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要說: ps.199章有提,拜牙是太初十四年開始在西北哈密掌權的(賈代善太初十三年回京之後就沒去西北了)。因為榮國公之後的官員將軍鎮不住當地彪悍的民風,盤剝過渡,被當地人打死了。
胡嬤嬤進宮謝恩, 自然是往坤寧宮去的,畢竟萬歲爺日理萬機,些許小事自然不需要勞他費神。
入了後宮, 自有內侍帶著胡嬤嬤往裡頭去。
她是有品級的女官,從前還是坤寧宮的掌事嬤嬤,稍微年歲大一點的宮人都提醒過下頭的人, 胡嬤嬤於萬歲爺, 可不是一個普通的奴才,從血緣上說, 萬歲爺喊她一聲姨母也是使得的。
【不過胡嬤嬤這個人極其守禮, 從不肯受姨母的稱呼。】這也是整個後宮的人都知道的。
當年,後宮獨寵的許貴妃還曾隱晦地說有些人惺惺作態, 指的就是這件事。
得過乾爹叮囑, 那長得討喜的圓臉內侍恭恭敬敬地將胡嬤嬤送到坤寧宮動側門,交給候在此處的宮女, 便止了步子。若說對坤寧宮內的熟悉,區區宮女哪裡能比得過胡嬤嬤。
進了東側麵的永祥門, 又有皇後娘娘身邊的大宮女小東等著,方見了胡嬤嬤的麵, 便笑著說:“嬤嬤許久不進宮, 娘娘念叨了好幾回呢。”邊走,邊又解釋了一番:“原娘娘是在東暖閣的,偏偏西邊院子幾株丹桂今個兒開花了,大皇子想要摘桂花送與萬歲爺, 娘娘便帶大皇子、二皇子一起過去了。”
胡嬤嬤點頭:“大皇子一片純孝之心。”
聽得小主子被誇,小東笑得更誠心了幾分。
胡嬤嬤這些年入宮次數少,今入坤寧宮,滿目所見,原本先皇後時期的院子風貌已然是大有變化。
說起來,自己那個族姐倒是更喜歡江南園林的婉約,如今的皇後娘娘郭氏,是將門虎女,院子裡的陳設去繁留簡,陰陰樹木還在,但是許多嬌花卻是漸漸都不侍弄了;胡嬤嬤前幾次進宮的時候便知道了,宮殿內清雅出塵的擺設也都收起來了,如今的陳設,瞧著倒叫人覺得有些過於簡陋,不似皇家氣派。
不過胡嬤嬤低頭一想,又是覺得有趣:【陛下是自己從小看到大的,偏巧了他也是個對衣食住行都不太講究的人兒,小時候童言無忌,還曾指著許氏金碧輝煌的延禧宮說太亮了,閃得眼花!若不是當時他年紀小,先皇又寵他,想來必會得一頓訓斥的。這坤寧宮如今的風格,倒是合了他的心意吧?】
胡嬤嬤默默地感慨了一下光陰飛逝,一轉眼,當年的小胖子現在都登基第四個年頭了;一麵想著,也許自己如今再全權掌管著育嬰堂也不太合適了,中宮地位穩固,膝下又有兩位皇子,大皇子來年六歲,也快搬去皇子所,在前頭開蒙了,皇後娘娘很應該拾起身為天下之母的職責。
思及此,她倒是覺得有幾分遺憾。
這麼多年,在育嬰堂內,收養的棄嬰是越來越少了,胡嬤嬤知道這是好事,這代表著京城附近百姓生活日益改善,即便生出了女嬰也大多有能力養活;所以如今育嬰堂很大一部分,除了寡婦、失子的老嫗之外,還有些是雇傭了家境不好的女子幫著做工,畢竟花想容的買賣一直都那麼火熱。因為育嬰堂裡頭都是女眷,做活都是在屋內,並不存在拋頭露麵,所以那些女子極其家人都很放心,並視之為天大的好差事。
能夠幫到這些可憐人,胡嬤嬤覺得每日生活都有勁兒,所要做的事,不過是理清賬目罷了,就連調節女工之間的矛盾都甚少——因為她們都舍不得丟了這個好差事,即便有一點小矛盾,也不敢在育嬰堂內造次。
再如何不舍,胡嬤嬤終究還是個理智、不戀權的人,心下盤算著,要麼待會兒,探探皇後的口風,年前就給中宮上表,奏請交出育嬰堂管事之職吧。
一路走著,一路盤算。
路過靜恬齋,瞧見有宮人在擦洗門窗和牆磚,胡嬤嬤瞥了一眼,腳下一頓,隨即低眉斂目,跟著小東慢慢走近、又漸漸走遠。
…………………………
