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2 / 2)

宗室的人嚇了一大跳:齊郡王瘋了?許貴妃還在宮裡呆著呢!

閣臣和六部尚書卻相互看了一眼,他們早在深夜被宣進宮的時候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了,此刻頭一個想到的也是:去延禧宮把許貴妃‘請’過來!

太子冷哼一聲:“那妖妃許是知道她生出的是孽子,早已經尋死了。”

是了,小太監來稟報許貴妃死訊的時候,隻有平安和太子在場。

醇親王頓了頓:“把許貴妃的屍首抬過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這樣的道理太子都不懂,可見是越活越回去了。

太子再次冷哼:“投井死的,說已經死了好幾天了,臉都泡爛了。抬來惡心人?衝撞了父皇怎麼辦?”

【嗬……】在場的人沒幾個是傻的,一聽此言,頓覺不妙,這許貴妃死得也太巧了!說不得就是金蟬脫殼之計!

說話間,沈千針已經細細觀察完了老皇帝的舌頭和眼瞼,正在和左右院判辨症。

“怎麼樣?”十六盯著沈千針,等對方一停下來,就馬上問到。

“陛下這是……中毒了。”沈千針開口的聲音有些澀,很艱難地說出了實情。

“什麼毒?”太子追問。

“應當是,十日醉。”沈千針答。

【聽也沒聽過……】在場的眾人心有一致地想到。

“如何醫治?需要耗時多久?可能完全康複?”太子再問。

沈千針答:“草民隻是遊曆四方的時候聽說過這種毒,並未解過。”

乾清宮中,一片嘩然。

雖然眾人見到皇帝怎麼都喚不醒,就大約猜測了萬歲爺這恐怕不是‘病’,但是剛才禦醫拿捏著不敢說中毒,他區區一個民間非官方冊封的‘神醫’有什麼底氣說整個太醫院不敢說的話?更彆提他居然說自己隻是聽說過這種毒,並沒有解毒經驗!

點破了陛下中毒這件事,就代表了需要追查下毒的人——可是如今,沒有時間了!乾清宮內,沒有時間了!

雖然現在皇宮乃至整個天下的主人昏迷不醒,但是皇宮中的禁衛軍仍舊是儘忠職守地守衛宮殿,但是,齊郡王一開始就靠著攻其不備占了大便宜,在禁衛集合之前就打散了對方的隊伍——下手之快準狠,叫人不得不懷疑,鐵甲禁衛竟然如此不堪一擊?

齊郡王帶著人破了順貞門之後,還在禦花園和殊死抵抗的禁衛打鬥一番。終於還是他帶著的人更為狠辣,走的是江湖的路子,路數繁多、攻勢下作,竟然在兩刻鐘之內闖過禦花園、破了坤寧門、繞過交泰殿、直奔乾清宮!

乾清宮中,禁衛一次一次來報,就連方才跟著十六而來候在殿外的楚沂、孫雲飛等人,都已經另收了武器,準備投入到防守之中——彆忘了,他們原就是乾清宮的鐵甲禁衛。

戶部尚書諫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眼見亂臣賊子要至乾清宮外了,太子殿下請帶著陛下暫避吧……”

然後禮部尚書卻說:“陛下如今不宜挪動,依臣隻見,請派人與齊郡王喊話,爭取時間,以待京中守衛趕來支援。”

兵部尚書郭大人搖搖頭:“隻怕先前因為諸郡王遇刺的事兒,京中守衛分散開來,一時半會兒趕不來!”

“京郊大營趕來也不遠,正好包抄齊郡王……”

工部尚書的孫女陰氏是閩北郡王妃,而閩北郡王和齊郡王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往日愣不隆冬的陰大人現在啥意見也不敢發表……

……

六部尚書裡,認同暫避的和附議固守抵禦的三三開,於是眾人又把眼光移到三位閣臣身上。

三位閣老中平日是默認了以陳閣老為首的,今次他主張暫避。

蔡閣老認為不戰而避太窩囊。

衛閣老往常都是和稀泥的,見所有人都盯著自己看,居然還說出了一句有建設性的話:“安知退走未有遇伏也?”

對啊,誰知道避走出宮,外頭有沒有埋伏呢?

在宮內,好歹有不斷整隊出來的鐵甲禁衛,禁衛們也是目標明確地直奔乾清宮護駕的。要是大家夥兒撤退了,這麼幾十個沒有戰鬥力的人,恐怕走不多遠,就被射成篩子了——此時乾清宮內,就連智商掉線的太子都明白了,今日刺殺弟弟們的殺手十有八/九就是老七的人,沒跑了。又有小十六說了,殺手們用的是軍中製式的武器,連弩/箭都是具備的……

一群人抬著禦駕、打著華蓋和燈籠,跑出去當靶子麼?

太子本是想避走的,但是又恐出去被射成篩子,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還是靠閣臣和六部少數服從多數,選擇了先固守乾清宮。

既是要守,就得立即安排防守事宜,不然禁衛投鼠忌器,也不知道上頭對齊郡王是誅殺還是要活捉……平心而論,活捉比格殺勿論難多了,可是對著皇子,天然有敬畏之心的皇宮禁衛不敢下狠手,也是被逼著打退的一個原因。

蔡閣老原是軍中出身的,後來投戎從文,走到這一步很不容易,見此自願站出來去與齊郡王喊話談判。

“殿下,蔡閣老既是要與……交涉喊話,臣願助陣。”不知如何稱呼齊郡王是好,乾脆隱去稱謂。寶玉拱手,他實在是煩透了這些龍子龍孫們,尤其是齊郡王這樣的,儘走歪門邪道,販私鹽、養死/士、搞謀/殺……光明磊落在哪裡?

當然,東宮也沒好到哪裡去:玩綁架、玩聯姻、坑臣子家私、放出風聲引倭寇北上就為了能夠師出有名地遏製齊郡王勢力(這是洪總兵悄悄告訴林如海,林如海轉告寶玉的,寶玉還沒來得及找機會告訴十六)……受害受苦的,都是百姓。

作者有話要說:  土豪大大:

摸摸頭扔了1個地雷投擲時間:2017-04-11 18:26:48

哈哈哈,你們真是看多了,套路深,嚇得我差點想玩神轉折(並不敢)

now理順思路時間:

如果沒有寶玉替元春造勢,元春是入齊郡王府而不是皇太孫府。

如果沒有寶玉寶應縣救了十六,十六那時候死了,對皇後打擊很大,皇後不久也會死。

皇後提早死,太子和皇帝之間的緩衝沒了(皇後、十六),然後太子內憂(宮內胡嬤嬤)外患(老七)被廢,齊郡王登基。

然而現在是:

元春換老公,

十六沒早夭,

皇後多活了幾年,

太子沒被廢(秦側妃生的小郡主就是原著中的秦可卿,但是本文中寧國府的秦氏並不是原著的可卿,前文暗示過幾次),

齊郡王私鹽案被揭露,

江北大營北上抗擊倭寇(明)、遏製山東(暗),

老皇帝精神瞿爍,沈千針診脈都說他身體好,

所以齊郡王等不住了,動手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