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說她開了家餐廳,黛西和喬丹都想去試試,即便伊莎貝拉並不認為吃慣了高級餐廳的她們會喜歡連餐具都不提供的快餐,但是在兩人的堅持下,她還是帶了她們去羅徹斯特漢堡。
黛西意外的還挺喜歡薯條和漢堡,大概是吃慣了山珍海味之後突然的口味轉換給她帶來了新鮮感,好比有錢人偶爾也想體驗一把平民的生活而去坐公交。
伊莎貝拉自身就是一塊廣告板,還有名媛和運動明星的輔助,媒體又披露原來伊莎貝拉就是羅徹斯特的老板,令餐廳的名氣暴漲,無數芝加哥的市民慕名而來。
不過名人效應也許能夠帶來短暫的繁榮,但長遠來看,一家餐廳能不能吸引回頭客還是得靠自身的實力,在芝加哥市中心便宜又能飽的餐廳選擇少得可憐,羅徹斯特漢堡卻做到用低廉的價錢提供飽肚又美味的食物,而且方便快捷,特彆受年輕人和勞動階層歡迎,像學生和從事體力勞動的人。
所以在名人效應稍為冷卻一點之後,羅徹斯特漢堡的生意不算特彆火爆,不過入座率通常都有七成,早餐及午餐客人最多,擁有百分百的入座率,更彆提還有許多客人都選擇外帶。
伊莎貝拉當初投入了不少錢,眼看回本肯定不成問題,她感到十分欣慰。
快餐和超市一樣,都不是一門會一夜暴富的生意,但長遠為她帶來的利潤肯定是十分可觀的。
看餐廳走上了軌道,還有菲利浦先生在看著,伊莎貝拉就安心的回洛杉磯了。
對媒體而言,相比餐廳的自身,伊莎貝拉涉足飲食業這件事更值得報導。
比如《洛杉磯日報》總結了伊莎貝拉一路以來的從商生涯,從希萊爾開始建立自己的時尚帝國,到現在分店遍布整個美國,甚至還在向海外發展,再到高潔絲的發明解決了煩擾婦女們的生理現象,然後就是為廣大市民提供便利購物體驗的優活超市,再來便是大受歡迎的平民快餐。
先不說設計和發明,她的超市和快餐店都采用了前所未見的經營模式,她所獲得的成功導致整個行業都在模仿——這一年來美國各地都冒出了不少類似優活的自助式購物超市,想必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出現許多自助式點餐及取餐的快餐店。
伊莎貝拉一次又一次的證明了她的商業頭腦,這讓人不得不感歎——Damn,那個女人的眼光怎麼那麼準?
正正是因為她做什麼生意都能大賺特賺的關係,布朗特公司開始受到商人們的青睞。
……
伊莎貝拉要離開洛杉磯的那一天,全城的記者都在哀嚎。
伊莎貝拉·布朗特不在了他們要怎麼活?!
——就是字麵意義上的“活”,她的新聞足以養活一家小報社,隻要有她的新聞,報紙都賣的特彆好,可以想象到她離開之後報紙的銷量又要回到以往的不鹹不淡了!
洛杉磯的記者在哭,紐約的記者卻笑了。
伊莎貝拉在紐約成名,紐約市民都習慣了天天在報紙上麵看見她的名字和照片,記者也習慣了想不出寫什麼就拉她出來寫文章,然而她在兩年前忽然跑到西岸去,在那之後要再見到她的新聞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畢竟現在沒有互聯網,距離是一個很大的隔閡。
所以一眾紐約的記者對一個備受注目的話題人物的回歸自然是求之不得,甚至伊莎貝拉人還沒回來,他們已經在寫她的新聞。
《紐約郵報》:“伊莎貝拉·布朗特闊彆洛杉磯,人氣女王回歸”
《紐約每日新聞》:“伊莎貝拉·布朗特:我會在紐約定居”
《速報》:“紐約比洛杉磯更有魅力?”
伊莎貝拉也沒想到自己當初一走就是兩年,這兩年裡麵跟蓋茨比見麵的次數用兩隻手掌就能數完了,而神奇的是,他們竟然堅持了。
回到紐約的第一個晚上,伊莎貝拉在酒店安置好,在她物色到適合的房子之前這裡就是她的家了。
兩年前在紐約住的彆套小彆墅早就中止了租約,雖然伊莎貝拉多的是閒錢去養一套不住的彆墅,但是從商人的角度來看這明顯是一筆虧本的生意,不合乎她的原則。
當天晚上,她接到尼克的來電。
在回來之前伊莎貝拉早在信裡告訴自己在紐約的好友們她會待到哪家酒店,自然也包括了蓋茨比。
她以為蓋茨比會來接她,然後一起在酒店度過一個激情的晚上,然後那貨卻說工作很忙,沒辦法來見她,說心裡沒有怨言就是假的。
如果不是對蓋茨比有著絕對的信心,伊莎貝拉甚至懷疑他是不是移情彆戀了。
兩人先是閒話家常,然後尼克一副忽然想起什麼的語氣,彷佛這不是他的主要目的:“明天晚上有一個派對你一定要來。”
“是誰的派對?”
“你來了就會知道,但你一定會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