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1 / 2)

回淮安的時候居然也是一路平靜, 寶玉和賈母設想的諸如有人綁架寶玉脅迫他翻譯古方子的事情都沒有發生,隻能說明兩種情況:第一,人家解開了方子;第二,人家不著急解開方子。

不論是哪一種, 對寶玉來說,能避免一些麻煩事兒都是極好的。既然不管哪一邊的人都沒有要動手的意思,那麼自己就做好分內的事情便是了。

二月底, 賈母“病了”,雖不是很嚴重, 但是也需要好好將養,作為奉養母親的長子, 賈赦才慶幸自己不用去金陵, 就發現病中的母親特彆能折騰自己……

另外,二月春闈之後, 學子中有聲音, 大致意思就是本次春闈有舞弊行為, 試題早早泄露了雲雲。

其中風雲不是外人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曆次科舉,考官都是皇帝欽點的,絕對是心腹, 但是比如說, 作為心腹飽讀聖賢書的考官也有可能會有偏向性——大多數都是偏向於正統的, 東宮在太子的位子上都呆了三十多年了,雖然偶有起伏,但是還算是穩!江山要穩, 儲君之位就不能不穩。

賈赦本來還想替東宮搖旗呐喊表衷心的,但是老母親病重這事兒又讓他走不脫身,甚是遺憾。

寶玉認為,本次科舉到底有沒有舞弊不重要,重要的是本案的背後推手——無外乎就是七了,他本就是因為從前勘破一場春闈舞弊而得封一等郡王齊郡王的。現如今科舉起風波,朝中、民間很大一部分人都呼籲陛下起用齊郡王調查此事。

如是,代表的意義不容樂觀。齊郡王三四年前風頭很生,不過近來卻顯後勁不足,如得權柄再被起用,於東宮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天塌了有個子高的頂著,老皇帝頂著最大的壓力,東宮太子頂著最大的火力,齊郡王使著最大的努力,江蘇的吳郡王鐵血之名猶在,又有鹽利,還算是超脫。

陸陸續續聽了幾耳朵,今兒說這個舉報誰誰了,明兒又有某某說前日的那是誣告,後天又冒出什麼行賄的鐵證等等,整個京城如沸水鍋子,鬨個不停。

三月,賈政去信與林如海替自己不成器的次子求娶黛玉。

然而寶玉並不知道這一回事,確切地說,他知道便宜爹年後肯定是要把這事兒落實的,但是作為當事人,前期的事宜和他並沒有什麼關係。隻是發現最近林姑父給自己來信有點多啊,還問了自己這些年身邊伺候的人的情況——什麼情況來著?好像是嶽父考察女婿哦!

然後他就專心——賣昆布了。

沒錯,三月,昆布到了可以收獲的時節。這玩意兒沒被寶玉用位麵交易平台換來的好東西們開了後門,所以效果並不很神奇,但是產量方麵,即便沒開後門也是非常可觀的,每一條都是又肥又厚又粗/長……

“這玩意兒要怎麼弄起來吃?”十六看著寶玉帶來的昆布,墨綠墨綠的,怎麼看也不能比海蠣子好吃。

“燉排骨吧。”寶玉也是隨隨便便就吩咐了菜譜。

於是初一叫廚下的人照做。

晚飯十六是留著寶玉吃的:“你說,我給我兒子取個啥名字好?”十六的嫡長子都快滿月了,現在還是渾叫著大哥兒。

寶玉抬眼看看十六:“反正你說的和我說的都做不了準,陛下一定會賜名的。”

“這昆布燉排骨也就一般般哎,並沒有很好吃啊。”十六尷尬地轉移話題:對哦,兒子的命名權都不在自己手裡。

寶玉點點頭:“昆布的藥用作用比較大。至於食用麼,順便而已,反正這東西很好養,曬乾之後也易於保存,海蠣子已經是暴利啦,昆布就順帶種種便是。”

“隻是外頭的人真可惡,儘是恨不得看你鬨笑話的。”

寶玉無所謂笑笑:“誰叫殿下不拘一格降人才呢?連我這樣的白身也能做正五品,可不是要遭人嫉妒了麼?”

“行吧,你看著辦就是了。”十六就是掛名的合股,啥事兒也不乾,就負責擋蒼蠅,“對了,今年該回淮安了吧?”

