但是因為心裡頭梗著那件事,卻怎麼也不能誠心彎下膝蓋來。
倒是老王很光棍,普通一下就跪倒了,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叫人連阻止的機會都沒有。
老王磕完頭,又抬頭咧嘴做了一個捧碗吃飯的動作,於是十六吩咐守在外麵的初一叫人再送點吃的來。
老王聽見了,笑眯了眼睛,衝著十六又作了幾個揖。
高二小聲地補充:“老王是啞巴。”生怕老王被蘇北郡王怪罪。
他親大哥看了自己的傻弟弟一眼,恨不得自己弟弟是個啞巴才好。
“無事。你們吃飽了麼?我聽寶玉說了發現你們的經過。你們是要去齊郡王府□□?”
兩兄弟相互看了一眼,終於還是咬了咬牙齒跪下了:“謝過王爺,我們吃飽了。寶二爺說您能替我們生死不明的父老鄉親做主,雖然一開始我們不太相信這回事,畢竟那狗賊是你哥哥……不過目前看來,也沒有什麼更好的法子了。”既然您能在這時候還記得問一句我們兄弟倆吃飽了麼,無論是虛偽還是真的和善,我們都隻有您這麼一個選擇了,畢竟上了船就沒有下水的活路了。
講真,齊郡王被高大高二稱為狗賊,十六的心裡還有點微妙——不是暗爽的那種微妙,而是覺得咱倆有同樣的父親呢,老七你被稱為狗賊了,自己難道是狗賊的弟弟?你到底是做了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呀!
然後,十六懷著難以言喻的心情叫高家兄弟起來說話。
此時,初一敲門送來吃的,於是十六點頭示意給老王端過去。老王一臉感激地衝著初一笑笑,然後端著飯去一邊兒吃了。
於是伴隨著老王唏哩呼嚕扒飯的聲兒和他的奶羊羔咩咩的撒嬌聲兒,高大開始了講述。
他們本是山東棗莊人,棗莊因棗樹多而得名。原先的日子雖然不是很富庶,但是也還算好過,不過這樣的情況到十多年前開始慢慢變了——先是徭役越來越重,然後是要去越來越遠的地方服役,再接著就是出遠門服徭役的壯丁十個去了回來七八個,剩下那兩三個要麼說是急症死了,要麼是說失足摔山穀裡/河裡/溝裡……死了,要麼說是逃匿了(最後這條才叫狠毒,又把逃役的家丁裡再拉走一個男丁去服役)。高家有五兄弟,堪稱棗莊南溝村最會生兒子的人家了,更重要的是他爹媽憑著賣棗兒,把五兄弟都拉扯大了,成活率也是一等一的。不過老四老五最為最小的弟弟,有些遊手好閒,最愛和潑皮遊俠兒混一塊。
後來便是很老套的,要服徭役了,他們家老大先去了,去了之後就……再也沒回來,說是逃役了。要補兩個進去,於是老二和老三也去了。當時官差來帶人的時候,老四和老五不在家,又出去晃蕩了,等回到家,就看到滿麵麻木的老父老母親和被打砸得不成樣子的家。於是他們氣不過,就要去找那些帶走二哥三哥的人理論,畢竟棗莊是他們從小長大的地方,抄著近路花了大半宿的時間,緊趕慢趕追上了官差一行。
高家老五慣是個沒腦子的,就要衝出去,但是幸好他缺的腦子許是長在了老四的頭上了——高家老四發覺這些官差不對勁。他們跟著遊俠兒東邊晃蕩西邊逛蕩,也不小心吃過幾天牢飯,總覺得如今押送民夫的這些人給人感覺不太像官差呀。
再接著跟下去,越走越往海邊去了,他倆想要設法救走二哥三哥,但是沒成功。然後過了月餘,同鄉回來了,傳來消息說高家老二老三也出事兒了,水土不服加上又得了打擺子,死了。
接連失去三個兒子,高家父母受不了了,便是病倒,纏綿病塌大半年,相繼離世。高四高五眼見這樣不行,便乾脆咬咬牙投奔遊俠兒的老大去了,做了逃戶。順便改了名字,叫高大、高二。
再後來,他們一邊四處流浪接點‘活計’,一邊去找尋自己三個哥哥的下落。直到倒了大黴碰到了硬骨頭寶玉等人,搞砸了活計,還不得不逃到彆的地方避風頭。足足過了好些年才敢偷偷回家鄉看看,便是那時候回家,發現家鄉已經大變了模樣——高大高二所在的南溝村是在山坳裡,本來人家就不多,等他們回去的時候發現竟然變成了一座空蕩蕩的村子了,附近的村子說這個南溝村的人不實誠,逃徭役的人很多,被官差抓了幾次之後,前些年便走的走、散的散,做逃民了。
此事,伍毅查探高大高二的時候也得過信息,並與十六彙報過,當時十六就覺得有些不對,但是伍毅說那些村落附近的村民對此事諱莫如深,自己托的人又非當地人,問得多了,便被人注意到,然後就有人來跟蹤試探,倒是很難繼續追查下去。現在看來,這事情果然不簡單。
寶玉倒是知道得更多一些,但是他也不能明著說:嘿,我瞧見過我姑父藏起來的密信,估摸著那些失蹤的民夫都被弄到沿海去采鹽了。
在十六想偏,覺得這是齊郡王在抓壯丁練私兵的時候(這個腦洞有點大),高大悲憤反駁:“若是被抓去當做私兵訓練倒也好了,至少我那三個哥哥必定是吃好的穿好的。”
