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登月艙總裝測試五千字求訂閱(1 / 2)

既然他們都沒什麼問題,那薑晨也就不在這裡多待了,他還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

現在對他來說,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核動力發動機。

以當前世界的科技水平,采用空間站計劃,登上月球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再遠的,像火星,就完全不行了。

必須得做跨時代的產品才行。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薑晨開始思考起核動力發動機的問題了。

“先解決核燃料控製的問題。”

開始活動大腦思考了起來,關於核動力發動機的理論知識他已經全部學完了,現在是時候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了。

對於核反應堆的控製,一直以來都是核動力研究的一個難點。

首先反應堆的啟動,可以使用外置中子撞擊鈾原子,使得原子分裂,釋放大量熱能,同時裂變產生的中子,又會去撞擊其他鈾原子,從而發生原子的鏈式反應。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核裂變反應。

發動機的啟動,就是外置中子撞擊反應堆的鈾原料開始。

他現在要設計的,是如何準確的調節反應堆的功率,從而使得發動機推力可調節。

而且當發動機需要熄火的時候,能夠快速的使發動機反應堆停堆。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個控製棒的問題。”

當前世界控製核反應堆的反應速率,使用的都是控製棒。

這種控製棒具有很強的中子吸收能力,當控製棒插入反應堆的深度不同時,就會不同程度的吸收反應堆裡的中子,從而控製反應堆的反應速率。

如果想要讓整個反應堆停下來,那就直接完全插入,反應堆很快就會因為缺少中子撞擊而導致停堆。

當前世界用在核電站甚至是核潛艇中的控製棒,都達不到薑晨的需求,想要用在核動力發動機當中,這種控製棒的靈敏度要更高。

可靠性也要更高!

“看來我又要開始推導材料了。”

薑晨歎了口氣,自從教了嵌雲材料部門的人幾個公式之後,他基本上沒有親自推導過材料了。

但是現在這款中子吸收材料,他得親自推導了。

“一般吸收中子的材料,硼、碳化硼、鎘、銀銦鎘的效果會好一些,根據這些材料,推導出一種更加適合做控製棒的複合材料。”

薑晨想到這裡之後,開始了自己的材料推導工作。

……

轉眼間一個月過去了,銀河空間已經向華科技提供了一枚龍騰二號運載火箭,而華科技龍騰二號的首發時間,也定下來了,八月二十號。

大家都知道,NASA重型獵鷹首發是八月十五號,也就是說,五天之後,華科技也要發射。

“這次真的是真刀真槍的乾上了,重型獵鷹跟龍騰二號的一次正麵對抗!”

“個人還是看好龍騰二號,要知道龍騰二號起飛才用了十六台甲烷發動機,而重型獵鷹用了二十七台煤油機,穩定性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上好吧。”

“其實也說不好,重型獵鷹的特點是回首技術,未來航天最重要的還不是航天器的價格問題?誰能解決這一點,誰才能占得優勢。”

“龍騰二號不要慫,剛正麵!”

……

距離八月十五號越來越近了,所有愛好航天的人,都開始關注起NASA的重型獵鷹首發。

重型獵鷹首發是在佛羅裡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進行的,很多當地的華裔,早早的就去到場地周圍,準備等待首發開始。

而國內的網友,隻能守在網上等消息。

八月十五號這天,陽光明媚,萬裡無雲,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一枚高大的火箭,正佇立在發射架前。

遠處圍滿了人在觀看。

之前龍騰二號的發射,讓這些M國佬感覺丟了大麵子,他們見不得那些華國網民叫囂著華國航天世界第一。

明明他們M國才是第一!

你們能建立繞月空間站,我們同樣可以!

隨著一聲點火倒計時,重型獵鷹帶著幾十米的尾焰衝向了天空。

很快,國內就傳來了深空之門的核心艙,已經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的消息。

“我曹!真希望他們失敗,這些M國佬太TM驕傲了!”

“就是,得意什麼得意,我們的空間站都在軌運行了兩個月了,你們剛剛發射,最終能不能入軌還不一定呢。”

“彆忘了,我們還有華科技,五天之後,嫦娥空間站核心艙也要發射了,如果成功,那我們也是兩座空間站,還怕你們不成?”

“銀河空間加油,華科技加油,千萬不要輸給他們!”

……

對於M國深空之門空間站發射成功,國內大多是不屑的聲音。

M國再牛逼這次不還是跟在我們後麵?

而五天之後,華科技從銀河空間購買的龍騰二號,也已經運送到了文昌發射基地。

之前銀河空間就是在文昌發射基地發射的,華科技自然也就選了這裡。

今天的天氣同樣是萬裡無雲,對於火箭發射,是再適合不過了。

國內無數航天愛好者再次來到文昌發射基地,雖然這次來的人沒有之前銀河空間發射時候多,但是放眼望去也是人山人海。

很多人都是第二次觀看龍騰二號的發射。

對於華科技的這次發射,薑晨侯雲龍李嶽恒都有關注,畢竟這枚火箭是自家的。

發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他們火箭的穩定性。

當然,薑晨沒有去現場,隻是在視頻中看的。

隨著一聲點火指令,龍騰二號的尾部翻滾出濃濃的白煙,火箭如同一座山峰一般,緩緩的離開了地麵。

所有人都指著遠處慢慢加速的龍騰二號,大聲歡呼。

十幾分鐘之後,龍騰二號第三級順利進入太空,開始了地月轉移軌道的航行。

華科技的官網,也在第一時間公布了嫦娥號空間站核心艙發射成功的消息。

網絡上再次開始沸騰了起來。

“我就說會成功吧,這次好了,真的成了三家的太空競賽了!”

“我在想,spaceX為什麼不自己做空間站,要把火箭賣給NASA?”

“你是傻還是怎麼回事,spaceX是什麼公司?商業公司,他們自己建立繞月空間站得花多少錢?又能賺多少錢?這筆賬都不會算嗎?直接把火箭賣給NASA,直接賺錢,又賺名聲,要我我也這麼乾。”

“銀河空間不也是一家商業航天公司嗎?”

“……”

現在整個網絡上,討論的最多的,就是他們三家,到底哪一家能最先登月,無腦粉基本都猜銀河空間。

但是那些真正的航天愛好者,基本都猜是NASA,因為NASA的火箭,是spaceX提供,而銀河空間跟華科技的火箭,都是由銀河空間提供。

光是火箭的製造速度上,就肯定比不了,更不用說,M國有以前登月的一些技術了。

對於網上的那些討論,薑晨全部忽略了,隻要火箭發射成功了,那他就放心了,至少目前來看,龍騰二號是兩發全部成功。

薑晨放下手中的材料推導資料,往外麵走去。

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做控製棒材料的推導工作,然而因為他要推導的材料比當前世界的材料水平要高,所以進度很慢。

一個多月了,還沒有完成。

他出去之後,來到了實驗車間,此時侯雲龍正帶著人在做實驗。

“呲……”

隨著一陣出氣的聲音,侯雲龍立馬去電腦跟前檢查。

“怎麼樣,氣壓如何?”

“0.8個標準大氣壓。”測試員報告道。

這時候薑晨走了過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