胡嬤嬤並不是第一次見郭氏了,如今看了,這麼多年過去,郭氏坐在坤寧宮主位上,還是一如早幾年的年輕模樣,眉宇舒展,半點都沒變化。
【當初族姐那樣八麵玲瓏的人,入主坤寧宮之後也被宮務所累,這郭氏倒是真有幾分能耐……聽說,前陣子朝堂上又有言官奏請陛下甄選秀女,充裕後宮,不過因為暴雨之事不了了之。也不知,郭氏知不知道前頭的那些事體?】
這時候,就顯露出沒有婆婆的好處了,先皇後早早撒手人寰,如今後宮,有身份的太妃都被皇子接出去住了,剩下無寵無子的太妃嬪們,統統被遷到皇宮西邊的壽安宮去了,整個後宮皇後娘娘一家獨大,沒有妃嬪們添堵,日子過得舒心了,自然就保養得宜了。
而後宮添人,除了太後之外,剩下宗室長輩也有插一嘴的權利,可惜今上隻有一個皇叔醇親王是三代之內的血緣關係,其餘叔伯都是遠房,從先帝時期就鵪鶉般老實,生怕一個不注意被先皇的龍威給‘製’了(先皇一母同胞的、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基本都被克死了,哦,不,是被‘製’了)。
如是,到了今上,是個渾不吝的今上,當初登基大典之後加恩與宗室,除了他那些僅剩的兄弟有實在之外,其餘宗室連點金銀都沒撈著,有憤憤不平的想要和萬歲爺擺譜呢——真是笑話,從前和十五皇子並稱宮中二霸的時候,十六爺就沒怕過誰好麼?
對方哭訴一次,他就點對方一個兒子入禁衛軍。
耍賴一次,他又點對方一個孫子入禁衛軍。
如是,雖然給寶玉造成一些不算麻煩的麻煩,但是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那些宗室從一開始哭天搶地到後來的不敢置信——我兒/我孫兒在禁衛軍中是吃了多大的苦啊,咋變得這麼乖了呢!
等再後來,禁衛軍威名越發赫赫,這些宗室也就兩廂安慰了——行吧,禁衛軍好歹比西北、東北強啊,再說,與其在家裡走雞鬥狗,亂花銀錢,關到禁衛軍裡頭去,也是件好事……吧?
【這也許就是同人不同命,當初的先皇後,可並沒有先皇替她擋住不斷入宮的佳麗,甚至於,先皇自己都耽於美色,將一個忘恩負義的許氏寵到了天上。】
胡嬤嬤如是想著,麵上卻半點也看不出,隻是心下有數:【坤寧宮突然就開始清掃靜恬齋……看來今天,我是不用瞎擔心育嬰堂的事體了。】
…………………………
胡好從來都不是笨的,若不然,三十多年前,她也不會在族姐的眼皮子底下,憑借看上去公事公辦的態度,從每日給靜恬齋送三餐的簡短時間裡,得了鎮國長公主的青眼,學得一二天人本事。
所以,當皇後娘娘郭氏再三寒暄之後,有靜鞭聲響起,道萬歲爺駕到,胡嬤嬤一點也不吃驚。
郭氏從上個月起就發現陛下心神不寧,她身邊的奶嬤嬤魏嬤嬤還擔心,是不是陛下看上了哪個狐媚子,可郭氏卻完全不擔心——她確信,要是按照陛下的性子,真看上了哪個人,乾乾脆脆地收用了便是,才不會如此失態,畢竟陛下是一個不愛做小兒女姿態的直漢子……更重要的是,陛下從剛成親就表示了無數回,後院女人多忒麻煩,從前教他知人事的兩個大丫鬟現在還被擺在後宮旮旯頭呢。
所以能讓陛下操心的,必然是家國大事。
後來十六隻是說,需要派人來打掃靜恬齋,又要借中宮旨意請胡嬤嬤進來。
郭氏更加一句都不問了,她知道,一定是什麼重要的事,涉及坤寧宮,極有可能與先皇後有關——作為兒媳婦,她對婆婆從前的秘密一點都不敢有好奇心,所以妥妥當當地辦好了陛下的要求,今日直接就退下了,還很貼心地把周圍伺候的人都調走了,倒是給十六省了打發人的功夫。
“奴婢參見陛下,萬歲萬萬歲。”胡嬤嬤縱使出宮多年,規矩也是一分錯處都沒有的。
十六叫了起,打量了眼前頭發花白的老人家之後,首先便說:“嬤嬤這些年精神頭可好?”
