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1 / 2)

因為天氣越發嚴寒, 又有大雪封道, 即便是地方上報到京城的邸報,也隻恰恰才說到林大人一行人橫渡汾水的消息。

三更四更是被寶玉留下來料理俗物和前院事體的, 二奶奶昨夜的吩咐,一月差人一早就知會兩個小子了, 很快便打探到了消息。

大約是因為這樣渡河的方式實在是前所未聞,邸報都寫的精彩萬分——黛玉聽得一麵笑,一麵又忍不住為爹爹和表哥擔心。

皇宮裡的十六看了之後都搖頭失笑:“這汾水知縣也是個妙人啊……”是寫話本子出身的嗎?什麼賈總兵大人嘿地一聲力拔山兮的, 簡直誇張。

平安和初一相互看了一眼:自林大人一行人帶著瓦剌人走了之後, 朝中就剩下蔡閣老帶頭與韃靼使臣磨嘴皮子,要不是陛下主意正,堅持原先的安排,差點就叫阿魯台把韃靼本次使團中的小官員安排到國子監去旁聽了。便是因此, 最近陛下的心情著實是有些不好。今日難得哈哈一笑……

這並不是什麼機密信息,不幾日就傳遍了街頭巷尾, 也叫京城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販夫走卒紛紛讚歎這過冰河的奇思妙想!

甚至於,和往年那樣瞧瞧普通的冰上雜耍、冰上舞龍舞獅等等節目, 已經不能滿足京城內的大小紈絝們了, 他們發明了更加有趣的玩法。

這一群吃飽了撐著隻等過年二世祖、三世祖等等, 在京城積水潭的冰麵上玩起了冰床, 木筏子是太簡陋了,他們直接命人將十幾張床連在一起,圍著軟煙羅,遠遠看去如雲似霧。而人坐床上, 設小幾、溫上酒、奏樂曲,一邊飲酒驅寒,一邊露天滑行,可謂是妙(風)趣(騷)橫(無)生(比)。

甚至還有傻大膽的,積水潭沒搶到好位置,便靈機一動,呼朋引伴去了城外——護城河他們是沒膽子上去耍了,而且也沒樂趣,可是城外結冰的河多著呢!

不僅人少、雅致,還可以效仿出使的使團,鑿冰獲魚、飲酒吟詩——聽聞遼東那邊關外的人就是這麼捕魚的呢!

當然,其後有那莽撞的人,沒探明冰層厚度就大喇喇地叫人推木床去了河中央,然後冰層開裂他連人帶床被卡在河麵上頭大半個時辰不敢動彈,直到同行的人去找人來救助,才被這幾天賺外快賺翻的京郊大營的巡邏士兵解救出來。

京郊大營的士兵們最近是發財了,掂了掂收到的碎銀子,恨不得與這群紈絝說‘再來啊!’:【人傻錢多風騷,大冷天不在屋裡呆著,偏偏要來冰麵上耍,吃苦頭了吧?希望明年還有這樣的傻子,嘿嘿嘿……】

…………………………

而不知自己等人引領了京城中一次嬉冰潮流的寶玉一行人,此時已經到看到了慶陽府的城牆。

慶陽的成知府和當地駐軍將領聽聞使團將至的時候,臉都要綠了:【他們是揮著翅膀飛過來的嗎?】

捏著鼻子出城相迎的二人偏偏還看到了軍容軍紀一絲不苟的禁衛行軍,頓時覺得,來者不善,不好敷衍糊弄,得快快湊齊糧草才是。

說起來,成知府也是老熟人了,即十一年前寶應縣的縣令。當年因為在他治下發生了有人擄走皇子的事,於是次年他就被調到甘肅某下縣做縣令去了,苦苦熬了近十年,能夠爬到知府的位置,不可謂是沒有手段。

成知府見到林如海和寶玉,頗為不自然地前來見禮。

叫林、賈二人心中自有一番計較。

因為要在此地過年,算算時間得呆上小半個月,便是不好再委屈禁衛軍們住帳篷了。

林如海和寶玉在城外與駐軍將領溝通之後,將一千禁衛和一千輔兵安排到了西峰山邊駐軍的營地裡——林如海和冒炎章等人,則是住進慶陽知府府衙後院;脫歡等人,乃是番邦,怎可住進大明軍中呢,故而是宿於慶陽府城內的驛站。自然後這兩撥人,都少不了一隊禁衛軍隨行保護,百來禁衛軍進城,倒是小事。

至於剩下八百禁衛和一千輔兵借宿西峰山大營溝通的過程,也很順利。

原本當地官員和駐軍就不能拒絕對使團提供一定範圍內的幫助,包括但不限於使團在當地時的安全、吃住、補給問題。隻是慶陽府的人沒想到,使團居然會行進得如此快——他們原以為不會如此倒黴,恰好遇到使團在此地過年的,故而為使團的人馬準備的糧草略有不足。

幸而一路走一路吃吃吃買買買的禁衛軍,存糧還不少,足夠吃小半個月,便是多了富餘的時間給成知府籌措糧食。

當地駐軍將領一聽不必從自己手下人口中省出糧餉與使團中的禁衛軍,隻需要騰出三分之一的營地便是,於是假意為難了一下,實則心裡鬆了一口氣,很快就答應了。

寶玉點了朱犇那隊人去驛站‘保護’瓦剌大王子,又點了陳淳保護林大人、冒大人,安排侯俊即在西峰山營地歸整禁衛。

侯俊即帶著八百標兵奔北坡——啊,不是,是帶著八百禁衛、一千輔兵、兩千匹馬、一千三百匹驢子(路上二百頭沒抗住,凍死摔死就被吃了)進西峰山大營的時候,著實把西峰山大營的士兵們都驚到了。

不僅僅是因為對方人馬多、東西多,更多的是對方身上有一股氣勢——他們並無長途跋涉之後到了目的地的懈怠,而是井然有序地當場分派房屋軍舍:禁衛軍開始著手整理輜重,火頭軍立即去灶下生火做飯,其餘輔兵開始歸置牲口。

當地的老兵油子們圍在遠處,相互看了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