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第 55 章(2 / 2)

裴素臉上卻不見任何悲哀之色,她的神情激動,一層淡淡的紅霞蒙上了她的臉頰:“而現在,一條筆直的正確道路就在我腳下,我可以在這條路上奔跑,一直奔跑到儘頭,然後再接著摸索迷霧中的真理。”

她仿佛醉了一樣,眼中滿是李長安未曾見過的狂熱。

“接下來需要的時間就要長了,要先研究出半矮稈水稻,廣陸矮產量比起傳統水稻提高了兩成……然後是三係配套……”裴素今天的話格外多,她喋喋不休絮叨。

李長安擦擦額角的汗水,這說的是中文啊,她怎麼聽不懂呢?

最終李長安選擇了最簡單粗暴的溝通方式。

“裴老師你還要錢要人不?”

“要!”裴素清脆應道。

很好,問題解決了。

李長安臉上終於重新露出了笑容,裴素的嘴角也微不可察上揚了十度。

兩個人終於找到了能讓她們彼此都滿意的溝通方式。

裴素又接著抱著她的記錄板走入了田地,對她來說,收獲是開始而不是結束。

赤紅的晚霞鋪滿了整片天空,已經有半彎月亮冒出了頭。

李長安看看頭頂的月亮,又看看不遠處的裴素和她腳下踩著的土地。

頭頂的明月和腳下的土地都比王朝要長久。

這一刻她忽然有點理解了裴素,裴素或許並不是生來冷淡,隻是她的心太大了。

她心裡隻有種子,這顆種子,比大唐的疆域更大,比一千三百年更長。

裴素和裴素的種子,都無聲,都沉重,壓在史書上,連一頁的篇幅都占不到,卻又重逾千鈞。

水稻收割後,李長安終於踏上了返回長安的道路。

“李娘子,我們先前在南詔尋找稻種是帶回來了一箱夜明珠,當時娘子隻說讓我們找個沒人住的庫房放著……”

一個麵相凶惡的大漢期期艾艾道。

水稻收割完後,李長安才想起來先前她派出的商隊把稻種帶回來的時候好像還帶回來了一批其他東西。

隻是沒什麼她用得上的,李長安就讓人隨意往庫房一堆,如今有了閒暇時間才來得及拿出賬本來清點一番。

一看就發現了其中居然還有一箱夜明珠,李長安就把商隊首領喊過來詢問了一番。

居然真是夜明珠。

李長安讓漢子把夜明珠搬過來,將屋內以黑布遮蔽,然後自己遠遠看了一眼,見箱內那堆礦石的確往外散發熒光後,就立刻讓人合上箱子遠離這箱夜明珠。

這應當是夜明珠的原礦石,李長安臉色有些奇妙。

李長安沉思片刻開口吩咐道:“找工匠將這堆礦石雕刻成龍形……多找幾個工匠,每個工匠隻許雕琢一日。”

這樣的好東西還是得孝順她親爹啊。

“碎料便雕刻成珠子,放在庫房中方圓十丈內不要有人。”李長安又吩咐了一句。

這樣的好東西可不能隻想著李隆基,也不能忘了楊國忠和安祿山他們嘛。

數日後,李長安便帶著李白離開了荊州趕往長安。

孟浩然引薦了一個名叫張子容的縣丞,李長安十分失望地發現那家夥沒什麼著名詩作,隻是和孟浩然一同在鹿門山隱居過罷了。

任她旁敲側擊,孟浩然也絕不引薦著名詩人給她了。

這麼幾回下來孟浩然早就摸清了李長安的心思,不管是如王昌齡那般已經出名的詩人還是李白這樣剛剛嶄露頭角的詩人,隻要會寫詩,李長安都不會把他們留給自己,還不如舉薦個不擅寫詩的人起碼還能留在漳縣替自己乾活!

離開了漳縣,先騎馬至漢水,而後坐船由南向北沿著水路經過襄陽直達商州,再從商州下船上馬,商州便挨著京兆府。

和李白一起出遊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李白學識淵博,走到何處都能信手拈來。

“襄陽繁華,上連京兆,下通荊州,自古以來就是人傑地靈。東漢末年,諸葛孔明便在此結廬而居,靜待明主……”

李白神采飛揚講解著各處的曆史,時不時引經據典。

不僅李長安,就連侍女都忍不住湊過來聽。

“漢光武帝也是自此發家,中興漢室……”

沿途李白從漢光武帝劉秀一直講到諸葛亮隆中對,談性很足。

在去長安的一路上,李白的心情一直不錯。

他覺得自己是諸葛亮那樣的人才,到長安求官就是要做如諸葛孔明那樣輔佐明主的大事。

忽然行道一地,李白來找李長安想要在此停一日。

“我有一位好友名曰元丹丘,他就在此山修道。”李白撓撓頭,不太好意思,“先前我打算走他的路子去見玉真公主,如今不用他引薦,可路過他修道之地按禮節也應當上門拜見。”

元丹丘。

李長安撇撇嘴,這個人她剛好也知道。

《將進酒》中“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裡麵的丹丘生就是這個元丹丘。

哼,連酒錢都出不起就能被李白寫進流傳千古的詩裡,嫉妒。

“我可否與李十一同去?”李長安問道。

李白欣然應允,絲毫不知道李長安是打算去看看到底為何這個元丹丘連酒錢都出不起就能進他的詩。

山中的風景很好,山清水秀。

李白頗有興致,指了指前方的道觀:“那便是我那友人尋仙問道之……”

隻是李白一句話還沒有說完,便忽然起了變故。

“轟隆!”

一聲驚雷自不遠處炸開。

李白後退一步,下意識看向天空,麵色發白,喃喃道:“莫非是元丘生修道有成,能平地起驚雷了?”

李長安則滿心震驚。

——這聲音聽著有點耳熟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