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bi,正在從打擊偷盜、搶劫等違法犯罪行為的聯邦警察,過渡為收集國外情報的間諜機構。
間諜這個詞,現在還沒有和007聯係到一起,第一部007要等到1962年才上映,現在提起間諜,隻會讓人們想起叛徒、內奸、交際花等貶義詞彙。
胡佛正在努力扭轉人們對bi的印象,把bi跟聯邦警察區彆開來,試圖把bi打造成和南部非洲布拉德類似的機構。
這個過程會很艱難,布拉德擁有南部非洲聯邦政府的全力支持,bi得到的支持力度遠不如布拉德。
bi試圖打入羅德斯莊園的同時,布拉德也在行動。
“美國人正在和德國人以及日本人秘密接觸,試圖用對某些人的安全庇護,換取他們想要的東西。”布拉德辦公室高級探員阿爾維斯,正在向阿爾文彙報他的新發現。
阿爾文作為羅克的團隊成員,隨羅克來到華盛頓。
蓋文則離開英國返回南部非洲。
布拉德辦公室現在還是由阿爾文負責,他很喜歡這種在隱蔽戰線和敵人交手的感覺。
“美國人想要什麼?”阿爾文絲毫不意外,美國人就是這麼沒底線,為了利益可以把靈魂出售給魔鬼。
“比如日本人的生物技術——”阿爾維斯舉的例子讓阿爾文怒火中燒。
嚴格說起來其實不是生物技術,日本人在生物方麵沒有技術可言,美國人想要的,是日本人通過人體實驗得到的各種數據。
這些數據是哪來的不問可知,美國人在這方麵也是劣跡斑斑,早在1932年,美國公共衛生部門就在亞拉巴馬州與塔斯基吉學院合作,以數百名黑人為實驗對象,秘密研究梅毒對人體的危害。
至於臭名昭著的德特裡克堡,這個實驗所的研究項目和日本731部隊有密切關係,起數據來源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
遙想一戰後期肆虐全球的大流感也是由赴歐美軍帶到歐洲的,所以就算為了未來世界的安全,也要斬斷美國人的黑手。
“——以及德國人的火箭技術。”阿爾維斯繼續列舉,肯定不止這兩個。
“德國研發火箭的那個人叫什麼?”阿爾文不問日本人,一群死人沒什麼好關注的。
“馮·布勞恩——埃裡希·舒曼教授的學生,他領導研究了德國人的v2火箭,就是德國人用於襲擊倫敦的那種火箭——”阿爾維斯欲言又止,臉上寫滿遺憾。
“怎麼了?”阿爾文追問。
“我們占領巴黎的時候,馮·布勞恩還在巴黎,不過沒有任何人留意他,戴高樂將軍進入巴黎的第二天,馮·布勞恩就消失了,現在已經回到德國。”阿爾維斯糾結萬分,即遺憾又高興。
遺憾的是沒將馮·布勞恩留在巴黎,否則羅伯特·葛達德應該很高興,他肯定願意和他的德國同行聊一聊。
高興的是馮·布勞恩安全回到德國,美國人也錯過了這個機會。
“我們得馬上行動起來,針對德國的科學家和科研機構製定一個計劃,就算我們得不到,也不能讓美國人和俄羅斯人得到。”阿爾文當機立斷,美國人已經行動起來了,南部非洲也不能落後。
稍晚些時候,阿爾文向羅克彙報。
“這個工作要抓緊,我會給巴頓和安琪發電報,讓他配合你的工作。”羅克更重視,他比阿爾文更明白科技的力量,也更懂得調動資源。
巴頓肯定是可以幫忙的,安琪就算了。
安琪的工作是將更多燃燒彈扔到日本。
美國人想要日本的生物數據,羅克也想,不過羅克絕對不會用庇護戰犯這種方式來交換,布拉德辦公室的特工,有的是辦法讓戰犯開口。
其實阿爾文已經是後知後覺,盟軍攻入法國之後,相關工作已經開始了。
1666年成立的法蘭西科學院,是法蘭西學院的一部分,世界聞名的學術機構。
法蘭西科學院院長讓·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他的嶽母是大名鼎鼎的居裡夫人,1935年,弗雷德裡克因為穩定的人工放射性的發現,獲得當年諾貝爾化學獎。
1937年,弗雷德裡克參與鏈式反應和核反應條件的研究,成功通過利用鈾和重水實現可控核裂變的核反應產生能量。
世界大戰爆發的第二年,已經成為南部非洲物理學泰鬥,擔任物理學會會長的赫斯林聯合其他12名教授,給羅克寫了一封聯名信,信中列出了一些在科學界舉足輕重的名字,請南部非洲遠征軍予以保護,弗雷德裡克的名字在名單上。
戴高樂舉行入城儀式的第二天,盟軍北非司令部羅納德中校奉命前往弗雷德裡克家中拜訪,向弗雷德裡克當麵轉達來自南部非洲的問候。
羅納德懂禮貌,給弗雷德裡克準備了一份豐盛的禮物,其中有赫斯林教授親筆書寫的邀請信,赫斯林在信中鄭重邀請弗雷德裡克前往尼亞薩蘭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說是學術交流,其實就是挖牆腳,尼亞薩蘭大學這些年打著“學術交流”的旗號,從歐洲不知道弄走了多少專家教授。
彆把這裡的專家教授,跟未來網絡上流行的那些磚家叫獸混為一談。
“所以,你準備用這種方式,拐走我們的法蘭西科學院院長?”陪同羅納德去見弗雷德裡克的羅伯特中校酸溜溜,感覺很不舒服。
尼亞薩蘭大學創立時間並不長,現在卻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超級學府,實力和地位都遠超法蘭西學院,羅伯特中校雖然還沒有見到弗雷德裡克,卻已經隱隱感覺到法蘭西科學院即將失去它的院長。
“什麼叫拐啊?這是學術交流懂不懂?也是為了保護弗雷德裡克先生的安全,你知道的,現在的巴黎並不安全,等巴黎的局勢穩定後,弗雷德裡克先生隨時可以回到巴黎。”羅納德及時糾正,讀書人的事能叫拐嗎。
“嗬——”羅伯特冷笑,這種事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南部非洲有著遠超歐洲的人文環境,氣候和風景這些東西反而並不重要,教授們更在乎的是能不能在寬鬆的環境裡進行自己的研究,至於那些研究成果是屬於法蘭西的,還是屬於南部非洲的,不重要。
科技無國界嘛——
南部非洲的技術型官員們很喜歡這句話。
不過他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通常是希望其他國家分享技術的時候。
一旦其他國家希望南部非洲分享技術,那麼這句話就會表述為科技雖然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有國界。
尼亞薩蘭大學成立後,很多在法國高等院校鬱鬱不得誌的科學家被以“學術交流”的名義邀請前往南部非洲,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在經過一年的交流之後,就入籍南部非洲,成為徹底的南部非洲人。
直到很多年以後,法國學界才意識到人才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