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每一步的創新都不簡單。
“很不錯。”萊曼順著紮導的意思,真心稱讚了一句。
果然,紮導麵露得意,心情舒暢——我這麼辛苦,花了這麼多心思才完成的執導作品,不就想讓人驚豔嗎。
這世上,誰不想得到認同。
“哦,對了,《斯巴達》預定在下下周周五放映,也就是11月10號公映。”看完正片,萊曼一拍腦袋,知會了一聲。
合作發行一事,有利可圖,當然不會有人拒絕。
無論是獅門還是幕寶,終歸也是掌握了一定的院線資源,反正參與不進聖誕,自家又沒啥很有潛力的大作,那麼在《斯巴達》項目上分一杯羹也是好的。
事情比萊曼想象的還要順利。
這其中,或許也是因為檔期作品的不給力。
以數據說明的話,10月大盤隻比去年上漲了百分之15,而銀幕數量卻是比去年增加了4000多塊——從4萬出頭的的總額,上漲到了4萬6千多,畫布的數量多了,該得的利益卻不達預期。
當然,某一月份不達標是不打緊的,隻要市場總值呈上揚趨勢,那麼院線商們就願意加大投入。
社會發展與財富的增長,最容易影響的就是文娛。
這幾年,無論是股市還是房地產,都在增值,民眾手裡的餘錢多了,看電影享受的人就更多,商人們又不傻,稍微計算一下就知道市場容度的擴大。
就好比80年代的影視黃金期,院線數量的爆炸式增長的背後,就因為聰明人都想往裡撈金。
現在門檻高了,畢竟院線連鎖了嗎,沒點實力玩不了院線了,華爾街的投行們就把錢投到了製作、線下等其他渠道,總體而言,就是看好影視行業的人還是很多。
行業資源一多,就更需要片源,尤其是優質片源。
畢竟,沒有優秀內容,後續的利益從哪裡賺呢?
就連迪斯尼,不也開始重視真人電影,為了動畫產業,還高價收購皮克斯。
大家都有動作。
反正有錢途的行業,類似的事情都是理所應當的。
內容,是影視行業的基礎。
若是平日裡的話,隻要有錢賺,院線分潤的越多,支不支持的也無所謂。
但十月實在優秀片源不多,所以當《斯巴達》定檔11月10號,利亞姆跟幾大院線商溝通的還算不錯。
銀幕、排片、地段乃至於內部推廣,都拿到了一定的資源側重。
當然,也隻是一定而已。
臨近聖誕,五大都有王牌項目上映,隻是先度過這一段時期罷了。
終歸還是這些老牌製片廠更有號召力。
當然,萊曼也不認為自家公司就有那麼大吸引。
電影嗎,直到最後比得依舊是市場。
前期的種種投入不能轉化為實際的票房,也都是白費心思。
誰知道大贏家會從哪部作品中誕生呢?
“老板,幕寶、獅門那邊答應提供不少於1000家的銀幕畫布,但宣傳費用要讓我們出,他們可以配合,另外,他們還要本土票房百分之10的純利,如果我們的項目成績不理想的話,恐怕不好控製損失。”辦公室裡,約瑟夫憂心仲仲的提醒道。
這一次投入,是沒有五大接手的情況下,最高的一次,比《穿著prada的惡魔》還要多。
要知道,光是利亞姆就談來了2500家銀幕,和後續增映的條款以及排片份額,再加上其他兩家的配合,首映畫布高達3500家了,基本夠得上五大一線項目的資源,如果成績不達預期,那就等於把幾方麵的損失全吃下——獅門和幕寶可是穩賺不賠的生意,要不然,合作發行也不至於成不了螢火蟲主流的發行模式。
如果真的能獨立發行,誰願意自己承擔風險的同時給盟友的錢還分得痛快。
不過,《斯巴達》的潛質值得這麼去做罷了。
萊曼可不想等到上映之後,才發現院線銀幕不足。
那時候才叫麻煩!
萊曼回道:“不用擔心。今日先確定宣發方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