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並不是一個太平的年度,這一年剛開始,便有許多事情發生,比如孫權采納了降將甘寧的計策,發兵進攻夏口,此前江東曾兩度征討江夏,雖然未能攻破江夏,斬殺黃祖為父報仇,但卻也讓江夏精銳折損大半,如今江夏守軍,大都是新兵,戰力堪憂。
與此同時,隆中,臥龍崗,劉備在第三次拜訪草廬之後,終於如願以償的見到了諸葛亮,一場被後世千古傳頌的隆中對,便在這小小的草廬之中出世,作為諸葛亮的敲門磚,同時也讓空有雄心,卻又不知該如何一展胸中抱負的劉備對未來有了清晰地認知。
“孔明,這臥龍崗中曾有一匠人,你可知道?”新野,將軍府……沒錯,雖然隻是彈丸之地,但劉備是左將軍,他的府邸便是將軍府,此刻,劉備似乎想起了什麼,看向諸葛亮笑問道。
“哦,主公也知劉兄?”諸葛亮聞言,微笑著看向劉備道。
“劉兄?”劉備聞言怔了怔,有些驚訝的看向諸葛亮:“據我所知,此人乃一匠人……”
言下之意,劉毅的身份,應該不配讓諸葛亮這般稱呼吧。
“劉兄乃墨家傳人,也確實精通機關鍛造之術,他平素頗為低調,常以匠人自居,然其所能,卻不止如此,曾在南陽誤入賊營,助一夥山賊以少勝多,以三百之眾擊潰十倍之敵。”諸葛亮微笑著放下手中之筆,距離劉毅在竟陵動工,已經過去三月了,劉毅這段時間都在忙著建立城寨之事,但與諸葛亮之間的聯係,卻從未斷過,而且諸葛亮也曾派人前往那城寨查看。
如今劉毅是墨家傳人的言論,在那城寨之中,幾乎已是人儘皆知,尤其是隨著黃祖被江東將士斬殺,江夏大亂,孫權將大量人口遷往江東,但也有不少人向西逃竄,劉毅的城寨雖然還未完全建完,但卻已經接納了不少流民,有的留在了城寨,也有的隻是暫時落腳,繼續向荊襄一帶逃竄,劉毅是墨家傳人的輿論雖然還沒有完全起來,但在南郡一帶已然有了不小的名聲。
諸葛亮何等聰慧,劉毅究竟是不是墨家傳人有待商榷,但從這些消息中,不難看出劉毅想要乾什麼,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他也樂的幫劉毅張目一次,既然劉毅如今在江夏建城,未來便是劉備陣營中可以拉攏的人才,以諸葛亮這段時間對劉毅的了解,他能夠將劉毅拉攏進來的機會很大。
“竟有此事!”劉備原以為劉毅隻是一個有些奇特手段的匠人,但如今看來,顯然不止於此,隨即苦笑道:“早知如此,當日我便該親往相請!”
“哦?”諸葛亮詫異的看向劉備。
劉備將當初劉毅贈車,而後張飛發現那車馬的妙處,然後劉備派關平前去請人,結果劉毅已經離開的事情跟諸葛亮說了一遍。
“若非孔明提及,備險些錯失一位賢才!”劉備看著諸葛亮苦笑道。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墨家早在兩百多年前,便已經逐漸消蹤匿跡,然而墨家的名聲還是足矣拿出來唬人的,尤其是對劉備這樣急缺人才的諸侯,更是如此。
“主公最好莫要立刻便去相邀。”諸葛亮見劉備要起身,微笑道。
“這卻是為何?”劉備不解的看向諸葛亮:“莫非孔明認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