“然而我們打探多年,終於從發現蛛絲馬跡,這些年失蹤的民夫都是往南邊去的,被送去海邊鹽場裡煮鹽!”如何打探出來的?便是高大他們跟著的遊俠兒老大想出的法子,與如今的釣魚執法有些類似,冒名頂替需要服徭役的人家,然後——他們的老大等人被帶走了就再也沒回來!一開始沿路還有老大留下的記號,然後到了海邊,記號也沒了,老大他們的蹤跡也沒了,一行人就好像憑空消失了一樣。
高大高二沿海南下、北上找了許久,最後某天在蘇北某地的亂葬崗看到一具很眼熟的屍體——是平時最愛跟在老大身邊拍馬屁的胡子李,他皮包骨頭,滿身鞭痕……
…………………………
“豈有此理!”十六怒起,一拍案幾。
他信了:高大高二的話,不說十成十,也有七八成是真的。
柳岩和寶玉同樣聽得很憤慨。
“此事我會叫人調查的,你們說在何地看到舊識的屍骨?”應當那裡會有線索。
“射陽縣城外。”
“初一,將他們三個人安排好……便在我這艘船的船艙裡吧。”十六開口吩咐。
原本在門外,默不作聲好似不存在的初一抬眼,好像想說什麼。
然後十六補充了一句:“雖然你們是一路悄悄過來的,難保沒有被人看見。或者說我那思慮周全的皇兄早晚都是會要來我這裡問一遍的,你們呆在船艙裡,哪裡都不要去,吃的喝的,我會叫人給你們送去的。”
高二看了高大一眼,高大點點頭。
把一托盤飯菜吃完的老王也點點頭。
柳岩對自己手底下的兄弟還是有信心的,回頭囑咐了幾句,叫他們看好船艙,閒雜人等不許走動,也不許任意進出。
幸運的是,直到第二天啟程,齊郡王都沒有找到高大等三人的下落——再次感歎老王的反追蹤能力是一流的。
因為昨晚閩北郡王胡鬨一事,今日啟程的時候,蘇北郡王便直接叫船隊先走了,怒氣衝衝的樣子反而顯得很正常。
自黃河逆流一段,便進了運河,順水而下,一路就是濟寧、徐州、淮陰、淮安……此行目的地正是淮安。
蘇北郡王的船駕靠岸淮安碼頭的時候,揚州巡鹽禦史兼蘇州府台林如海已經領著蘇北一地的官員等候多時了。
如何接風洗塵、逢迎拍馬的那都是套路,當然,年少有為的寶玉也被套路了一下——不僅僅是因為蘇北一地的官員聽說他是郡王殿下的心腹,出任郡王府長史一職,還因為對方的親姑父就是自己等人的頂頭上司。
休整過後,十六設宴款待了林如海等人,並明確表示,自己是一個藩王,不插手當地政務,隻在自己靠著封地食邑的收入過自己的小日子。
此態度一出,眾人心裡鬆了一口,把心放下了一小半,另外一大半自然是因為對方口說無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性子還得看日後的。作為藩王封地內的官員,他們也是兩難呀——蘇北郡王是二等的郡王,食邑三千戶,扣除了這三千戶,蘇北一地的賦稅來源就將近少了十分之一哩……
十六才不知道下頭蘇北一地的官員在愁什麼,不過在與林如海碰杯的時候多了幾分笑臉,倒是叫下頭的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因眾官員都是要職在身的,再加上十六並不興酒足飯飽思x欲那一套,所以當晚夜還未深,拜過碼頭的官員們都走了。倒是有一個人需要特彆介紹一下,就是當日給郭家送去馬德堡半球的郡王妃郭氏的親舅父、現任江南水師統領——吳濤。
吳濤此人年逾四旬,一把絡腮胡子,是一個看著更像水匪的水師統領,因為水師操練不隻是船上的,還有水下的,所以常年暴曬的吳濤膚色黝黑,配上他足有一米八的身高,顯得非常彪悍。
江南水師平日裡都在太湖、長江口一帶訓練,偶爾也會去沿海海岸轉轉,主要的職責就是抵禦倭寇犯邊,但是身材矮小且窮、裹著兜襠布的倭寇往往都是一搶即跑的,海岸線綿長,水師兵力有限,往往接到報信趕來的時候,倭寇已經影子都沒有了。
吳濤在七八年前自北地兒調過來,從一開始純然的東北爺們旱鴨子到如今的浪裡白條吳大爺,叫手下人佩服,花出的努力自然是不少的,更有五年前他根據倭寇來犯的頻率準確推算出了兩次倭寇上岸的時間和地點,那兩場伏擊戰打得是大快人心,足足好一年倭寇不敢上岸來。也叫吳濤的名字在沿海百姓中和倭寇之中傳開了,一則是善名,對另一則來說則是凶名。
十六見到吳濤,也是恭敬以待的。雖然兩人一個是從一品的郡王、一個是從一品的統領,從品級上來說是相當的,但是畢竟吳濤手握大權,又是王妃的親娘舅,十六要是想在蘇北的日子過得滋潤,自然是不可怠慢吳濤的。
一個有心交好,一個真心疼愛外甥女,再加上十六也不是文縐縐的性子,更加好武一些,所以兩人竟然是相談甚歡,在彆的官員都告辭之後,十六聽說吳統領從無錫那裡趕來,如今住在淮安城的驛站裡頭,便是熱情挽留吳濤在郡王府前院住下了。
作者有話要說: bug:24章陳道偉從金陵趕來,不是太原……蒙逼了怎麼會寫成太原,那裡是山西啊喂,被自己蠢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