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了?”
“基本沒什麼問題了,已經反複測試了上千次,氣閘室的氣壓可以達到0.8個標準大氣壓。”
眼前這個圓形的,有一人多高的金屬裝置,就是氣閘室,氣閘室能達到0.8個標準大氣壓,已經完全足夠了,有些氣閘室,隻能達到0.6個大氣壓,甚至更低,因為隻是個過度,沒有人會在裡麵久待。
“行,那您繼續測試,我要去沈君那裡看看。”
沈君現在也在做登月艙的測試工作,不過他的測試,在室內無法進行。
薑晨從基地左邊的一個門走出去,外麵已經被拉起了一個大院子,前麵有一些場地,其中一塊大小有上千平的地麵,坑坑窪窪,高突不平的,跟月球的表麵有些相似。
這裡就是為模擬月球表麵建造的,專門用來實驗的。
“座艙點火!”
隨著沈君一聲令下,旁邊的控製人員直接按下一個按鈕。
這時候能聽到砰的一聲,登月艙的底座處發生了爆炸,同時座艙的下方發動機開始點火,四根火柱直往下噴射。
反推的力量使得登月艙的座艙懸浮在半空中。
“呼呼……呼呼……”
薑晨離得挺遠的,依舊能夠聽到登月艙噴射火焰的聲音。
“聲波係統檢測,登月艙各係統穩定!”
旁邊的一臨時間屋棚裡,放置著一台電腦,專門通過聲波處理係統監測登月艙的穩定性的。
此時係統傳來的數據穩定,整個登月艙都在穩定進行中。
“好,運行五分鐘之後停止。”
沈君在一邊指揮著。
五分鐘之後,登月艙的發動機還在工作著,不過這時候測試已經可以結束了,如果這時候真的是在月球,登月艙已經來飛了環月軌道,主發動機就可以熄火了。
登月艙的四周有八台小推力發動機,用來調整姿態,主要是對接的時候使用。
“各方麵測試結果如何?”薑晨走了過去。
這款登月艙研發也已經有兩個多月了,距離上次跟沈君談話,他堅定的說兩個月可以,也過了一個半月了。
在幽浮各個部門全力配合下,登月艙終於接近尾聲了。
“月麵懸浮、落位定點、登月艙的生命係統,以及返回時的座艙和底座分離,還有太空對接,都完成了測試任務,這幾天就可以進行總裝測試。”
沈君對自己設計的這款登月艙,顯得特彆有信心。
月麵懸浮跟落位定點,都是幽浮算法實驗室提供的係統,準確度百分之百,又有幽浮發動機設計部門給提供各種小推力發動機。
還有材料部門提供各種他需要的材料。
可以說,他想要什麼,隻要一句話,幽浮那邊立馬就會給他提供。
在這種情況下,他不辱使命的,兩個月時間,應該能完成這款登月艙的設計工作!
“可以,總裝測試吧,我們第三枚龍騰二號這幾天也要出廠了,如果你這邊總測成功,登月艙我們就可以發射了。”
登月艙隻要與主艙段對接成功,那他們的登月計劃,基本就實現了一大半了。
“薑總放心,絕對在火箭出廠前完成總裝測試工作!”
薑晨點了點頭,不會耽誤了就行。
他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沒過多長時間,陳澤宇打電話過來了。
“陳叔。”
薑晨接通了電話。
“薑晨啊,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們自己的3D打印機已經做出來了。”
3D打印機他是交給算法部門跟機器人部門合力做的,這也快半年過去了,終於出成果了。
“怎麼樣,打印效果如何?”
3D打印技術以後也是一項要大力發展的技術,前期的技術積累非常重要。
“總的來說比市麵上的3D打印技術性能要高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很多材料彆人做不了,我們可以做,這幾天已經測試了打印一些小的金屬或者非金屬配件,還有模具,精度很高。”
“是麼,那能不能混合打印?”
當前的3D打印技術,基本都是打印一種單一材料的東西,比如某種小配件,模具之類的。
但是要說混合打印,那就難了。
所謂的混合打印,就是比如一輛汽車,上麵的配件跟材料非常多,一般的打印是把所有配件一件件打印出來,再進行安裝。
混合打印則是直接打印出一輛車。
“這個……暫時還做不到,隻是能做到打印的精度比彆人高,可打印的材料比彆人多一些,混合打印現在還做不到。”
陳澤宇有些無語,薑晨說的可是混合打印啊,這種技術隻存在於科幻電影中好吧。
現實裡想要做出來,太難了吧。
“那行,你讓他們繼續做,最好專門成立一個3D打印技術部門,先從兩種物質的混合打印開始做,技術要慢慢的積累,另外現在做出來的技術,也要想辦法做出收益。”
薑晨現在真的特彆想賺錢,這波登月計劃,一個子沒賺,白花出去幾十億,這筆錢哪裡來?還不得多賺錢才行!
“這個我自然明白,還有機器人部門的月球車,讓他們繼續改進,最好能做到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的模式,從采礦到加工,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機器人部門已經完成了薑晨之前說的月球車的設計,後麵薑晨又讓他們進行升級。
他的計劃是,未來如果做基地,肯定要先讓機器人打頭陣,這樣的話,就需要機器人能完成一整條產業鏈的工作,雖然這項工作非常艱難,但是不去做,就永遠不可能實現。
“我明白的。”
陳澤宇當然知道薑晨什麼意思,想要建立外星球基地,這些機器人至關重要!
“登月艙進行的怎麼樣了?”陳澤宇接著問道。
“估計這兩天就進行總測了,如果沒問題的話,可能下個月就要進行登月艙的發射。”
“這麼快啊。”
陳澤宇剛說完這話,突然又覺得,快麼?
快節奏航天,這不算快!
掛了電話之後,薑晨開始繼續研究核動力發動機的問題了。
任豐那邊經過大量的投入,現在也改善了很多了,至少住的房子跟實驗室都開始建設了。
而且四周也開始植樹種草,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變成綠油油的一片。
徐順武他們已經完成了之前大部分的設計實驗工作,提出了一條可行性的核動力發動機理論。
計劃設計的發動機,比衝八百秒,采用鈾235作為核燃料,氫氣作為工質。
現在問題雖然還有很多,但是有三個十分尖銳的問題擺在他們麵前。
第一個就是反應堆的反應速率控製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就是薑晨正在推導的這種材料。
一旦這種高效率吸收中子材料推導出來,這個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
第二個問題是液氫長期保存的問題,液氫的溫度是零下兩百五十多攝氏度,想要長期保存,非常困難。
但是薑晨突然發現,上次抽到一項技術,好像是“低溫貯藏技術”,這不剛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嗎?
還有最後一項就是熱能轉換的問題,反應堆能產生大量的熱量這是不錯,怎麼能使得這些熱量完美的轉化成氫氣的內能,非常重要。
因為熱量轉換如果效率不高,導致的問題不單單是比衝降低,還有反應堆熱量無法排放,發動機無法承受這麼高溫度的問題!
這三個問題,第二個等於已經解決了,第一個也進行了一半了,就最後一項還沒有開始。
不過他暫時也不著急,飯要一盆盆的吃,哪怕他有係統也是一樣的。
時間慢慢來到了第四天,今天在銀河空間基地的外麵,將要進行登月艙的總測。
這也將會是最後一次測試,如果總測不出問題,下個月的發射任務就要定下來了。
一大早,沈君就開始布置著實驗場地,各個測控裝備都要裝備好。
一直到了十點半,測試才真正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