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1 / 2)

打一棒子給一個甜棗這樣的事兒, 十六還是曉得的。

現如今朝堂上風起雲湧,但是海州一地風聲鶴唳的勢頭也過去了,是該尋思尋思發展了——畢竟此地是十六自己的食邑,真要是人心惶惶不思生產的, 稅賦從哪裡來?

原本,十六倒是想著把抽水機推廣開來,但是當初二月裡巡視完自己的食邑, 他倒是曉得了因地製宜這四個字,此地河網密布, 不缺水啊,走幾步就能擔水的, 何苦弄勞什子的抽水機。

那便要想想此地還有什麼是自己能動、能變的。

“寶玉, 你說,鹽堿地的治理怎麼樣?”十六一手托著腮, 一邊撥弄著盤子裡的大櫻桃——來蘇北此地之後, 倒是有一點好的, 水果比京城更多更新鮮了。

始終改不了吃水果不愛吐籽兒的毛病,十六還攛掇寶玉:“爺們一點,就把籽兒給吞下去。”

寶玉往天上看了一眼, 表示無視殿下不懷好意的蠱惑, 爺們不爺們完全不需要靠生吞水果籽兒來證明。然後又說回正題:“蘇北一地, 內陸土壤肥沃,利於耕種,偏偏隻有沿海一帶是鹽堿土, 可見應當是是海水浸漬的緣故吧。”如何治理?寶玉位麵交易平台的工具書裡倒是有檢索到,無非就是排水、灌溉洗鹽、放淤改良、培肥改良、化學改良等等。

即便寶玉沒有去檢索,也記得從前看過科普類的報道,鹽堿地的治理是一項長期工程,投入大、見效慢。

當然,小夥伴的抽水機提議就被他自己給否了,現在提議第二個治理鹽堿地,自己也不能給人家潑冷水,至少十六是個有心的不是?

寶玉充分肯定十六的想法,畢竟土生土長的古代人,十六看問題第一從土地農事出發,完全是沒有錯的。

“不過該如何做呢?”十六又開始發愁,自己完全不懂種地的事兒,“寶玉,你家花田莊子打理得挺好,有什麼人推薦沒有?”

“殿下說笑了,種花和治理鹽堿地怎麼呢一樣?依我看,既然是當地的問題,當地人說不定有什麼土法子?”寶玉笑笑說。

方才十六也不過是情急之下亂投醫,被寶玉一說之後倒是覺得自己太過於著急了。

於是許純安給出了個主意:“殿下,這鹽堿地治理一事,想必各地也有飽學之士鑽研過,隻是未引起重視,依我看,不如劃一些區域,張榜招一些有研究的人來,每隔一段時間記錄成果,總結出有效可行的經驗,再去推廣開來,想必更加有說服力。”

沒錯,自十裡坡案之後,寶玉就把身邊的許純安和柳湘蓮引薦給了十六——也不知老皇帝是怎麼想的,居然沒給十六配備老成持重的人幫襯。寶玉卻不知,陛下原是有這個打算的,但是被十六拒絕了,說不想麵對著嘰嘰歪歪的腐儒,也不想被人管束。如此任性,然而陛下一片慈父之心,準備等著自己小兒子帶著一群毛都沒長齊的娃娃去封地,就等著他發現行事有錯漏了來哭訴,好叫他吃一塹長一智,知道什麼叫做老成持重的理兒。

在此,‘毛都沒長齊’的寶玉和柳岩中/槍。

本想著幼子到了封地最多一兩個月就得手忙腳亂吧,結果手忙腳亂的另有其人……京城的老皇帝就被自己幼子整出來的大事情弄得焦頭爛額了,由此可見,少年人未必不能成大事。不過選擇的手段強硬了一些,還需要曆練打磨。

經過十裡坡案,老皇帝也看明白了,這初生牛犢不怕虎,打算由著小兒子折騰吧,總歸是蘇北那一畝三分地,拔除了毒瘤,再也折騰不出花兒來了。

再也折騰不出花兒來了?嗬嗬噠!

六月初六,蘇北據王在淮安張榜,招人治理鹽堿地,當然也不是阿貓阿狗都能來的,許純安負責此事人選的初選。與此同時,一州五縣各劃出了一塊田地,聽說叫做“試驗田”,專供揭榜的人來施展經驗,蘇北郡王也說了,這是長期的事宜,並不以一時的成效論成敗,叫大家放心大膽地實驗,失敗了也不會被降罪,有成效了則是一定有獎勵的,一份蓋了蘇北郡王王府印鑒的褒獎文書以及自白銀十兩到白銀千兩不等的獎金。

因為這是蘇北郡王食邑內的事兒,拿出來獎勵的錢也是蘇北郡王自掏腰包的,所以便並不是很順利地開展起來了。

為何並不是很順利?因為持觀望態度的人很多,當地一些有底蘊一些的人家覺得自己這一類的人家才被清洗過,兔死狐悲;平民百姓又根本不懂何為鹽堿地的治理。

後來還是淮安白鶴書院的一位夫子的幼子,不務正業,鬨著好玩去揭了榜,給出的意見就是“地鹹?以水澆之,衝洗鹽分”,沒想到竟然得了褒獎的文書和十兩的獎勵!