“快了,把養殖區的事情交代一下,之後偶爾去看看就行了。”現如今聽汪小魚說,隔壁有些村裡已經有人開始悄悄收海蠣子圍起來自己養的,不過汪家村的人一開始沒敢這麼做,而是叫汪小魚試探了賈大人的口風,得了準話才敢放心養海蠣子——畢竟賈大人的養殖區就在汪家村旁邊,去年對咱們村也是多加照顧的,多少人家因為養殖區增加進項了?做人不能不懂規矩,先來後到的道理還是得講的。所幸的是,賈大人大氣的很,無所謂汪家村的人也搞起海蠣子的養殖,隻是說距離自己的養殖區稍微遠一點,以免日後收獲的時候發生扯皮的事情。

又有,寶玉吩咐了三更四更,今年養殖區的海蠣子繁殖之後,也可以分一部分小海蠣子去外頭養——因為養殖區範圍有限,再增多,密度多大,反而不利於海蠣子的生長。

這對於附近十裡八村的人來說,無異於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情了,因此他們還有些猶豫呢:賈大人真能把一兩銀子一個的海蠣子苗給咱們?

汪小魚糾正:一兩銀子一個是日後長大的售價;再有,賈大人也不是免費送的,要領養、分養的都得立字據,照規定辦事才能拿到海蠣子苗,怎麼就不可能了?

不過凡事總有第一個敢吃螃蟹的,在和汪小魚確認過確實可以借賈大人那裡的海蠣子種苗之後,又細細打聽清楚了收獲期需要付怎樣的代價,去年二十人的建工小隊領頭的拍板:咱們乾了!賈大人的養殖區都是咱們建的,如今依樣畫葫蘆再建一個,沒道理會養不好,要搞就搞大的。

於是沿海轟轟烈烈地開始了海蠣子的養殖事業,倒是昆布——沒啥人願意去養,因為賈大人的昆布上市之後賣的價格也不過爾爾,私下還有人說:賈瑛這是失策的雲雲。

當然,能說寶玉風涼話的都不會是海通鎮附近的百姓,畢竟他們感激寶玉還來不及呢。

三月底,老皇帝給十六兒子的賜名下來了:單名一個旭字。然後十六給他兒子取了個小名叫亮亮——不過一般也沒幾個人可以這麼喊他。

五月裡,昆布的銷售情況突然變得火爆起來,許多外地的客商紛紛來射陽收乾昆布。

“怎麼回事?這是怎麼回事?”

一開始,外地的客商還不想說原因的,就怕說了之後賈大人這邊養殖區要提價了,但是後來來的外地人多了,總是瞞不住的:原來,這昆布啊,能治大脖子病!

總的來說,除了沿海一地,其他地方的大脖子病都挺多,本朝初有醫者配出了四海丸,說是專治有療效,但是藥畢竟是貴,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的,反正脖子粗一點也沒事,忍者吧。遂各地大脖子病的情況並沒有得到遏製。

等三月裡,有客商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弄了點乾昆布——他們那兒地處中原,沒啥海味,帶點乾昆布給家裡人嘗嘗鮮也是好的。

便是吃了一陣子,哎嘿!家裡原先有大脖子病的老娘居然好了——在此說一句,他能行商就表示家裡不窮,老娘純屬是因為年紀大了耍脾氣不肯吃藥才拖著大脖子病不會好的!

又一打聽,自己送了幾家乾昆布的,原先但凡有大脖子病的,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這客商還有些不確定,拿家裡乾昆布去找有患大脖子病的人家試驗了,這一試,心裡就有了底。

這樣的情況不隻在一地發生,經過兩個月的醞釀,終於在五月,射陽縣海通鎮汪家村迎來了昆布的銷售高峰。

對於三更四更報來的情況,寶二爺竟然未卜先知一般地早早就給出了批示:不漲價,不限購。這叫兩個如今能夠獨當一麵的小廝越發敬佩寶玉,也越發不敢對差事掉以輕心。

如今汪家村的人賺錢的模式就是:客商買了昆布,需要曬乾的自己雇人(養殖區人手不足,沒那閒工夫,汪家村等附近半勞力還多的是),曬乾過程中,汪家村人拿著“包子(孢子)”問三更怎麼辦,三更說了,大人吩咐既已售出,就概不論了,隨便你們怎麼弄。

