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 75 章 賀知章的心思(1 / 2)

李長安顰眉:“難在何處?”

她這份報告已經清晰指出了若是不儘快修建水利, 按照今歲的降雨量,洛陽一帶必會遭遇水患。如今才三月,可洛陽周遭已經下了五場大雨, 進入五六月份後,雨水隻會更多, 加上今年河北一帶也會遭遇暴雨,上遊河水增多必將給下遊的支流河道帶來更大的壓力, 洛水渭水泛濫幾乎已經是必定的事實了。

這種情況還不快點去防治?

賀知章苦笑道:“難在國庫無錢。”

“國庫無錢?”李長安質問, “去歲豐收, 如今才過了半年, 國庫為何會無錢?”

李長安考慮到了朝廷可能不願意拿出大筆錢財來預防災害, 所以她都沒有提河北道和河東道, 隻提了麵積小, 地位更重要的東都洛陽。

“大唐這兩年與吐蕃打仗, 軍費開支甚大。”賀知章給李長安解釋道。

聖人想要比肩太宗皇帝, 就不能隻有文治,還得有武功, 有武功就要開疆拓土,就要打仗。

戰爭一旦打響,那就是花錢如流水了。

李長安卻抓住了其中的漏洞:“打仗已經打了數年了,往年不豐收的年歲錢也夠用, 為何去歲豐收了,今歲卻還不夠用了?”

以前年收入一百,花一百,如今年收入兩百,卻還不夠用,其中肯定有其他原因。

賀知章被李長安堵住了, 他在李長安的注視下敗下了陣來。

“陛下有意改年號。”賀知章低聲道。

這個消息目前還隻有寥寥幾人知曉,大部分人都還不知道,若非李長安問得急了,賀知章也不會把此事泄漏出來。

李長安看了賀知章一眼:“我知道此事。”

她不但知道李隆基想要改年號,還知道李隆基要改的年號是“天寶”,並且三年後還會將年改為載,天寶三年變成天寶三載呢。

改年號這事又不是說明天過年,今天一拍腦門想改年號就能改,肯定是要提前準備一段時間,聖人動心思、近臣討論、欽天監測算、朝廷準備……一套流程下來才能昭告天下改元。

賀知章詫異了一下,此事還隻是陛下的一個想法,朝中知道此事的人一手都能數清,為何李長安會知道?隨即想起李長安的身份,知道此事倒也不稀奇,說不準是哪位陛下的身邊人漏了口風。

“既然要改元,那就要大赦天下,減免稅賦,陛下還有意修建一座新宮殿,名曰長生殿。”

賀知章和工部關係深厚,對修建宮殿這樣的事情知道的要比旁人更早一些。

大赦天下需要錢,減免稅賦也需要國庫有錢,修建宮殿更需要花費錢財了,處處都需要花錢,錢自然就少了。上年豐收多收取的稅賦恐怕都不夠用,還得想辦法巧立名目加稅。

哪來的錢修繕河道。

“何況洛水隻是有可能泛濫,如今還沒有泛濫。”賀知章點出了十分重要的一點。

要是水災已經發生了,朝廷自然要拿出錢來救災,可如今水災還沒有發生,也不一定會發生,朝廷為何要為了還沒有影子的事情花費本就不充足的國庫錢財呢?

這次李長安徹底明白了賀知章的意思,說到底就是朝廷不願意賭那個可能。

房子沒塌就還能住,哪怕裂縫都踩在腳底下了也能裝看不到,等到房子塌了,再花錢修也不遲。

反正房子塌了砸死的也不是自己,可修房子耗費的錢是實打實從自己兜裡往外掏。

何況房子又不一定會塌,乾嘛非要先花那個“冤枉錢”去修房子呢。

李長安隻覺得荒謬。

水災衝垮的隻是數萬賤民的屋舍,聖人能得到的,可是一座帶溫泉的長生殿啊。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可黎民呢?他們隻能哭泣哀悼自己被洪水衝垮的屋舍,他們難道不想在自己家中摟著妻兒說貼心話嗎?

良久,李長安才又開口,她拱手道:“無論如何,還請賀監上奏一試。成或不成,總歸我儘力了,問心無愧。”

李長安也隻能找賀知章了,楊玉環管不著朝堂上的事情,至於李林甫一係……李長安覺得改元加上建造新宮殿這幾個主意十有八九離不開李林甫的出謀劃策。

佞臣之所以被稱為佞臣,就是因為他們隻管讓帝王高興,背後是洪水滔天還是天崩地裂,他們一概不管。

找佞臣商量救國救民,無異於找耗子商量怎麼救貓。

李長安一開始就知道隻能把希望托在賀知章身上,文人雖然不知變通,可起碼學的是濟世安民的學問,心裡還有百姓。

賀知章深深看了李長安一眼,心中滋味複雜,站起身對李長安長揖:“臣願儘力一試。”

李長安走後,賀知章將李長安留下的資料翻看了一遍又一遍。

直到天色微黑,書房點上蠟燭,賀知章依然坐在書桌前,燭火照著他渾濁的眼珠。

“吱呀”一聲,小廝推門進來詢問賀知章:“郎君今日可還飲酒?”

賀知章平日無酒不歡,每食必要飲酒,上了年紀後,更是恨不得日日都大醉一場。

可他今日卻不想飲酒。

“老夫今日不喝酒。”賀知章手中依舊攥著那遝紙,眼神沒有離開過紙麵。

就連賀知章也不知道自己肚中的酒蟲為何忽然就不饞了。

或許是因為這些紙上的字跡和李長安曾經送給自己的信上的字跡一模一樣吧,這是李長安親自寫的建議書。

這封建議書何止萬言,從洛水源頭開始寫,從地理位置、洛水河道成因一直分析到今歲雨水多,洛水河道所處的地勢低,得出若是不做處理洛水必將泛濫這個結論。甚至還給出了數條建議,開挖排水渠、加固河堤、疏散百姓等等。

賀知章做過許多年的工部尚書,他捫心自問,就算是他親自寫,也不會寫的比李長安這一封建議書更好了。

這洋洋灑灑數萬言,李長安需要花費多少心血才能寫出這一篇建議書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