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第 223 章(1 / 2)

雖然趙佶在政事上太無能,但他的文化水平沒的說。就說他寫的這本類似同人的短篇,用詞典雅,行文流暢,光論文采,比自己還要高出一籌。

缺點就是沒啥可看性,劇情的主線平淡無奇,無非就是佳人苦守空閨,最後等來良人永結好合的俗套故事。

如果說滿分為10,那他在文化藝術方麵的天賦點是9,政治方麵就是2。

行秋不禁扼腕,稍微平均一下下,或者分過去2點行不行啊!

快速瀏覽了第一章,他臉色誠懇地說著誇獎的話:“官家這篇文章文采斐然,辭趣翩翩,若是放在書館裡售賣,定比我那本《俠客行》更受歡迎。”

趙佶哈哈一笑,心情很好的樣子。

他半眯著眼雙手背後,認真思索了下這事的可行性,腦補了一把自己寫的書在民間門大肆流行,甚至超越蘇東坡,一統文壇,成為天下士子頂禮膜拜的存在。

暗爽過後,他不甚在意地擺著手道:“朕誌不在此,偶爾寫上幾篇與同好交流一番就行了,沒那麼多閒工夫寫那些大長篇。”

行秋笑著稱是,他還真有一瞬間門擔心趙佶從此多了個寫的愛好,把國事扔在一邊,好在他好歹還知道自己應該乾什麼。

兩人這次見麵不純是交書稿,這個隻是附帶的,實際上他們還有遠比這更重要的事。

“官家,您讓我找的人已經找到了。”行秋淺淺蹙著眉,“隻是……我去遲了一步,他的處境現在不太好。”

趙佶看了眼李師師,後者立刻會意,笑盈盈地走出屋子順便把門帶上,將整個空間門留給二人談話用。

“枕玉,現在這裡沒旁人,你可以說了。”趙佶捋著胡須,“三言兩語定然說不清,你慢慢說就是。”

“官家所言不差,此事的確說來話長。”行秋笑著道,“我初步在山東感應到那人的大致方位,經過多番探查,最後在鄆城縣發現他的蹤跡。他姓宋名江,字公明,江湖人稱及時雨,孝義黑三郎,是本地縣令手下一個小小押司,因與一女子發生爭執後怒而殺人,現在已經不知道逃往哪裡躲藏去了。”

“怎麼還殺人了?”趙佶皺眉問道,“你快給我好好講講這其中的緣由。”

行秋便將宋江和閻婆惜之間門的事講了一遍,說話時的聲音平淡不摻雜任何情緒,隻是作為旁觀者的客觀陳述,不站在任何一方的立場。

聽他講完,趙佶的反應跟他預料的沒任何差彆。

“這女子真是不知好賴,吃人家的住人家的,不但不曉得珍惜,還要背著他偷人。”趙佶看上去很是瞧不上閻婆惜的做法,“到底是行院出身的賣唱女子,頭腦淺薄,沒什麼見識,死了也是自己找死,怨不得宋江。”

隨即,他接著問起另一個方才沒細說的問題:“這晁蓋又是什麼人?看宋江對二人之間門來往的書信如此緊張,怕不是什麼強盜反賊之流吧?”

行秋無奈一笑:“官家英明,晁蓋本是鄆城縣東溪村的保正,前年大名府的知府梁大人讓人運十萬金珠寶貝前往東京,給蔡太師賀壽之用,途徑黃泥崗時,被晁蓋和他的同夥設計劫走。後來事發,為了躲避官府追查,他們乾脆各自分刮了金銀,在梁山落草,眼下可能正用那筆錢財逍遙快活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