於是,汪家村的人又有些蠢蠢欲動,覺得可以把昆布也養起來,雖然不如海蠣子的價格賣得高,但是這玩意兒好伺候、又高產、也不愁堆放,即便賣不出去了,自家吃也行……

總歸,海通鎮汪家村養殖區的事兒寶玉就基本是全權交給三更和四更了,一二更並沒有因為排在後頭的兩個小弟先得了實際的差事而著急,畢竟他們看來,跟著寶二爺,好處多著呢,不必急於一時。

然後寶玉帶著人常駐淮安,履行他長史的職責了——射陽還是得去的,大約就一個月一次罷。

六月,寶玉去海通鎮的時候在射陽縣城看到兩個熟人,跟在他身後的一更和二更也瞧見了,一更揉揉眼睛說:“爺,前頭的好像是沈神醫和茯苓小哥呀?”

沒錯了,正是當年一出京城就找不到人的江南神醫沈千針師徒。

既是看見了,就沒有不打招呼的道理,畢竟當初寶玉被沈千針刻薄得狠了,拿出人體解剖學狠狠地刺激了一把神醫,也過足了癮,後來兩人倒是不懟不相識,慢慢熟稔起來,也化解了沈千針因為薛家對賈府的遷怒。

一彆經年,寶玉長大了,沈千針卻沒怎麼變化,還是一副高嶺之花、中年美男子的樣子,大約他有特殊保養方法?

寶玉開口將對方邀到自己海通鎮的宅子上坐坐,沈千針點點頭就去了:“正好,我都打聽過了,此地的養殖區是一姓賈的大人搞起來的,我琢磨了半天,哦,原來你不叫賈寶玉大名兒叫賈瑛呢,正好,正好,免得我去尋你。”

“沈大夫尋我何事?”

“明知故問,不就是海蠣子和昆布的事兒?來來來,咱們是說說,這昆布對於大脖子病……”

沈千針是純醫學狂人,原本在中原的犄角嘎達呆著呢,聽聞昆布能治大脖子病的事兒,又起了好奇心,遂一路往射陽來了,如今見到寶玉,首先就嘰嘰咕咕說起了一些近日研究試吃昆布的心得,諸如“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之功能”等等。

寶玉聽得眼暈,一更二更聽得頭大,隻有茯苓在沈千針背後扛著藥箱無奈歎氣。

因為固執神醫沈千針執意要當天立刻馬上就去汪家村附近的養殖區看看,而寶玉想著郝老大的腿尚未完全治愈,王禦醫老老實實地說他自己能力有限,正骨的事情,需要重新打斷郝老大的腿骨再接上,這樣的技術或許沈千針可以一試。便是對沈有求必應,說走就走,叫一二更收拾東西,中飯也不吃,帶著沈千針去了養殖區。家丁阿九、阿十、十一、十二以及鐵甲禁衛五人隨行。

養殖區如今守夜人的屋子擴建過了,是一個回字型的小院,正屋是寶玉的,三四更也有房間,兩旁的分彆是汪小魚兄弟個汪狗兒堂兄弟的房間,除此之外,空房間也還是有的,叫三更四更擠到一處去住就是了,騰出沈千針師徒一間。

多年以後,寶玉回想起這一夜,還是無比慶幸沈千針的頑固小脾氣發作的適時。

…………………………

陪著沈千針乘著小舟看過了養在礁石壁上的海蠣子,又看過了養在竹筏子上的昆布,沈千針很具有實踐精神地直接上手想要摘一個海蠣子下來——不過失敗了,人家粘得特彆牢,徒手能摘下來的,大約隻有寶玉了,然而畢竟養尊處優多年的寶玉並不打算因為這些許小事動手強掰。

劃船的是汪狗兒,講解的是汪狗蛋,汪狗蛋有眼色,拿起撬海蠣子的小匕首就幫沈千針弄了一個大家夥下來——雖然不知道這個沈大夫是什麼來曆,但是賈大人對他都這麼客氣,想來也是大人物,討好點兒總是沒錯的。

沈千針毫不客氣地就想伸手接過來,汪狗蛋笑嘻嘻地說:“小人幫您弄開?”

“嗯。”沈千針的嗓子眼兒裡發出一聲哼哼,就當做是應下了。

倒不必寶玉講解如何吃,看不出來沈千針還是有老饕屬性的,接過汪狗蛋撬開的海蠣子,就著裡頭的汁水兒吞了鮮甜的肉,然後嚕嚕蘇蘇一堆話就是汪狗蛋聽不懂的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