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豐來書肆被蘭雅居針對一事解決了,他們還從中獲取了不少好處,但李祁一想到老爹知道他就是《梁丘傳》的作者,甚至老爹極有可能在私底下偷偷看過,李祁就總覺得心中有些彆扭。
想想李文彥平日裡看的都是些什麼書,再想想他的《梁丘傳》……
唉……
反正爹他平日裡也沒表現出什麼,就當不知道吧。
李祁想著。
逃避雖然可恥,但相當有用。
而現在,他該思考他的第二部話本了,心心念念的仙俠故事啊。
但是李祁發現,仙俠,不是你想寫,想寫就能寫。
首先,仙俠背景肯定要有仙,但是,這個世界的神話傳說裡,沒有‘仙’的概念,準確來說,有仙這一個字,但卻往往‘神仙’一起用,指代神明。
每個文明的早期,人們都會思索自己從哪裡來,死亡後會去往哪裡,所以每個文明最初的神話裡,總是擺脫不了創世神和死神的存在,李祁前世的世界個文明裡,東方有女媧和閻王,西方有耶和華和地獄。
這個世界也同樣如此,人們最初認為人類來源於大地母神,她生出了人類,但是整個世界隻有人類這一種生命,最初的人類覺得太孤單,於是請求大地母神能賜給他們同伴,於是母神又創造了山川河流,飛禽走獸,有了春夏秋冬。
再後來,隨著人類對於世界探索的深入,才有了河神、山神、風神、雪神等等自然神明,又隨著文明的發展,有了房神、紙神之類的掌管人類造物的神明。
但就李祁收集的資料來看,大地母神算是這個世界最早的信仰,再後來,人們的信仰發生了一定的轉變,大地母神不再是唯一的至高神明,而是大地之神的妻子,掌管生育的權利,而最高的神權,也就是天地創造者成為了大地之母的丈夫,關於這點轉變,李祁有理由懷疑這是因為母係社會轉為了父係社會。
並且各地的神話傳說極其混亂,除了現在共同認可的大地之神外,沒有統一的、共同認可的,例如有些河流地區,有人相信河神的存在,也有沙漠地區,相信赤地女神等等。
對於大殷存在的和尚與道士,李祁表示也是非常奇葩,明明連玉帝和佛主都沒了,還是有道士和尚,隻是換了個信奉的主。
譬如寧官道人的《花妖》,裡麵的主角就是個遊方道士。
而且,雖然民間傳說挺多,但真正覺得世界有鬼神的還是在少數,特彆是大殷建立之後,這個世界也有類似於‘子不語怪力亂神’之類的話,隻是換了個說法。
所以如果李祁要寫鬼怪仙俠,完全是沒有問題的,成熟的人都知道分辨真假。
其次,這個世界也沒有‘俠’的這一說法。
據李祁前世的了解,最初的‘俠’,來源於春秋時代的武士階層,有些才能與武藝,不願接受朝廷管轄,所以當初也有韓非子所說的“俠以武犯禁”,最初這些人也被稱為遊俠,隨著後來的發展,‘俠’也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對於李祁來說,最熟悉的自然是金庸裡的各位大俠。
在李祁後來的認知裡,‘俠’更多的代表一種心懷大義、熱愛自由的氣度。
可是,這個世界雖然有武功這一說法,甚至前朝還有武林傳記類的,但這一類人都成為武者,或者武士,沒有‘俠’這一稱號。
也就是說,如果李祁一定要寫他一直想寫的仙俠,他就要在這個世界,重新講述‘仙’和‘俠’的概念。
想想,還蠻有意思的。
李祁暗自思索著,準備在找些資料,再開始動筆。
從頭塑造一個仙俠故事,相當於重新創造一個世界,還要看的人能夠理解,李祁準備從小世界開始寫,一步步寫到真正的仙,篇幅也肯定比較長。
這個新的故事或許沒有《梁丘傳》來的熱血,但也一定會給大家呈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而它的名字,李祁已經定好了。
就叫:
《尋仙》
故事的開頭,又要從一個小山村開始,寫到這裡,李祁頓了一下,他才發現,怎麼又是小山村,梁丘的故事也是從小山村開始。
唔,不過關係不大,大殷百分之九十的人一生都開始於小山村,而且小山村怎麼了,在前世,多少秒天秒地的宇宙之主、世界之王,還出身在小山村呢,嗯,不過下次,下次的主角換個地方出身。
嗯,繼續。
故事的開頭,要從一個小山村開始,有一個無父無母的小孩子,他叫扶阿,誰也不知道他的來曆,隻是某天村長的媳婦在河邊洗衣服,裝著扶阿的木盆就這樣順水飄了下來。
村長媳婦將這個木盆中的嬰兒救了下來,本還想給這孩子取個江流兒的名字,幸好村長識幾個字,認出了這個嬰兒衣服上的兩個字,扶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