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李祁也是委屈,《梁丘傳》的結局在他看來完全合情合理嘛,乾嘛一群人追著讓他改結局,特彆是秦祿明,看完第五冊,第二天就提刀上門了!
過分!!!
那天的秦祿明,一手捏著《梁丘傳》,一手拿著把小刀,紅著雙眼,死死盯著李祁,一副不改結局不放人的模樣。
還是陳姐姐識大體,懂人心,雖也對《梁丘傳》最後梁丘的死不滿,卻也沒說什麼,還主動幫他擋退了每日因為《梁丘傳》結局找上門來的人。
是的,自從《梁丘傳》第五冊售賣,每日都有跑上門來言明要找知言先生聊聊的書迷,說的甚是好聽,什麼崇拜知言先生已久,早有向往之情,隻想見一見,以表心中之意,要不是每個說這話的人都咬牙切齒,笑容扭曲,李祁差點就信了。
他為什麼會知道,嗯,因為當時他就在書肆裡後麵,裝普通購書的少年。
大概也沒有人想得到,寫出《梁丘傳》這樣大氣豪邁、忠君報國的話本的,不過是個未束發的小年輕。
但也因為那日被豐來書肆不斷上門的讀者們驚到了,之後好幾日李祁都在家安安心心的寫著自己的《尋仙》,順帶也預防被秦兄逮住。
是以,這幾日李祁都沒去看讀者來信,準備等等再說。
溜達一圈出門的李祁,讓馬塗幫他去書院拿拿讀者來信,自己卻在小茶樓裡,點杯茶,坐著聽說書人講故事,好不愜意。
聽了沒一會,李祁就知道這說書人水平不太行,不僅將的不夠熱情,帶不動聽眾的情緒,故事也非常一般老套,講的是前朝末期的那些事。
其實前朝末期,真要拿來當故事講,非常有講頭,不管是末期那位跟了三位諸侯的末代公主,還是幾年換了好幾個皇帝背後的政權鬥爭,包括外族侵略,諸侯割據,還有太宗打天下等,都非常有意識,若是誰有心,以前朝末期的事寫個話本,說不定還能出個異界版《三國演義》。
但再有意思,也架不住這說書人水平不行啊。
李祁歎了口氣,注意力離開了這蹩腳的說書人口中的前朝故事。
他想起自己寫《尋仙》前,通過的那本模仿他《梁丘傳》的那本話本,叫《劉凱陽傳奇》,也是講一個亂世將軍的故事,但大概是缺乏事實資料的查找,也沒有像他來自後世,有著豐富的經驗積累,什麼都能扯幾句,所以故事顯得有些空泛。
並且,因為這部書寫的時候,李祁的《梁丘傳》才出到第三冊,因此其實並沒有太多相似的,隻能說李祁的《梁丘傳》給了個點,告訴寫話本的人,還可以從保家衛國的將軍角度來寫。
《劉凱陽傳奇》講得是將門世家出身的劉凱陽打退外敵的故事,而且在話本裡,主角的結局也是好的,封官加爵、美人名利都有了,這一對比之下,更顯得李祁的梁丘,簡直是個有了後娘的老爹養的。
寫《劉凱陽傳奇》的人叫曲更書,一聽這名字,就與話本有緣,但其實在《梁丘傳》以前,他並沒有怎麼看過話本,也是被之前的東家辭了,在家閒了幾個月,意外買了《梁丘傳》,才準備試著寫寫。
在李祁看來,這曲更書也算是非常有天賦的人了,沒看過幾本話本,就能寫出故事流暢的話本來,雖然其中依然有些缺陷,比如劇情節奏不對,人物後期崩壞,有些劇情不符合邏輯,但其實這種水平,在大殷整個話本行業中,已經算的上中流了,畢竟曲更書也才是第一次。
更何況,不是人人都是李祁和寧官道人,一本就火。
連子規公子也是一本本慢慢積累起來的。
思緒胡亂飄著的李祁,注意力突然被熟悉的字眼拉回了小茶樓。
好像……又是有人在聊他的《梁丘傳》。
作者有話要說:之前我基友看我存稿,問我女主呢,加上也有小可愛再問,我就提前做個回答吧,女主要等祁小哥換地圖才出現了,大概在中後期,這篇文主事業,所以可能陳靜萱的篇幅都比女主多,而且現在主角還是小孩子呢,咱們不早戀
我大綱裡的女主就是將軍,身高175,有腹肌,手持長纓,能單挑十個大漢的那種,出場會給大家說的,不過應該不太需要,太有辨識度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