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1 / 2)

氣運之子(快穿) mijia 5549 字 8個月前

就在孟暉坐在暖閣內一邊喝茶、一邊期待與這個世界氣運之子的相見之時, 皇帝也來到了東宮門外。

此時, 太子正在東宮前院練劍。颯颯秋風之中, 整個院中劍意凜然, 泛黃的梧桐樹葉被劍氣所侵,自樹梢緩緩飄落, 尚未落地,便被劍氣擊中。

太子一身杏黃色勁裝, 手中長劍幾乎舞成一團光幕,刺挑揮斬, 不拘一招一式, 興之所至、揮灑恣意。那空中飛舞的樹葉最是靈活、隨風而動,但太子的劍光卻比之更為迅捷,黃葉或是被劈成兩半、或是被劍尖刺穿, 完全被那劍光困於股掌之內, 飄飄揚揚不得逃脫。

當真是“霍如羿射九日落, 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皇帝站在院門口看著, 臉上的表情欣慰至極。他這個大兒子無論文治武功都是人中龍鳳, 不僅於治國之道很有見地,就連武功都鮮有敵手。

無論是教導他學問的太傅還是教導他功夫的大將軍,都曾對皇帝盛讚過太子的天縱奇才,說他在為君一道上格外有天賦,似是紫微星降世,天生便身具帝命——當然, 太傅和大將軍的原話並不是這樣說的,而是更加委婉,以免觸及皇帝敏感的神經。

不過再如何委婉,聽在皇帝耳中,他們的話卻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對於自己嫡長子的聰慧,皇帝大感後繼有人,更加傾心著力培養。但隨著太子逐漸成年、身上光芒愈盛,皇帝那份單純的欣慰喜悅,卻逐漸多了點什麼。

當然,皇帝自詡明君,並不會因為太子過於優秀而提防、打壓他,但心中那種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的危機感與失落感,卻是任何人都無法自由控製的。

更何況,隨著太子年齡愈大,皇帝也發現他身上一些微小、卻不容忽略的問題——比如,太子的戾氣過重。

其實,皇帝並不清楚自己的太子為何會有這麼重的戾氣。

雖然小小年紀便沒有了娘親,但皇帝自問對太子關愛有加,從來沒有讓他受過什麼委屈,可以說對比其他從小就被母妃教導著要討好皇帝、避太子鋒芒的皇子們,太子的童年可謂順遂如意、無往不利。

由於找不到太子戾氣的由來,皇帝不得不將其歸咎於本性如此。然而,為人君者,不僅要殺伐決斷,同樣也要懂得寬容懷柔。

於是,為了糾正太子果決有餘而慈和不足的性子,皇帝經常在禮佛的時候拉著他一起,希望能夠借由佛光來消解他身上的戾氣、圓滑他的性格。

然而可惜的是,皇帝努力了好幾年,卻毫無成效,反倒讓太子越發反感念經聽佛,對於修今生、盼來世的佛經嗤之以鼻,隻覺得這就是畫個空餅吊在愚蠢騾子前麵的愚民政策,婆婆媽媽、嘮嘮叨叨、卻不過一紙空談。

了解兒子對於佛法的厭惡,皇帝很是無奈,卻又毫無辦法。此次想要安排玄臻大師與太子同住,一來是因為太子東宮的確合適,二來也未嘗沒有借機教導太子、轉變他對於佛教的厭惡之意。

皇帝也知道自己對於佛法的領悟不深,他度化不了自己的太子,卻不意味著玄臻大師也做不到。畢竟,玄臻大師可是真正的得道高僧,就連佛祖都降下金光以示嘉許,幫自己消除一下太子心上的戾氣,應該也是舉手之勞?

如此想著,皇帝越發堅定了讓大師與太子同住的念頭,趁著太子收勢之時踱步入內,喚了聲“太子”。

太子早就知道皇帝的到來,臉上沒有絲毫訝異。他將長劍上串著的黃葉甩脫,收劍入鞘,隨後便轉向皇帝躬身行禮:“父皇。”

“太子的劍術又精進不少。”皇帝看著龍章鳳姿的兒子,誇讚了一句,隨即卻話鋒一轉,“但劍招之內的戾氣,似乎又重了一點?”

——實際上,皇帝的武功隻是平平,連戰場都沒上過,自然看不出招式裡是否有戾氣。他這樣說,隻是為了引出自己接下來的話題。

太子輕哂一聲,對於皇帝的話語不置一詞,而皇帝也不在乎他如何反應,順著自己的劇本往下開口:“太子,你可曾聽聞京郊外臥牛山一間寺廟中,近日出現了佛光籠罩、荷花反季盛開的祥瑞之景?”

這件事並非秘密,太子自然是聽說過的,不過卻並不曾放在心上——佛光、祥瑞之類的東西,他從來都不信。

見太子麵上露出輕嘲之色,皇帝麵色一肅:“這一次可是確有其事。朕今日親自上山去看了,親眼看到佛光降世,絕非虛言!”說罷,他詳詳細細描述了一番自己所見之事,哪怕那景象已經過去一個多時辰,現在回想起來,卻依舊令皇帝熱血沸騰、崇敬歎服,語氣也格外激昂。

聽皇帝一番講述,太子第一個反應便是有人裝神弄鬼,原本漫不經心的態度也逐漸收斂,變得饒有興致。

——畢竟,他十分想要知道,那刺眼的“佛光”和蓮花的虛影,到底是如何造出來的。

懷揣這份好奇,太子並沒有一口拒絕皇帝想要將那位“大師”安排在東宮居住的要求,隻不過,擁有極強領地意識的太子已然將東宮當成自己的所屬物,等閒不喜他人踏足。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太子願意退讓一步,給這位“高僧”在東宮劃塊地方養上那麼幾天,但待到他揪出對方的小辮子後,就沒有必要繼續將人放在自己眼前礙眼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