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6章 八音八器(1 / 2)

,最快更新重生之財氣衝天最新章節!

秦風仔細甄選五份設計圖。

因為郢城的重獎,這五份設計圖其實都並非是一個單純的演藝大廳的設計圖,而是一整片街區的設計圖。

依托這主要建築物,也就是秦風鋼琴演繹軒為中心,在附近打造一個音樂社區出來。

五份設計圖,都很有特點。

基本上,全部都符合音樂社區的理念。

不過,就秦風看來,最滿意的還是其中一份以華夏古代八種樂器為代表,分布整個社區八個方位,拱衛中間的秦風鋼琴演繹軒。

這類似於八卦圖一般。

而這八種樂器分彆為:琵琶、編鐘、簫、瑟、琴、塤、笙和鼓八種樂器。

這八種樂器也對應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pao)、竹。

琵琶,本作“批把”,撥弦樂器。漢代劉熙《釋名釋樂器》一書中曾有記載:“批把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這名古文的意思是:琵琶是騎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向前彈出稱做琵,向後挑進稱做琶;根據它演奏的特點而命名為“批把”(琵琶)。在古代,敲、擊、彈、奏都稱為鼓。當時的遊牧人騎在馬上好彈琵琶,因此為“馬上所鼓也”。

編鐘,是古代漢族大型打擊樂器,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彆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簫,其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遠古時期。考古學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發現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質發聲器,考古學家稱之為“骨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文物,現存浙)。同時,簫,分為洞簫和琴簫,皆為單管、豎吹,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吹奏樂器。音色圓潤輕柔,幽靜典雅,適於獨奏和重奏。它一般由竹子製成,吹孔在上端,有六孔簫和八孔簫之分。

瑟的起源一樣十分久遠,在考古發現的弦樂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點集中在鄂,湘和豫三省,並且絕大多數出自東周楚墓。其他地方,隻有一點零星發現。瑟,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聲音階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