嘿!這個的重點不是銀錢,是文書啊文書!

這位在彆人眼裡不學無術的小紈絝居然得了蘇北郡王的褒獎!這叫他好一陣子在家裡都仰著頭走路了。

同時,更多的人開始躍躍欲試……許純安那裡總算是不會整日清冷了。

…………………………

既然鹽堿地的治理非一朝一夕之功,那麼十六又開始想有什麼彆的法子,好叫自己食邑下的人變得富裕起來。

寶玉其實心裡頭有盤算,但是總不能什麼事情都是他來提意見的,那樣子,時間久了,要麼就是十六對自己依賴過度、要麼某天就是十六突然覺得自己功高震主。所以,想法子、拍板做決定的應當還是十六,自己等人負責完善、實施就好。

【感覺像是在玩藩王養成遊戲……呸呸呸我在想什麼?】寶玉拿手拍了拍自己的腦袋。

同一時刻,十六也一拍自己的腦門子:“鹽啊!”

鹽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海吃鹽!

雖是鹽鐵茶絲都是官營的,可是當時老皇帝見小兒子實在是太實誠了,要走的一州五縣除了海州,其餘地兒基本都是苦哈哈的,終究是把大豐附近的一個小鹽場也劃給了十六——小是真的很小,一個月大約就是百來擔左右的產量。

“寶玉,你說,有什麼法子,可以讓煮鹽的活兒變得輕鬆起來呢?”十六把櫻桃含在嘴裡玩,竟然將櫻桃梗打了一個結,於是歡呼雀躍著跳起來,“寶玉你看!我成了!”

寶玉“哦”了一聲,想必十六也不記得為啥一開始要和自己學用舌頭給櫻桃梗打結的原因了吧……真是什麼破習慣,自己愛吃籽兒也就算了,還想叫彆人也嘗嘗,要不是拿出後世有名的接吻訓練**折騰他,恐怕這大半個月的櫻桃果季,十六得吃下去好幾斤櫻桃籽兒,也不怕便秘!

果然十六已經忘了當初他勸著寶玉吃櫻桃籽兒,被寶玉以給梗打結吸引注意力,信誓旦旦地說,等自己學會了,寶玉不可再推脫連籽兒一起吃櫻桃了。

“咱們不是在說如何讓煮鹽變得容易一些麼?”寶玉起身到書架上翻了翻,找出紙和筆,“我打聽過了,這便是現在煮鹽法的步驟……”

首先,得製鹵;然後,將鹵水放在鍋內用火熬煮成鹽。

看看,四個字就可以總結概括了:製鹵,煮鹽。

簡單吧?實則要紛繁複雜得多。

首先,鹽工得在海邊潮水可到之處,鋪滿細沙,以二至三寸為佳,耙鬆使之能充分吸收潮水,待風吹日曬乾後,便成鹵沙,如果遇上漲潮幅度小的時候,就要人挑海水來淋細沙。得到鹵沙之後,將它盛放於竹篾或茅草編的容器內,周圍糊以黃泥防止漏水,再用海水淋澆鹵沙成鹵滴入水缸存儲待用。煮鹽的鍋子大多以白鐵(成本較高)製成也有用陶罐的(損耗較大),平底,直徑四到尺,高七八寸左右,每鍋耗時兩個半至三個時辰,最終可煮得鹽七到十斤。

在十六看來,這煮鹽產量少,成本高,木柴消耗量大,煮成一擔鹽約耗木柴三四百斤,即便是在礁石陣下發現私鹽販以煤炭為燃料比木材損耗少,可是山西一地才產煤,最近那些晉商也不知道是怎麼了,都不愛往蘇北來,煤炭的價格倒是開始漲了……自己堂堂蘇北據王總不能仗勢欺人叫賣煤的降價吧?那成了什麼人了,和老十五沒差彆!所以這煮鹽法,要是能被彆的法子替代了,才叫好呢!

十六看著寶玉一邊畫一邊說,感慨到:“寶玉,你做的準備真是周全,沒有你,我可怎麼辦呢?”

寶玉一本正經地停下筆說:“殿下,我不是斷袖。”

“哈?噗……我也不是!想什麼呢你?不能因為水溶那個混蛋想要和你結契兄弟你就開始疑上我了啊!”十六趕忙撇清自己,隻差沒指天發誓自己對寶玉沒有兄弟情之外的非分之想。

寶玉哈哈一笑:“逗你玩,誰叫殿下突然這麼肉麻了一把,這樣子,叫整日伺候殿下的初一怎麼想?”本來應當是說,叫郡王妃怎麼想的,但是這個年代畢竟不好隨意拿女眷開玩笑。

笑談之後,十六猶猶豫豫地開口說:“寶玉,你說那回退潮時候撿完貝殼,我的鞋底竟然帶著許多鹽巴粒兒……你說,這風乾的鹽巴也是鹽巴,為什麼我們要花大力氣去煮呢?”

完美!

【小夥子主觀能動性很強,這就想到了曬鹽法了!】

“……你覺得,我說的對麼?”十六望著寶玉,一臉希冀。

寶玉用力地點點頭:“我覺得殿下的想法很有可行。”

說乾就乾!

今天郡王府的廚房裡還養著幾條大黃魚,魚缸裡海水儘有的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