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茫然的現實,深夜驚醒的噩夢,被搬空的出租房,不見了的妻子和女兒。
被強行抹去的、原本幸福而平靜的生活。
“即使進行了這種剝離,留在外麵的那部分意識……恐怕也必須一直保持長期的跟蹤回訪和心理谘詢。”
催眠師隨時留意著黑影的動向,低聲道:“不夠完整的意識,恐怕就是侵入性思維寄居的巢穴。”
夢境中的“黑影”,在某種意義上,其實可以理解成為過於抽象的概念的一種投射和具象化。
即使沒有夢境的連通,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也早已將每個人都卷入同一場洪流之中。在這場洪水的深處,有無數不為人知的暗流,一旦尋找到意識中的孔隙和裂罅,就會迅速盤踞進去。
“就當作是一次教訓好了,以後也引以為戒。”
催眠師拍了拍嚴巡的肩膀,努力開了個玩笑活躍氣氛:“除了當初的那件事,你這人長到這麼大,就沒嘗過幾次犯錯和受挫的滋味吧?也算是一種難得的體驗……”
他說到一半,發現嚴巡的神色依然凝重得過了頭,停住話頭:“怎麼了?”
“我可能犯了個很大的錯誤。”嚴巡緊鎖著眉,低聲道,“有關一代模型的設計……”
作為第一代人格測評模型程序部分的內部設計者之一,嚴巡其實要比其他人多了解一些有關淩溯的情況。
作為剛出校園不久的學術型人才,那時的嚴巡並沒有資格參與進整個人格測評部分的討論。
他隻是負責在協會給出的資料庫基礎上,結合認知神經科學的內容進行二次編寫,並設計出一套可以順利使用的程序——硬要比方的話,工作內容其實和程序員的區彆不大。
在那套程序裡,有一個完全算不上多起眼、隻用了幾行神經代碼就編寫出的小環節。
當測試者得到“不合格”評價後,可以選擇進入修正流程。
流程設計得很簡單。隻要測試者同意修正那些不合格的部分,程序就會協助測試者,將那部分意識壓製進不會涉及日常生活的潛意識之中。
聽起來似乎有些越界,但這隻是因為換了種描述方式,導致第一印象受到了乾擾而已。
事實上,這其實就是最為傳統和標準的心理谘詢常規流程。
——在已經了解來訪者的詳細情況後,通過改變不合理的觀念、糾正非理性的思維、替換掉錯誤的行為模式……幫助來訪者順利融入正常生活。
已經擁有了睡眠艙和意識上傳技術,認知神經科學領域的探索和發展,早就足以支持這種設想。即使不通過長期複雜的心理疏導和治療,也能同樣有效地達成這一步。
在協會內部,這個環節也並非沒有引起爭議,但實際應用起來的效果的確顯而易見。
這部分意識沒有被抹消,隻是調整到了潛意識深處、暫時“想不起來了”,依然屬於測試者本人,所以測試者不會感覺到任何異樣。
而測試者在全程都是清醒自主的,也完全擁有拒絕的權利,不想修正、不想改變也完全沒問題,程序本身不會采取任何強製性措施。
嚴巡沉默了片刻,低聲道:“隻不過……”
“隻不過,如果選擇拒絕修正的話,結果當然也一直都會是不合格。”
莊迭從牆的另一麵走過來:“是這樣嗎?”
嚴巡愣了下,倏地抬起頭。
他沒想到莊迭會在這個時候過來,視線掃過隨後跟進來的淩溯,又不自覺地一凝。
“抱歉,你想得太大聲了。”莊迭走到黑影麵前,半跪下來,取出那把生鏽的鑰匙,“沒有丟,我們藏起來了。”
已經猜到木偶會把每個房間倒空,莊迭和淩溯在四處挖牆角的時候,就收好了每個房客的大部分東西。
還有些物品,大概是因為與住戶的情結連接過深,已經成為了某種執念,實在無法帶出房間。淩溯就順手卸開了幾塊地板,把東西藏在下麵,又全都照原樣釘好。
大概是因為在街頭找工作的經曆太豐富,淩溯對在牆上打洞和拆裝地板這種事也很在行。稍微練習了幾次,就已經能把地板重鋪得連自己都看不出來。
……因為自己都看不出來,所以他們剛才在313號房間翻遍了每一塊地板,才總算找到了之前被撬開的那幾塊。
大概是由於催眠師和嚴巡剛才的疏導,黑影的執念終於有所減輕,束縛著物品的力量也被削弱了許多。
這一次嘗試,他們順利地將這些東西也都帶出了房間。
莊迭把那些東西拿出來,一樣樣擺在黑影麵前,又取出一個破舊的布娃娃。
看到那個布娃娃的下一刻,黑影突然伸出數不清的手,近乎急切地從莊迭手中搶奪下來,又迅速小心地藏進懷裡。
他抱著布娃娃,焦灼地四處踱步,一邊搖晃一邊咿咿呀呀地含混著哄,又不斷用“手”用力捶打著自己。
雖然無法分辨那些含混的嘟囔,卻依然不難猜出他正在責罵自己的內容。
……
嚴巡的眉峰越蹙越緊。
他的視線凝在黑影身上,半晌都沒有移動,直到被催眠師輕拍了下肩膀,才倏地回神。
“這些……”嚴巡忽然覺得自己的咬字有些困難,“是該被修正的。”
黑影對家人的重視已經到了極端的地步。
這種重視本身當然沒有錯,但太過極端的情緒引發了強烈的負罪感,負罪感又進一步激發自責自厭的悲觀情緒,進而帶來強烈的精神壓力。
如果放任其發展而不做任何糾正,當事人遲早會被這種壓力徹底摧毀,導致某些無法挽回的後果。
“我們的工作不就是這個嗎?”
催眠師說道:“我們一直都在尋找合適的辦法……那些錯誤的方法,也需要被淘汰掉。”
每個時代都有其特有的局限性。
當科學和技術已經發展到已經足以在意識層麵進行修正,當人類還沒做好完全的準備,就已經提前擁有了這種能力,就會無法避免地出現某些隻會在當下出現的謬誤和彎路。
而任何一門學科的發展,也同樣都是不斷試錯、不斷修正這些彎路,才能跌跌撞撞摸索著前行的過程。
“……你說得對。”
嚴巡沉默了半晌,看向莊迭:“如果是第一代人格模型的話,測試者選擇拒絕修正,結果當然也一直都會是不合格。”
不論重複多少次都會是這樣。
程序是不會通融的,隻要是已經被設定好的內容,就不會自行修改。
“我不了解他拒絕修正的內容是什麼……我不知道他不肯忘掉什麼,哪怕是放在潛意識裡暫時想不起來也不行。”
“但我們對外公布的信息其實也有所隱瞞。為了讓他合格,協會那段時間一直在讓他進行測試。”
嚴巡看向淩溯:“在重複循環的相同流程裡,他一共拒絕了五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