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老三隻想著自己能利用這件事從蔣家和朱家得到什麼好處,不知該說他太聰明好還是太冷情好。由此看來,老三也是一個沒有底線的人。
他這樣的處理方法,如果以後登基了,是不是是個人都能殘害皇嗣了?真是讓人擔心。
這麼一想,周昌帝對這個老三是越來越失望了。
******
秋收過後沒多久,北蠻那邊果然發起了對大昌的進攻。
對方來勢凶凶,雖然大昌早有準備,仍然不敵,被敵人迅速占領了兩座城池後,才在大昌將士的發狠中,形成了對峙的僵局。
周昌帝收到前方的奏報,人都急病了,臥床不起。
俗話說,打仗打的就是糧草,前方戰爭一打響,後方各種軍備物資都在有序的籌備中。
大家都有預感,這是一場硬仗。
隨著軍報來的,還有鄧大將軍的親筆信,他們希望皇上能派出一位皇子以欽差的身份前往戰區督戰,更重要的是鼓舞士氣。
眾大臣也認為這是應該的,畢竟君家有好幾位皇子都成年了,並不年幼,前往戰區略儘皇室之責,那是完全能勝任的。
其實欽差的人選也就隻能在安王、景王、寧王、晉王、靜王裡挑而已。後麵的七皇子八皇子和十一皇子,都太年幼了,尚不滿十歲,基本可以排除在外了。
而成年的幾位皇子裡,安王景王寧王是最好的人選,而晉王和靜王腿腳都有毛病,去軍營並不合適。
軍中的將士都驕傲,他們去了恐怕難以服從,一個身體有疾之人想統領他們,很難。
大多數大臣都把目光投在安王景王寧王三人身上,隻是他們都不表態,一連幾日都是如此。
糧草和軍備物資已經在緊急籌備之中了,隻是到底哪個皇子作為欽差前往戰區,還沒有定論。
其實這種情況也不難理解。安王有外族血統,這些年還一直與母族那邊隱約有著聯係,周昌帝輕易不會讓他觸碰兵權的。他表不表態,都一樣。
而景王和寧王的想法聰明人琢磨幾下,也就差不多出來了。
無非是周昌帝年紀擱在這了,如今又臥病在床,誰知道能不能撐得過去啊。萬一周昌帝在他們離開的時候突然——了,在外的人豈不是吃虧極了?所以無論如何,守在京中,機會也大一些。
上朝幾日,哪個皇子前往戰區都沒定下來,景王和寧王都找了理由推脫。今日是最後的期限了,如果確定了人選,該準備該收拾的東西就得開始整理了。
所以,周昌帝是拖著病體來上朝的,並不像前幾日一般,由太後及皇後垂簾,將君臣商議的結果報與他。
君景頤見此,眼睛一閃。周昌帝這樣,越發堅定了要留京的決心。
雖然,殷慈墨曾和他分析過,去戰區的利弊。
目前他們和寧王在周昌帝心中不過是五五之數,甚至有可能還不如寧王,留在京中,益處不大。
再加上,近來他們景王一係的勢力縮水了很多。依她之見,倒不如放手去軍中呢。
現在這種情況,主動去軍中的,都能獲得周昌帝的好感。而且在軍中打拚,也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勢力。
退一步講,就算周昌帝真的在這段時間沒了,他們也不一定就不是繼位者。
槍杆子裡出政權,就算不是,也要打到它是、沒人敢說不是為止。
而且殷慈墨沒說的是,她有點疑慮。這段時間來,周昌帝的脈案保密並不是很嚴格,有心的人總能弄到。這種情況在以往不是沒有過,但這回殷慈墨總覺得不妥。她心中有個想法,皇帝的脈案豈是那麼容易知道的,這回未嘗不是老皇帝的一個考驗。趨利避害的本能,她還是勸說君景頤去軍中的。
景王府的首席幕僚季無為季大師也比較偏向殷慈墨的說法的。
隻是有時候,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那個勇氣和魄力放棄‘唾手可得’的東西,轉而去冒險的。
特彆是這日,他看到周昌帝是被人抬著來上朝的,連說話都不甚利索的時候。
例行的跪拜之後,哪個皇子前往戰區之事,再次被拿出來商議,周昌帝仍然沒有得到如意的結果。
他這回是真正寒心了,原來他的兒子們都在盼著他死啊
。
特彆是他最看重的視為皇位繼承人的兩個兒子,最讓他失望。這兩人都隻顧著自己的私利,沒有絲毫的大局觀!他們怎麼都不明白,如果國破了,他們爭來這把龍椅又有何用?
就在周昌帝心灰意冷的時候,欲下令強行讓景王和寧王都前往戰區時,君南夕出殯奏請前往戰區督戰。
在群臣靜默中,他的身形突兀又堅定,差點沒讓周昌帝老淚縱橫。
老五腿腳有毛病,注定與這江山無緣的,所以根本也無需拚命。日後不管誰登基,他都能做個閒散王爺。
軍功什麼的對他來說,沒有比有強。軍功給他帶來的弊大於利,日後他的兄弟登基,有了軍功在身的他難免不被猜忌。
他這個做父皇的都能想明白這點,老五又怎麼會想不到呢。老五這麼做都是為了他這個父皇,為了這大昌啊。
君南夕的舉動,不少人樂見其成。
寧王擊掌一樂,“父皇,你就讓老五去吧。老五是貴母妃的兒子,身份尊貴無比,能去那是最好不過的了,必會比我們更能鼓舞士氣。”
“你給朕閉嘴!”周昌帝嗬斥了寧王一句,“你自己都
百般推脫的差事,憑什麼讓你弟弟去?”
被罵了,寧王訕訕的。
景王微扯了扯嘴角,這寧王一得意就忘形,真是個好毛病啊。
“老五,你可得想清楚啊,戰區不比京城,刀劍無眼,危險啊。”戰況不樂觀,而且戰場上刀劍無眼,實在是危險,雖然老五這個兒子智謀不輸自己,但周昌帝實在是不想讓他去冒險。
君南夕淡淡地瞥了他一眼,“父皇,我已經想好了。就由我押著糧草前往戰區吧。”
朝堂上眾人又很有眼色地勸了君南夕幾句,但他依然是神色淡然,決定卻未更改。周昌帝一看便知他去意已決,再思及戰區情況的確危急,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就允了君南夕的請求。
周昌帝私底裡卻琢磨著如何保障這孩子的平安。
退朝之後,靜王跟在君南夕身後慢慢地走著,良久後,他拉了拉君南夕的袖子。
君南夕回過頭,以眼神詢問他拉著自己乾嘛?
“五皇兄,你我都是這樣的人,剛才又何必強出頭?”
散朝後,眾官員三三兩兩地結伴出宮,他們或看到了靜王的動作或聽到了他的話,都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想
聽聽晉王的回答。
“不為什麼,隻為我姓君,那就必須對得起這個姓氏、對得起百姓對這個姓氏的擁護。”君南夕淡淡地說道。
他的回答讓靜王愣了愣,繼而露出慚愧的表情,嘴巴嚅嚅,卻終究閉上了。
偷聽的人也沒料到會聽到這麼一個答案,有些人若有所思,有些人撇嘴。
君南夕這話最後還是傳開了,惹來了老一輩人的讚賞,同時也在百姓中引起了激烈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