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第 320 章(2 / 2)

如今壽昌五年,今上登基的第六個年頭,選秀三年一度,三年前因為先皇孝期等等擱置了選秀,如今宗室裡頭嗷嗷待娶的宗親們又囤積了不少了;

更重要的是,兩位閣老的弊端,日漸顯現,黨爭端倪初顯,許多政令往往需要花費不必要的時間爭執之後才能出結果。不隻是兩方人的爭執,還有十六下達的政令也被兩邊當做是博弈的籌碼,如此,令十六覺得這群沒事愛找事的文官們,就是日子太好過了閒的!就好比去年李文淵帶人南下巡黃河河堤,那也是多方博弈,差點沒立下軍令狀的,要不是因為十六派了寶玉帶著兩千近衛軍一起去,恐怕李文淵真的在路上因公殉職也不是沒可能。

選秀的事暫且不提,按照往年的安排,都是在秋天才開始的——畢竟春天要忙著春耕、防寒;夏天悶熱,秀女送進京城多受酷暑折磨;秋天忙秋收……也就秋收之後麼,糧食入國庫、稅賦入國庫,兜裡有錢可以開始造了,花兩個月選完,該老婆孩子熱炕頭過大年了。

【這才年初,遠不用著急……】戶部的錢尚書如是安慰自己,但是知道,一份支出是免不了了的,隻希望陛下將選秀規模給搞得小一點,畢竟去年李文淵南下一趟沒少禍禍錢,還有去年九月領命出京的賈侍郎,如今一直、持續在禍禍錢,每個月飛來京中的預算單子叫錢尚書看得真是肝兒顫。

錢尚書是放心了,但是兩位閣老和吏部尚書的心頭是一跳。

前二人是知道,陛下終於還是決定要啟用他的心腹之人了,後者則是驀然覺得自己這個吏部尚書當的有些不稱職。

此事,最適合開口的自然是吏部尚書了。

王尚書上前一步,自請罪是吏部失職,並表示今晚就會整理好資曆足夠出任閣老的人員名單。

一份,人人都關心關注的名單。

一時間,才過了上元節,整個京城的花燈還未撤完,最熱鬨的消息,就變成了甄選閣老。不過這一回沒人敢開盤口下賭注了,畢竟地下賭莊最大的靠山醇親王從前年起,就收斂了風頭。他當初自請去守陵,十六沒答應,但是醇親王自己圈了自己,深居簡出,偶爾一頂青色小轎,去沈千針門外站一站。

朝中的人終於發現,今上是個和先皇完全不同性子的人,他對於什麼名聲之類,看得並不很重要,做事也往往直奔主題簡單粗暴。但是不可否認,身為天子,本就是萬人之上,再加上他身邊不乏能人,最重要的是,登基之前,軍中對十六皇子的他就頗有好感,登基之後,整個直隸最精銳的禁衛軍掌握在他心腹賈瑛手中,堪稱可以一力降十會。

說起來,這吏部尚書王策原先和賈瑛還有幾分瓜葛,蓋是因為他是一個十分剛直不阿的人,當初因為那烏龍的兵部尚書人選,吏部的人去禁衛軍中明察暗訪,居然沒能找到一丁點賈瑛的不是,所以王策實則被人當了木倉使,待到賈瑛金鑾殿上不表現出眾,以絕對的實力證明了自己並表明心意退出兵部尚書甄選之後,王策的心裡頭其實是不好受的,他雖然對賈瑛的出身和年紀有意見,但是依舊被賈瑛展示出來的能力和實力而折服。不得不說,事後,兵部年年送來賈總兵的考評,王策都會認真看過去,如是愈發覺得,當初自己那一下,恐怕是耽擱了一個將才!

王策多年都是直性子,說列名單,就直不籠統地全部列了出來,六部之中,資曆和政績足夠上的,足有三人之多:禮部尚書周世安、戶部尚書錢允顏和工部尚書陰準持。除此之外,還有大理寺卿文遠、江蘇巡撫莫強鴻、江南水師統領吳濤……以及遠在西域的林如海。

十六看到這份名單,心道:【老王這個人,有時候是死腦筋了一點,但是身為吏部之首,正是需要他這種一絲不苟的態度麼!雖然這份名單裡頭有不少人都不可能最終參與角逐閣老之位(譬如老陰、譬如文遠),但是老王這一條一條標明了這些人的資曆和政績,一目了然,也能堵不少人的嘴了。】

…………………………………………

當然,十六都能看出門道的名單,朝廷中其餘‘老奸巨猾’又怎麼會不知道?

譬如工部陰尚書有因為先皇十五子這門‘好親事’現在還能穩坐尚書之位都是陛下寬厚了,怎麼可能入內閣?

譬如大理寺卿文遠,此人資曆和政績是有的,但是朝中風評卻有些欠缺,更兼之他還有那個坑哥哥的弟弟甘肅巡撫文進——文進在甘肅多年‘無為而治’雖然是得先皇授意的,可是文進敢擺在明麵兒上說?還不是得認下了這兩年考評連續為中的苦果?

再譬如江蘇巡撫,就是先前接任了林如海官職的那人,都不消多加查探,就可知那是衛閣老一係的人,這種去江蘇撿政績的人叫人頗為不齒……

挑挑揀揀,剩下的人選,可不就沒幾個了?

這其中的乾係,不是一句兩句能說的清楚的:蔡閣老一係將衛閣老的人江蘇巡撫給按下去之後,衛閣老那邊也不甘示弱,雖然吳濤不是蔡閣老那邊的人,但是總歸軍中出身,天然就和蔡閣老更親近一些,於是衛閣老那邊也想儘辦法把吳濤給排除了,於公說江南倭寇除惡務儘,吳統領依舊肩負重任,實則又說吳統領的嫡次子如今是禁衛軍參將,父子不應都在京城身居要職。又以及,戶部尚書老錢自個兒知道自個兒的事,要說算錢他是拿手,要說統籌要務,就沒那根筋了——再大的官兒能有眼瞅著國庫越來越充盈要來的叫人興奮?何況閣老皆是兼領的官職,若是沒有三公三少之位加持,品級還不如六部尚書呢!

如是,倒是遠在西域的林如海和禮部尚書周世安兩人顯得出挑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