“回萬歲的話,尚可而已,然年老體衰終究是精力不濟,育嬰堂一事,本就是先皇後籌辦,如今皇後娘娘仁德兼備,當再執掌育嬰堂才是。”胡嬤嬤想好了,如果陛下要打馬虎眼,自己奉陪便是,反正可主動提及靜恬齋。
“嬤嬤自謙了,當年一座坤寧宮,嬤嬤替母後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些年對育嬰堂也是儘心儘力。那育嬰堂原就是母後與鎮國長公主一起創辦的,隻是,前些日子,我倒是聽說了一個荒謬的傳言,說長公主當年並未在小湯山的莊子休養,而是……住於坤寧宮靜恬齋。”十六從來都不是拐彎抹角的性子,前頭的關懷是真心實意的,後頭的疑惑也就不含糊地說出來了。
胡嬤嬤被十六的直白弄得一愣,很快又恢複了波瀾不驚的神色,她抬頭,望著這個自己從小看到大的青年帝王,雖然已經是成熟的外表,可是登基四年,那顆赤子心,似乎依舊沒有變。說話都不拐彎。
【初心未改,還真是和郭氏一模一樣啊。亦或者說,族姐性格中全部的天真善良,都給予了小十六,而哪個瘋癲暴戾的畜生,則是把族姐和先皇的糟粕悉數繼承了麼?】
按理說,胡嬤嬤這樣抬頭直視帝王是逾矩的,可是被打量的十六不開口,一旁的平安隻能作木頭人狀,不隻是不敢開口的木頭人,還恨不得自己聾了瞎了。
等了許久,此時的十六卻耐心好得不似他本人了。
終於,胡嬤嬤歎了一口氣,慢慢開口:“鎮國長公主,當年確實沒在小湯山。”
這就是變相承認了,十六的‘聽說’,是事實。
即便心頭已經有了準備,可是十六還是覺得難以置信!
堂堂一國長公主,【為了先皇新朝建立出了偌大的力,】最後竟然被幽禁宮中?
而且還是坤寧宮!
十六隻覺得人生觀一下子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坤寧宮!這代表,當初父皇下這道令的時候,母後也是知情的。
如果說,成熟起來的十六在心裡已經能夠客觀看待他父皇,並且覺得他父皇很多事情做得不對。可是對於自己少年時期就病逝的母後……她在十六心目中的形象是完美無缺的。
【母後善良、溫柔、博學多才,朝堂後宮,皆是交口稱讚。母後為什麼會答應父皇這個荒唐的提議?】
十六需要時間消化這個事實。
胡嬤嬤袖手低頭站在一旁。
片刻之後,十六回神,歎了一口氣,對胡嬤嬤說:“嬤嬤還是坐下吧。或者能夠與我說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從哪一方麵來說,胡嬤嬤都沒有拒絕帝王的權力,而且她知道,隻要十六有心想查,即便自己不說,難道從前坤寧宮的老人都死光了麼?更或者……還有鎮國長公主一母同胞的親弟弟醇親王還在世,萬歲爺難道不會想,醇親王對此,是真的一無所知嗎?
縱然每次見麵都冷著臉與那個優柔寡斷的男人口吐惡言,可是胡好不能否認,當年,是水宏給了自己生的希望,讓自己還能有命進宮,而不是被父母配與彆家做望門寡去,儘管進宮之後遭遇了更不堪的事,但是這也非水宏所願的,自己,隻是遷怒罷了。
她理了理思緒,並沒有坐下,而是依舊站著,將被塵封了三十多年的往事一一說來。
因為隻有站著,她才能叫自己心神緊繃,不要說出任何不該說的話。
“奴婢是太初五年入宮的,得幸皇後娘娘恩典,才叫奴婢免於被配與山陰某望族嫡枝子嗣衝喜而成望門寡,入宮之後,便有娘娘身邊的老嬤嬤耳提麵命,坤寧宮中規矩不嚴,隻除了做完事之後不許亂跑、不許傳閒話、不許夾帶物件進出。這第一條,尤為重要。”胡嬤嬤慢慢地開口,年老婦人喑啞的嗓子,在朱簷金瓦綠鑲飾的坤寧宮中,頓時更顯得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