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手往懷裡一伸,托出一道黃絹來,長身肅立,一正神色,道:“太後懿旨,裘門蘇氏跪聽。”
蘇氏一呆,先還當鄭秀是在與她玩笑,待打眼一看那黃絹分明是皇家專用,這才曉得不是玩笑,驚得她不及細想,趕緊下跪聽旨。
隻是才跪到一半,鄭秀已經側身讓開,笑道:“小婿可不敢受嶽母大人的禮,這兒也沒有旁人,大禮什麼就免了罷,這懿旨您自個兒看。”
說完,就把黃絹擱在了旁邊的幾案上。
蘇氏好氣又好笑,到底是對著皇宮的方向,鄭重行了大禮,這才起身打開懿旨。
懿旨的開頭都是尋常的官麵文章,大抵是先說了一通國泰民安政通人和之類的,接著話風一轉,又說了一通忠孝節義之類道理,最後才盛讚蘇氏在閨中時就是孝女,出嫁後又寡居多年,為夫守節,撫育兒女,當得節婦之譽,太後覺得像蘇氏這樣的德行昭顯的婦人理應表彰,因此特地恩封她為三品誥命夫人,賜貞靜為號,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蘇氏就是三品貞靜夫人了。
這是極了不得的一件事,雖說京裡頭三品誥命多的是,二品、一品、超品的夫人們也不在少數,但有封號的夫人卻聊聊無幾,這裡頭的意義也截然不同。沒有封號,這誥命的頭銜就依附在丈夫或是兒子的身上,一旦丈夫或兒子獲罪削了官降了職,這誥命能不能保住就是兩說了。有封號的誥命,就是自己的,每年還能從朝庭領一筆俸祿恩賞,隻要蘇氏自己不作死,她這輩子可以風光到老。
隻是這恩封來得也太突然了,蘇氏把懿旨來回看了四五遍,仍是茫然,不明白太後怎麼會這樣厚待於她,心中受寵若驚,自然得問個明白。
“阿秀,太後娘娘她這是什麼意思?”
鄭秀笑道:“前些時候姑祖母召見了嶽母大人和二妹妹,心裡頭可高興了,後來私下裡對小婿說,嶽母大人為人端莊守禮,深明大義,連庶女都教導得那樣的好,對裘家的門風再沒有不放心的,外頭人那樣的胡說八道,嶽母大人也有膽量出麵澄清,不惜橫眉怒懟萬婦指,真真當是我朝婦人的表率。”
這話裡頭有多少鄭秀自己的添油加醋就不提了,不過大體上確實是太後的想法,本來這道懿旨該在蘇氏母女晉見太後的二三日內就該下了,隻是皇帝和太後之間有了些分歧,皇帝的本意是想給裘怫賜個封號,抬一抬她的身份,卻被太後給否了。
因為裘怫是沒出嫁的女兒,又沒有什麼大功大德的,這封號很難賜下去,若是賜個鄉主、縣主什麼的,那又是宗室封號,很不合適。何況眼下這姑娘已經處在風尖浪頭上了,再給她封賞,沒的越發教人對她眼紅嫉恨,且小姑娘年紀也不大,萬一受不住這份福氣可怎麼好。
所以太後就對皇帝說,要抬裘怫的身份,也不必直接抬她本人,給其母加封就是了,正好蘇氏的表現也確實有值得加封的地方,頂多下旨的時候再刻意誇大幾分就行了。母親的身份上去了,這女兒的身份自然也跟著水高船漲,卻又不顯山不露水的,不至於讓人眼紅太過,再招出什麼不好聽的流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