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最後一畫 山海(14)(2 / 2)

畫怖 瑆玥 6227 字 9個月前

“那麼現在我們來看這四幅畫的主題:祭祀或巫禱、生靈、死亡、洪水。

“我想這四幅岩畫的排列順序應該是這樣的:生靈,洪水,死亡,祭禱。

“之所以排出這樣的順序,是根據上古那場大洪水做出的推測。其實這裡的‘生靈’,我認為體現的是當時一個眾生繁榮的景象,B麵岩畫裡有著形形色色的山水、動物、植物,它們的種類之多,是其它三幅畫所沒有的。

“緊接著發生了大洪水,也就是鯀和禹治了二十多年的那場大洪水,大洪水帶來的當然是大量的死亡,於是就發生了祭禱行為,以祈求蒼天止水,並超度亡靈。不知諸位怎麼看?”

華霽秋思索著道:“我同小邵的想法稍微有點出入,我認為順序是洪水,死亡,祭禱,眾生——我認為將‘生靈’改為‘眾生’更貼近一些。

“上古大洪水發生後,帶來人類與動物的大量死亡,信奉鬼神之力的古人於是開展祭禱活動,祈求退水,祈求蒼天保佑,更可能是祈求天降神人來幫助人類。

“於是世間有了大禹,大禹治水,而後眾生繁榮。”

“二位雖然在岩畫順序上的推測有些不同,但把這四幅岩刻放在大禹治水的曆史背景下來看,我認為這個思路是對的。”秦賜道,“這麼看來,四幅岩刻所表現的內容,已經基本串連起來了。”

“歸納一下,就是講述為什麼要祭禱、祭禱的過程、祭禱的結果,或者說是期望達到的祭禱結果。”朱浩文道。

華霽秋點頭:“這很符合巫禱式圖繪會具備的一切要素。”

“那你們說,大禹有沒有在這四幅岩刻上?”李小春問。

羅勏指著“主角”圖符道:“我覺得他就是大禹。”

“他要是大禹的話,那麼這幾幅岩畫就有了部分史料依據。”邵陵道,“大禹行走天下,見識過各種奇禽異獸魑魅魍魎——就是這幅B麵岩畫所體現的主題:生靈,或眾生;

“接著發生了D岩畫體現的主題‘洪水’,眾所周知,洪水就是大禹治理的;

“再接著是C岩畫的‘死亡’,洪水過後,生靈塗炭,這是無可避免的損失;

“最後,這場祭禱,或許就是在九鼎鑄成之後——彆忘了,鼎也是一種祭器,我們身上的骨相是由鬼文組成,岩壁上的岩畫,也是由鬼文組成,九鼎上鑄的是由鬼文組成的山海圖——顯而易見,這場祭禱,與鬼文、與九鼎、與《山海經圖》脫不了關係。”

“那快看看,能在代表祭禱的A麵岩畫上找到九鼎嗎?”柯尋忙道。

邵陵將投影畫麵切換到A麵岩畫,一夥人用力地瞪大眼睛在畫麵上尋找。

然而眼睛都要瞪瞎了,還是沒有找到看上去像是鼎的圖符。

“會不會九鼎的外形和普通的鼎並不一樣呢?”顧青青說,“畢竟沒有哪一本史料中有詳細記載過九鼎的形製。”

“這麼一說也有可能,說不定九鼎的外形就像是那個岩石台一樣方方正正的。”柯尋道。

“鼎不都是有三隻腳嗎,沒有三隻腳的鼎還叫鼎嗎?”李小春說。

“不,鼎不見得隻有三足,”華霽秋道,“司母戊方鼎就有四足。”

“方鼎……”柯尋摸著下巴琢磨,“岩石台也是方的,會不會,在它的下方就有四條腿,深深地埋在地下?”

這話令人眼前一亮,紛紛說道:“很有這個可能!”

“同誌們!”衛東忽然叫了一聲,“骨相山海圖和B麵岩畫的對比有了初步的結果了!”

大家聞言連忙圍湊到他身邊,齊齊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向電腦屏幕。

“我把骨相山海圖中的一小部分拆出來,”衛東比劃著,“看,這幾個部分是某座山的輪廓,你們再看這張圖片,這張圖是B麵岩壁畫上的部分圖符,它們連起來之後——看見了嗎,是不是和這座山的輪廓有些近似?

“當然,這僅僅是近似而已,很多細節處並不一樣,不過我認為這兩座山很可能是同一座山!

“打個比方,這就好比同一種畫法風格的兩個畫家,讓他們畫同一座山,那畫出來的畫兒肯定也是不一樣的。眼前咱們看到的這兩幅來自不同載體的圖,就是這種情況,所以我認為它們表現的都是同一座山,隻不過把它們刻畫出來的,是不同的畫家或匠人。”

“衛東的這個發現很關鍵,”邵陵點頭,“這一進步佐證了,岩壁上的圖繪,就是山海圖的一部分,我們骨相上的九鼎山海圖,和這座岩石台上的山海圖 ,正像是一塊玨的兩個組成部分,它們合在一起,就是一部最原汁原味、最完整的正宗《山海圖》!”

“那麼問題來了,”柯尋說,“這個岩石台和九鼎是什麼關係?它們兩個身上各有半部《山海圖》,是不是意味著需要合在一起,才會觸發最後的一步?現在九鼎沒有蹤跡,擁有九鼎骨相的我們就相當於九鼎了吧?難道……最後真的需要我們自身和這個岩石台合為一體才行?”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