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危機解決了?(2 / 2)

如果臨渭郡被災民占滿,那麼正常的種地生產必然也會受到影響,到時候彆說種糧供給災民了,保住自己都是問題。

問題就在這裡,如何保證在糧食成熟之前,守住臨渭郡。

不斷施粥,保證外麵的部分災民有活路,讓他們不那麼容易大範圍的被煽動,是一個法子。

但這法子需要現在就有大量的糧食做支撐。

那會是相當大的一個數目。

這些糧食從哪裡來?

朝廷?官府?民間?

溫家還有糧食,但如果繼續投入大量的糧食穩住災民,那麼臨渭郡內部的情況必然無法兼顧,可能就會出現沒有從外麵被災民攻破,反而內部出現災民這種情況。

除非,能有彆的法子減少臨渭郡外麵的災民數量。

要是災民數量在可接受可控製的範圍內,一切就沒那麼危急了。

林如信想的入神,一時忘卻了眼下的局麵,直到溫二再次開口。

“近日我新得了一種番薯,不僅滋味好,且產量還是尋常番薯的兩倍之多!

隻消這些紅薯大量的種下去,等到成熟的時候,糧食問題就完全不是問題了。”

林如信回過神來,

“產量是尋常紅薯的兩倍?是從宋國新來的品種麼?”

紅薯最初就是宋國傳進齊國來的。

宋國有著多年種植紅薯的經驗,據說有些好的品種確實能畝產千斤之多,但宋國大部分土地種植的紅薯,畝產也隻有七八百斤而已。

這說明,那些好的高產品種有一定限製,無法大量種植。

所以他一開始就放棄了從宋國找高產的紅薯品種引進這個念頭。

不過,如果當即就能獲得這更高產的番薯品種,且又能大量種植,那麼這確實有可能解決眼下的危機。

現在溫家和臨渭的那些大家族裡其實都是有存糧的,即便消耗了這將近一年的時間,也還是有的,如果全部拿出來,能穩住災民至少一年的時間。

但大多數家族在一開始就積極響應郡守和溫家的號召,捐出了幾萬斤糧食給官府緩解災情救助災民,後麵又自發的施粥了一段時間,也在幫忙穩住臨渭郡內的糧價。

但是在涉及切身利益和自身存亡的時候,他們就不會那般聽話了,最近一段時間幾乎都不拿糧食出來了。

所以,這段時間對外施粥的壓力全落到了溫家身上,而溫家的糧食,再繼續施粥下去,還想要維持郡內的情況,也會吃不消的。

但是如果現在忽然有了高產的紅薯,且讓所有人相信,在半年後一定能尋常紅薯兩倍的收獲。

那麼,所有人對糧食也就不必這般緊張,這消息本身也能穩定其他家族和郡內的糧價。

會有更多的家族願意再拿出一部分糧食來度過難關,溫家也能更放心的繼續施粥。

這倒是,以一種讓人意外的簡單的方式解決了眼下的危機。

隻要災民能暫時穩住,一切就好辦了很多。

林如信想明白這些,臉上流露出放鬆的神情。

不成想,隻是來走一趟看看熱鬨,竟然得到了這麼一個好消息。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需要確認一番。

“那高產的紅薯,是如何得到的,靠譜麼?”

溫二一笑,

“靠譜,可信,我已經確認過了,正等著婚禮之後,找你和老爺子商量這事呢。

等這紅薯推廣開,溫家、其他大家族、商人、農民,隻要臨渭郡有一半的土地種上這種紅薯,就能收獲大量的紅薯。

到時候,就再也不用擔心糧食問題了。

不僅臨渭郡內夠吃了,郡外的那些災民也夠了,甚至還可以解決軍隊缺少軍糧的問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