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京都城裡頭的事務做完也頂多就是猝死,但這邊的事情做不好那是可能會不得好死。
當然帶這麼多人行進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的。
這麼有組織有記錄的數萬群眾在,這些官員一路上都沒有碰到過什麼不長眼的匪徒向他們靠近過。
畢竟這群人邊疆的駐守軍都看著害怕,更何況是那些匪徒?
見到這駐守在南貞郡邊界處的西都府士兵們,這些官員們怎麼能不熱淚盈眶呢?到這個地方之後,終於他們要帶領的隊伍不會再增加人數了。
這多麼令人感動啊!!
而鬆了口氣的西都府士兵們看著這些官員們激動的目光,心裡十分不明所以,不過現在時候已經不早了,必然不可能這個時候讓這些人現在趕著去南貞郡,隻能在這個營地之中暫且休息下來。
這個營地原本就是個供給六萬兵馬居住的地方,哪怕有些帳篷隨著秦沛出征的時候給帶走了,但剩下的還是能住不少人的,隻是這不少人在十萬人之巨麵前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大人,帳篷可住不了這麼多人,這可要怎麼安排?”營寨留守的偏將看著這些人,感覺無從下手,隻得對著官員們求助道。
終於可以躺平了的官員們倒是很放鬆,很隨意地回應道:“放心,安排的事情他們會自己搞定的,你們隻需要告訴他們哪些帳篷能給他們住人就行。”
偏將得了訊息,就這麼讓人去安排了,沒多會就得到了回訊,那些看起來像都是流民的百姓們,居然真的開始自我劃分起來,帳篷都給了那些老弱病殘,還剩下的一些帳篷則是鼓勵給那些有貢獻或者學習情況比較好的去住,其他人就在外麵相互靠一靠擠一擠湊合著取暖這麼睡了。
這十萬之巨的人群,也沒有地方能容納下這麼多人能住的,好在越往南溫度越高,哪怕已經快要過秋季了,這樣湊合也都能挨得住,這一路上這樣湊合過來的,營寨這邊已經是這些人一路上住過最好的環境了,不管上下也沒什麼好挑的。
“學習情況好的?有貢獻?”偏將聽得一頭霧水,不明所以地看向官員們,希望能得到這些官員們的解答。
官員們看到偏將的目光,很習慣性的就開始給偏將解答了。
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用二十天,官員們過去是沒有這麼有耐心,去和這些在他們看來沒有腦子的偏將們解釋的,但現在他們也已經被協同會的這些人給帶習慣了。
他們一行從京城出發的時候,也就六百多人,在決定要帶流民一起出發時候,很快流民的數量就超過了他們這個隊伍的人數,一旦這人數不均衡之後,這個隊伍實際上就有些危險了,哪怕還有南貞郡土地這個胡蘿卜在眼前吊著。
官員們考慮的是從當地都府那邊要一隻隊伍來護送,但協同會裡的人表示不需要,大家都是貧苦人民,所以也都是他們兄弟姐妹,和他們交流,他們是會理解的。
然後這四五百個協同會的成員們就開始各自帶上幾個新加入的流民們……識字。
——可謂是協同會的傳統老技能了。
儒家或許有很多地方不好,但有一點還是好的,那就是‘有教無類’。
他們一直都沒有限製普通人,哪怕是最低等的階層去讀書識字,世家控製在手中的隻是各類知識書籍書刊,很多都是孤本,在外麵是沒有辦法看到的,以及還有高端教育資源的壟斷。
其他人要讀書,或者誰要教誰讀書,可能會迎來異樣的目光——‘這人是不是有什麼毛病?’之類的,但並不會有誰去阻止,也沒有人覺得這是不可以的事。
因此最開始邵奕認識葉共謙的時候,還是比較傳統文人的葉共謙,就是這樣很無私的去給貧民們傳授知識。
包括後來協同會建立,邵奕也沒有在這方麵插手過多,由這些文人書生們建立的地方,很自然而然地就開始順應著辦學堂都是因為這個思想。
流民們也知道知識的好,這是很多老爺才會的東西,他們不覺得自己能學會。
但協同會教的不一樣,他們教的是一些很奇怪又很簡單的圖畫,說這是數字,12345什麼的,看起來就很簡單也不難學,沒有老爺們學的那麼多比劃的文字那麼複雜,而且後麵根據著數字繼續教學的加減乘除什麼的,日常生活中也都能用得上。
然後不知不覺就學進去了。
所謂拿人的手短,不管是吃食還是知識,這年頭的人有時候很黑暗有時候也很淳樸,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概念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也還是有的,哪怕不是文人隻是百姓們也都一樣。
初期穩定住之後,後續人多了,也基本上都是按照這個模式來。
曾經的學生變成後來的老師,並且把一些跟著來的佃戶之類拖家帶口的人群打散開來,不同親戚分到不同的組彆裡,這些後來的親朋好友沒有辦法形成組織後,隊伍就更不容易出亂子——這還是朝堂上大臣們為了控製南貞郡想出來的招數,協同會的書生們看到隊伍壯大難控製之後,就這麼拿過來用了。
而最開始的那批協同會成員們沒有新的知識往下教,他們到京都城前前後後的也沒有多久,大多數也就隻是在協同會裡麵學了簡單的算術,字沒有學幾個就跟著出發來南貞郡了。
但這並不是什麼問題,這些協同會的人可以換個法子,和這些流民們講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