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就是輿論,不在乎真相到底是什麼,關鍵是哪個說法更讓人喜聞樂見,更符合人的認知。
但隻靠這些輿論是不行的,還需要官方出麵,所以太子讓蘇啟芳往裘家走了一趟,示意蘇氏出頭到官府裡告一狀,就告那些造謠誣蔑裘家的人,反正人證這邊,東宮都替她準備好了,就是讓蘇氏走個過場,然後由衙門出公告,徹底遏製謠言,還裘家一個清名。
隻是,這樣一來,就要蘇氏拋頭露麵了,蘇氏有些猶豫,她是極重名聲的人,為了裘家的名聲,而讓她放棄個人的名聲,取舍之間,很是躊躇。但為了女兒,她還是一咬牙,應了。
京中的水,一下子就渾了。
雖說太子這邊安排得很好,隻讓蘇氏走個過場,但幕後借著裘家這事兒算計太子的那隻黑手,又怎麼可能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裘家破局,讓太子從而逃出他的算計,自然也在暗中發力,要壞掉太子的如意算盤。
兩方暗中過手,自然是各展其能,而京中那些等著看熱鬨的尋常百姓,哪裡會曉得這裡頭的凶險,隻看到蘇氏往衙門裡跑了一趟又一趟,這案子都沒有個明確的說頭,少不得就有人拿蘇氏拋頭露麵的事來嚼舌子,說她無儀無德,不守本分,配不上貞靜夫人的封號,竟還有人上表要讓朝庭褫奪她的封號和誥命。
皇帝冷眼旁觀到現在,終於忍不住了,當場申飭了上表的官員,一點兒麵子都沒留。
“爾等享國朝俸祿,當忠於用事,心懷百姓,眼睛隻盯著人家一門婦孺身上,對一位為正門風而不惜拋頭露麵的婦人如此苛責,朕的臣子們,竟隻有這點心胸?這點眼界?”
一個輕率行事的官員,一下子就牽連了整個朝堂,多少人恨得牙都癢了,拿眼刀子刮那名上表的官員,真真是吃飽了撐著管閒事,但凡有點眼色,便早該看出皇帝是很厭煩這等陰私小事,連太子都被罵醒了,竟還有人揪著不放,這不是等著吃排揎麼。
太子也多瞥了那官員兩眼,能在京裡為官的,有幾個不是人精,誰又不懂得看皇帝臉色,誰會在局勢未明的時候,就這麼輕率的向裘家捅刀子,背後必是有人授意。回頭順著這官員的線索往下摸,早晚他能揪出背後那隻黑手來。
皇帝發過脾氣後,就直接下令讓主審官員儘快將此案了結,無論是什麼結果,都要查個清楚明白。
這道旨意一下,不管是太子,還是幕後那隻黑手,便都隻能老實下來,不敢再借著這案子暗中較力,因為他們都拿不準,皇帝的心裡是希望裘家清白呢,還是裘家不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