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故舊(1 / 2)

重生之庶女悠然 瑞者 4998 字 11個月前

聽說能出門,雍容院裡最高興的就是裘怡了,哪怕是去廟中吃齋聽經,也比整日隻能在伯府裡轉悠的好。裘怫倒是無所謂,她原就不是愛走動的性子,隻是這日正好有廚工課,卻必須告假,這讓她有些鬱悶,她是真心喜歡廚工課啊。

隻有裘慎感覺到有些蹊蹺,好端端的,也不是初一,更不是十五,怎麼母親突然就想到要去庵中吃齋聽經呢?

蘇氏自然不會對女兒說真實的原因,隻道是夜裡夢著她爹了,就想著要給她爹做個道場,裘慎自不懷疑,一想到是給父親做道場,她竟是比誰都積極,連夜抄了一篇經,打算燒給父親。

流香庵坐落在梨山之下,山上有條淺溪,蜿蜒而下,每到梨花開時,溪上飄滿潔白的梨花瓣,帶著淡淡的梨香,所以這條淺溪就叫流香溪,依溪而建的庵堂,就叫流香庵。溪岸左右有數百畝的良田,梨山上還有幾處山地,種了各種果木,這些都屬於流香庵。

流香庵很有名,因為出資興建它的是本朝太祖皇後,最初,隻是收留一些因戰亂而無家可歸的可憐女子,後來慢慢就變成了犯了錯處而被發配的女子麵壁思過的地方,直到二十多年前,庵中來了位頗有修行的紅雲師太,時常給庵中女子講經說法,開解困厄,渡化了不少苦海沉淪的女子,名聲傳開,京中便常有女眷前來供奉香火,聆聽經法,於是流香庵的香火就日漸鼎盛,到如今,已是京中女眷們吃齋聽經做道場最常往來的寺廟之一。

在路上,裘怫就已經聽裘怡嘰嘰喳喳的跟她說了流香庵的來曆,倒是對那條會飄著梨花瓣蘊著梨香的淺溪很感興趣,可惜眼下已是秋天,欣賞不到溪上飄香的景色,倒是梨山上碩果累累,很是喜人。

裘怫很想去山頭上走走,看看那些碩果,但她隻是想想,沒說,甚至眼神裡都沒有流露過。

今天不是初一,也不是十五,所以來流香庵的人不算很多,不算很多的意思,就是其實也不算太少,因此蘇氏帶著女兒們走出馬車的時候,周圍是熱鬨的,有來上香的,也有擺了攤在岸邊吆喝做生意的,都是女眷,就連做生意的小販也是些婦人,所以不需要避諱什麼,儘可一路走一路看個新鮮。

燒香,捐香油,這一路走過去,見佛便拜,蘇氏虔誠,裘慎自然也虔誠,裘慎虔誠,裘怫自然也如此,裘怡活潑跳脫,然後母姐皆如此,她也不敢出格,有樣學樣,母女三人在一眾信徒中,顯得特彆的招眼。

當然,這不是因為她們虔誠,而是因為她們的衣著氣質,以及緊隨在後的仆婦眾多,隻要長了眼睛的人,都瞧得出這是貴人進香來了。

於是蘇氏母女才隻拜過了兩尊佛像,就有知客主動上前招呼。來上香的人多,庵中人手不夠,一般情況下,知客是不會主動招呼的,隻有像蘇氏母女這樣一看就不是市井粗婦的貴人,才會有專門的知客。

“信女蘇氏,今日欲為先夫做個道場,還請善師代為安排。”

知客誦了一聲佛號,道:“施主請隨小尼來。”

蘇氏隨知客來到了一處佛堂,不大,裡頭隻供奉了一位地藏菩薩。主持這間佛堂的是妙善師太,讓蘇氏寫下了裘一鳴的名字,點了一盞長明燈,將寫有名字的紙簽帖在燈上,供於佛前,然後沐浴淨口焚香,開始誦往生咒,誦足二十一遍,又誦地藏經,以行超度。

蘇氏母女四人自然是跪坐蒲團,認真聆聽,這一聽,便足足過了一個時辰,方才結束,最後妙善師太讓母女四人給菩薩敬香,蘇氏又留下了足夠長明燈點上一年的香油錢,才算功德圓滿。

“請問師太,何處可求得開光佛寶?”

妙善師太眉角微抬,道:“往觀音堂去。”

蘇氏福了一禮,帶著女兒們去了觀音堂,給三姐妹各求了一道祛邪避厄、消災解難的玉符,都是經庵中法師們開過光的,裘家三姐妹則合力給蘇氏也請了一道玉符。

蘇氏含笑將玉符掛在了胸前,然後親手給三個女兒也一一戴上玉符。這樣,該那把些莫名的邪性的東西,都擋住了吧,她如是希望,否則,隻怕夜裡睡覺她都不能安穩了。

裘慎和裘怡都沒有察覺到蘇氏的心思,隻有裘怫,從蘇氏不安的笑容裡,隱約看出了些,木訥的小臉沒有露出任何異色,隻是小手在玉符上摸了摸。世間若真有菩薩靈驗,那麼又哪來那許多說不出道理的事情,無非是求個心安而已。

這個道理不是裘怫自己悟出來的,而是裘一鳴曾經對她說過的,當時,裘一鳴正在誦心經給她聽,那時她幾歲?大概才四歲多吧,聽得懵懵懂懂的,問裘一鳴是不是菩薩真的能渡儘世間苦厄,若真能,那她以後日日拜佛,時時誦經。裘一鳴聽了哈哈大笑,撫著她的頭頂告訴她,世道坎坷,沒有誰會一帆風順,若遇厄難,求佛不如求己。

也就是那一天,裘一鳴握著她的手,一筆一畫的描了她的名字:怫。怫字近佛又非佛,從心不從人,所以無論遇到什麼困境,先問問自己的心所求為何,不要被他人所左右,想明白了,自然就知道該怎麼渡過困境。

裘怫記著父親的話,雖然她依然會迷茫懵懂,但卻知道,父親是不信神佛的,父親隻信自己,所以他能從萬千學子中脫穎而出,魚躍龍門。可是父親也從心而行,因此壞了官場規矩,最後在官場上鬱鬱不得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