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要用什麼理由去辭退她呢?
……
隔日,《紐約郵報》又放出一個重磅炸彈:“希萊爾受邀出席時尚遊行,與可可·香奈兒、保羅·波列同台競爭!”
報道說,希萊爾受巴黎最著名的一家時尚沙龍邀請,出席九月的秋冬時尚遊行!
現在還沒有具規模的時裝周,跟它最接近的活動就是時尚遊行,算是一個小型的時裝周,由時尚沙龍舉辦,邀請歐洲乃至世界各地的設計師來參加,就像接力賽一樣,不同時段都有不同的設計師展出自己的新品,也就是讓設計師們輪流在在同一個沙龍裡舉行發布會,為期數天。
而邀請希萊爾的那家時尚沙龍舉辦的時尚遊行每年都是最盛大最矚目的,被邀請的設計師還是最頂尖的一批,包括近年很火的可可·香奈兒以及老牌設計師保羅·波列!
果然,當希萊爾要去巴黎參加時尚遊行的新聞一麵世,人們就幾乎把前一篇的忘記得一乾二淨。
但是因為有前科在,很多人都是對這個消息都是半信半疑的,說不定又是像之前的那樣,用失實的報道來提高銷量。
然而幾天後,法國那邊也傳來了消息,那家時尚沙龍發布了今年的秋冬時尚遊行的名單,希萊爾的名字赫赫就在上麵。
希萊爾真的要去巴黎了啊?!
一時間眾議紛紛,各大報紙都轉載了這個消息,當中以美國的時尚雜誌編輯、記者、時尚評論家等時尚界人士最為激動。
他們知道以希萊爾的成績,他受邀是早晚都會發生的事情,而意外的是他接受了!邀請的還是巴黎最有名的沙龍,不是那些不知名的小沙龍!
這一舉動說明他是不畏挑戰的,即便他知道自己的對手是歐洲那些知名設計師——雖說這不是一個比賽,但設計師之間難免會被拿來互相比較,所以這也是一次競爭。
即便如此希萊爾還是接受了,光是這份魄力就足夠令人欣賞。
有人看好他,也有人不看好他,不看好他的人主要是覺得他的資曆太淺了,就算他真的很有才華,跟歐洲的那些大佬比還是有點不夠看。
但是不管怎麼樣,時隔多年終於有美國設計師走出國參加時尚遊行了!
上一個被邀請去巴黎的設計師還是富蘭克,那都是戰爭前的事情了,隻是富蘭克在人才濟濟的巴黎並沒有取得好成績,歐洲的時尚人士連他的發布會都沒瞧一眼,最終黯淡回國。
這種感覺大概就跟2018年冰島國家足球隊成功出線獲得了參加世界杯的資格一樣,冰島一向不是足球強國,能參加世界杯簡直就是奇跡,作為冰島人沒道理不支持的——雖然這個比喻有點誇張,但大部份關注時尚的美國人都有這種感覺,他們是充滿期盼的,希望希萊爾能在歐洲闖出好成績,為美國爭一口氣。
不過……有心思細膩的人發現了一個盲點,那就是為什麼《紐約郵報》是第一個知道這個消息的?難不成他們真的有線人為希萊爾工作?
如此一來,之前那篇爆料說希萊爾就是伊莎貝拉·布朗特的報道說不定也是真的啊!
然而大家的注意力都被時尚遊行吸引去了,對於希萊爾的真正身份的討論也隨之被淹沒。
與此同時,《紐約郵報》為自己挽留了一點聲譽,邁可·克林特的位置因此也暫時保住了。
時尚遊行的名單出爐後,歐洲那邊肯定也有不少討論,隻是現在沒有互聯網,無法實時得知歐洲人的反應如何,最快也要在數天後才會傳到美國來。
至於勞裡太太,伊莎貝拉想來想去,還是讓她自己遞上辭職信。
因為她突然把人解雇了會令其他人不安,而她又不能給他們解釋她這樣做的理由,讓勞裡太太自己主動辭職是最好的做法。
大概是心裡覺得虧欠了她,勞裡太太沒怎麼掙紮便接受了自己的命運,提出了請辭。
……
伊莎貝拉總感覺有人在看自己。
筆尖一頓,她從設計圖裡抬起腦袋,發現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情,那麼這道視線是從哪裡來的?
她目光一轉看向窗外,也沒有發現什麼特彆的,便揉了揉眉心。
可能是太累所以出現錯覺了吧。
伊莎貝拉一般在下午的四至五點離開工作室,有時會早一點,有時會晚一點,這取決於她的進度。
她其實是在去找邁可·克林特的前一天才收到時尚沙龍的信件,工作室上下都興奮極了,終於要登上歐洲的舞台,對大家而言是極大的鼓舞。
她高興的同時又有壓力,不僅是因為她隻有一次主辦時裝秀的經驗,這次還要跟香奈兒同場較量。
但更多的還是躍躍欲試,時尚沙龍並沒有規定設計師要展出成衣還是禮服,伊莎貝拉的想法是兩者都要有。
她的上一次發布會隻展出了八套衣服,放在時尚遊行肯定是不夠看的,至少得翻倍,這意味著她們的時間非常緊迫,隻剩不到半年,所以她從現在就開始畫設計圖。
她今天五點離開,踏出建築物的時候又感覺那道視線戳在自己身上,走向路邊那輛福特的腳步倏然一轉,步向另一個方向。
她想著可能是有些不死心的家夥想調查希萊爾的身份,所以跟蹤她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線索來證明她就是希萊爾,於是她進了一家雜貨店,裝作要購物,實質是趁機看看外麵有沒有可疑的人物。
然而對方大概是隱藏得好,她並沒有發現跟蹤的人。
伊莎貝拉隨便買了點東西便繼續走,經過一條無人的巷子時故意走進去。
她躲在拐角處,聽著漸近的腳步聲,屏息以待。
一個人影現身,伊莎貝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把將對方按在牆上。
“是誰派你來跟蹤我的——蓋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