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姆-克魯斯不是一個表演天才,但他很敬業,這是“靚湯”的美德,也是萊曼對於他加入劇組演好角色抱有信心的原因。
當然,這裡麵也有一部分為市場考慮的原因,因為“靚湯”在粉絲基礎和票房選擇上確實很有作用。
海外的市場口碑也不差,全世界各地都有影迷為他買賬。
《碟中諜》係列電影,除了第一部,以後拍的續集幾乎都是靠著湯姆-克魯斯一人撐著。
這個可不是類似於《007》或者《哈利波特》這樣係列的作品,前者與演員關係不大,而後者卻與故事風格的塑造關係不大。
“邦德”在怎麼更換演員,它的市場成績差了嗎?故事內核是一致的,粉絲就願意買賬。
《碟中諜》呢,每部續集的拍攝風格一變再變,但有“阿湯哥”在裡麵,成績也沒有差過,差的是口碑而已,湯姆-克魯斯一線影星名頭的市場號召力在整個係列作品中儘顯無疑。
又是一幕場景拍攝完後,萊曼坐在導演監視器後方,不由點了點頭。
把湯姆的戲份集中在一起拍攝後,他表演的狀態好了許多,ng的次數也少了,拍攝速度可謂上升了一個檔次。
雖然,他的表演依舊不能算是完美,也不能與希斯-萊傑、尼古拉斯-凱奇、摩根-弗裡曼等相媲美,但他這個角色本就內斂,情緒波動全靠眼神和麵部微表情來釋放。肌肉控製,對他這樣演了二十幾年的經驗派來說,還是能做到的。
當然,偶爾一些老毛病還需要萊曼時時提醒。
比如,勾起嘴角笑的時候,弧度不要像是皮尺量過一樣,那麼的分明又不是在接受記者采訪或者拍照的時候擺poss;又比如低頭的時候,表情不要太過僵硬又不是在拍攝雜誌封麵硬照,心亂的感覺搞的像是在扮冷酷一般......這些都依舊是湯姆-克魯斯表演時下意識帶上的小動作。
好在,提醒過之後,他能迅速改正。
又是一幕戲拍攝完後,湯姆-克魯斯回到化妝間,心裡的情緒波動依然沒有平靜下來。
把戲份集中起來拍攝的唯一後果就是,湯姆-克魯斯的表演壓力大了許多。
他一會要跟尼古拉斯-凱奇對戲;一會跟希斯-萊傑對戲;一會又跟雨果-維文等老戲骨對戲......
為了保證自己的表演不被其他人壓倒,導致破殼出戲,湯姆-克魯斯真的是在反複琢磨自己該怎麼來應付來自其他演員的氣勢壓力。
情緒的波動,那種七上八下的忐忑感讓他著實有些不適應。
話說,他上一次有這麼大的壓力和表演感覺是什麼時候來著,他忘記了。
或許是在剛出道的時候吧,緊張、興奮、激動......不一而足。
此刻,他由著自己的貼身助理,維娜女士為他重新補妝,眼睛看著鏡子裡的自己漸漸閉上了眼睛。
下一場戲是自己的“線人”凱特-貝金賽爾被自己的夥計尼古拉斯-凱奇飾演的三當家發現的場景。
又是他和凱奇的正麵交鋒,湯姆-克魯斯在腦海裡琢磨著,自己該怎麼演。
“線人”被揪出來,自己肯定是慌亂的,因為這意味著自己的臥底身份會暴露,但慌亂中又要鎮定,因為不一定就是死局,他需要怎麼做呢?
表演節奏怎樣拿捏,麵部表情怎樣控製,眼神戲又該如何?
“噢。”湯姆-克魯斯不由的哀嚎一聲,最近幾天,他頭都要大了。
但沒辦法,誰讓他這個角色是整個故事和各個人物之間的交接點呢,劇情的轉折與推動幾乎都在他身上。
“準備好了嗎?”
“ok。”
......
燈光很暗,冷色調,象征著有大事發生。
溫子仁站在萊曼的身後,伸長著脖子去望化妝間的位置。
萊曼抬起胳膊碰碰他,“去,讓無關人員全部出去,我要清場,對了,包括你。”
“額...”
溫子仁表示很遺憾,但還是照做了。
接著瑞恩又走了過來,明知故問的看著萊曼,“萊曼,我是製片人,我得盯著片場的拍攝情況。”
萊曼板著臉,一臉嚴肅,“我看著就好了,你也跟著出去。”
接下來可是凱特-貝金賽爾的**戲份,這群孫子在想什麼,萊曼難道不懂。
“清場。”
他十分的義正言辭。
雖然說人家姑娘也沒什麼特殊要求,但萊曼作為一名關心演員的導演,還是很善解人意的主動安排清場,除了湯姆斯,和對戲的幾位演員,減少片場人數的存在。
一切都安排妥當後,最後的幾位負責道具的工作人員也是一臉依依不舍的表情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