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夏日天亮的早、黑的晚,除去正中午兩個時辰,工部的人加班加點,禁衛軍輔兵從旁協助,很快又豎起了第二棟、第三棟……
三層樓是什麼概念?在這個年代,除非是寺廟的寶塔,才能蓋上什麼七層九層的,那是還是因為寶塔,要尋得是千年木料、還要逐層縮小麵積,才能讓底層支撐起高層的重量,到最後,譬如相國寺寶塔,說是九層,第一層足有三丈長三丈寬,實際到了最頂層已然是不足一丈的長寬了。
而此次建的三層樓,當然不會是寶塔那樣滑稽的外形,不然豈不是白白浪費了使用麵積?
當禁衛軍駐地宿舍改造進行小半的時候,朝廷裡的重臣來了禁衛軍駐地不下十次,終於拿定了主意:改造,京城改造!拆遷,修路拆房!
這回,砸實的消息傳出去,叫京城中人忐忑起來:大家確實是想要朝廷在家附近修水泥路,可是這個想,是建立在不要錢的基礎上。現在怎麼聽說不隻是要修路,還要拆遷呢!
拆遷兩個字,傳到老百姓耳朵裡,有稍微有見識一些的人根據字麵意思,就傳開說:拆就是拆掉房子,遷就是把某地原有的百姓給遷走。
那還了得?!
這年頭的人最講究的就是故土難離、落葉歸根,家是什麼?家是根!
一時間,拆遷具體計劃還沒公布,但是民間已經開始怨聲載道了——不過也有一部分人,暗暗期待著拆遷能拆到自己家,這部分人,大多是與工部上下有點關係,或者是民夫的親眷,亦或者是禁衛軍和輔兵的家人,他們都聽說了,一旦拆遷,新建的房子可是水泥磚搭的,比之一兩年就要抹一次的泥牆房要好多了。更不要提,據說戶部的人說,最近他們天天加班加點在登記京城各地的地價房價呢,據說拆遷有補助噠。
…………………………
八月,第一批拆遷計劃已經列出來了,就按照京城試修的第一條水泥路沿路開始,將這條路延伸,北至城門,南到朱雀大街,拉成直線,將道路兩邊的房屋往後遷六尺,兩邊各遷六尺,道路便寬了十二尺。
張榜公告之後,戶部的小吏們開始挨家挨戶講解拆遷政策了。
這也是為了避免因為有些人家不識字,曲解公文的意思給拆遷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講,是講得很清楚了。
這條南北通達的路,是免費修的。不僅如此,官府還將並且免費幫沿街退讓六尺的人家修建一棟三層小屋,但是其中一樓是歸朝廷使用十年,十年後歸還於房主,二樓、三樓才是沿街人家居住的住所,這樣算來,即便退讓了六尺,可是得到的居住麵積是遠遠大於從前一層時候的;
當然,也有人覺得自己這樣是吃虧了,本來好好兒的沿街鋪麵,這麼一拆遷,十年之內,鋪子都不是自己的了,即便得了小樓的二三層,也隻能住人而已,哪怕典出去與彆人住,比之前做買賣或者收店租的時候是收益驟減,對於這種人,朝廷也有另一個選擇,給予一定的銀錢補助,等於說此人將宅基地和房子賣給了朝廷,朝廷另給他批一塊同等價值的宅基地——再買了地之後要造房子的事情,自然也是他本人掏錢了。
不巧了,這一回,武家還是趕上了頭一遭。
事關房子,從古至今都是大事,這天,白天送走來講解公文的小吏,晚上,武家一大家子就聚在一起,就此事討論討論。
白天小吏來的時候,武家隻有兩位老人家和武三師傅的娘子、小女兒在,不過武家阿奶是個有成算的,細細問清楚了政策,又叫武平回家之後,去街麵上把公文看了一遍。
到了吃完晚飯之後,老太太一抹嘴巴,就問大家:“你們怎麼看?”
武家阿爺基本上在家裡就是個吉祥物般的存在,家裡頭小事老婆子做主,大事兒子做主,他……咳咳,是家人堅強的後盾。遂老爺子把目光轉向兒子——事關房子,是大事。
武三師傅斟酌了一下:“我覺得,咱們還是選擇退六尺,拿二樓三樓。首先不說這條路拓寬之後,地價隻有漲沒有跌的;單單是一個第一條水泥路的名頭,朝廷就不會讓這事兒給搞砸了,所以這條路修完之後,一定會讓大家大吃一驚,現在要是搬出去,日後指定是要後悔的。再說,立契讓出一樓十年的使用權,下頭還有一行小字,本樓戶主優先租賃,到時候咱們看看行情,若是使得,再租回來;若是價格高了,也不妨礙,香皂和山貨就分到附近雜貨鋪子去銷,大不了就是少賺幾個錢麼。”
武家眾人點點頭。
武平補充到:“我最近晚上去禁衛軍駐地授課的時候瞧見了他們新蓋的宿舍樓,全是三層的,每一層都一丈多挑高,乾淨整潔又大氣。而且我聽寶二爺說,這房子蓋好了,等閒不怕水火。”現在的人家,不久最怕走水麼,畢竟家家戶戶房梁家具都是木質的,天乾物燥的秋冬,每年都有人家用火不慎點燃了屋子並且還殃及鄰裡。
武安也說:“得了二層三層,三層就讓我和哥住,屋子多一倍,日後哥哥嫂子生三個五個孩子也住得開。”
惹得武平瞪他一眼:“混說什麼!”
眾人一聽:哎,有道理!房間變多了啊!
武家阿爺最後開口說:“再說了,咱們在村裡還有老房子,日後我和你奶奶還是打算回村裡去住的,京城麼,留你們這些年輕人呆著好了。”
作者有話要說: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