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孔能讓包子裡的湯汁兒涼的快些, 裡麵的湯汁兒可以從小孔裡吸個乾淨,也可以把包子整個兒吃了, 吃的時候得注意著彆燙了嘴。”今日下著雨外出的人並不多, 再有老者這裡大多是些家中有些銀錢的人來的,這裡的人就更少了現在隻有康熙一行四人。
包子都是用精細的白麵做的皮兒,餡兒則是用上好的肉剁成肉糜加上簡單的配料做成的,這樣的東西雖然說不上是多精貴但是一般的農戶一年還真不會來吃上幾次。
這小店裡隻有幾張桌椅, 微涼的早晨吃著剛蒸好的熱包子看著外邊兒的絨絨細雨也是一種不同的感受。
微張嘴從包子小孔裡吸出濃鬱的湯汁兒,湯汁兒是蒸包子時的蒸汽進入包子裡與肉糜時蔬形同燉煮蒸出來的,這樣的湯汁兒再合著麵皮的香入口就是清淡開胃的。
一籠包子不一會兒就吃個乾淨, 另一桌的李德全從荷包裡拿了銅板放到老者手裡。
在天津待了四五日也該走了, 這次一行又多了兩輛馬車,馬車上麵放的多是買的布匹或是花種一類的東西, 這段時間陳繡茗被康熙帶著大街小巷的逛也多了幾分閨閣時的輕鬆恣意,在一戶種著花卉的人家買了許多的花種想著以後到了蘇州在院子裡種些。
兜兜轉轉、走走停停等一行人到了蘇州已經過了三個月了,期間每在一個地方停留幾天康熙都會帶著陳繡茗去吃些東西,有些是名聲遠揚的酒樓或是小店,還有許多在偏僻的鎮子一隅靜靜過著平凡生活的老者小店。
這些地方也不知康熙是怎麼尋出來的,康熙有時吃東西並不挑剔哪怕就是一碗清粥就著小菜也能用的舒心,有時卻是挑的連廚子想破腦袋出新花樣的菜也不能讓康熙多用一口,能發現這些小店應該多是他提前命人去特意尋的隻在有興致的時候去嘗嘗鮮。
現在已經是四月末了,馬車停在宅子門口的時候陳繡茗便聞到了一股淡淡的花香,香味兒清淡悠長將長時間坐在馬車上積出的疲累驅散一空。
府門的牌匾上金府二字一看便是康熙親手所書,在這略微僻靜的地方也不用怕被人認出來倒是好的。門前站著數個管事模樣打扮的和小廝打扮的, 門內也有數十個丫鬟打扮的年輕女子。
見馬車停了下來兩個婆子上前將人扶了下來,扶下來之後眾人便道:“老爺、夫人安。”
“屋子可都收拾好了?”李德全跟著往裡走一邊問府裡的管事。
“已經收拾好了,擺件兒都按著大管事說的放好了,屋裡也是每日清早黃昏都會清掃擦洗一次。”這管事四十歲左右並不出眾老實憨厚的很。
這宅子是康熙囑咐著人修的,大概的布局都是知道的便直接領著陳繡茗往裡麵走了。
這宅子前院並不大也隻有書房、前廳、一個小花園子、一間院子都是給來客準備的住處,後院修的更加精致舒適,除了一大一小兩個院子之外還有一個荷花池、一個花園、一間書房、一間暖房、廚房都是獨獨修的就為了能將做菜和做點心的灶台分開兩個屋子。
康熙並不打算住在前院,因此後院中大的院子修得極大。
屋子裡擺的東西還有布置與永壽宮很是相似,隻是這裡更素雅一些,陳繡茗看了很是喜歡。
現在時辰也不早了,因著膳食是早就傳了消息讓人備好的倒是能直接就傳膳,用了晚膳早早的二人沐浴之後就歇下了。今日李德全和蘭春也能好好歇歇了,怕二位主子半夜叫人蘭春是歇在屏風外的小榻上的。
陽光透過窗戶照在地上時床上的人才醒,蘭春已經起了許久了聽見聲響出去對站在門外的小丫鬟說叫水,回了屋裡將層層的簾子掛起與李德全一起伺候二人穿衣。
現在穿的衣裳已經比在啟程之前薄了許多了,用了早膳二人就在屋外的院子裡走走消消食兒,這時候陳繡茗看見一顆樹上掛著一串一串的白色小花,花跟鈴鐺有些相似一陣微風帶起的不是清脆的鈴聲而是陣陣清香。
“這是什麼花,香味清淡。”陳繡茗指著那花問康熙。
“槐花,這槐花開的時間也就十來天,做成包子滋味兒不錯。”彆的院子裡種的東西康熙或許不清楚,這院子裡種的什麼都是由他一一吩咐的自是認識的。
“那明兒早晨就吃包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