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陌上桑(2 / 2)

[秦]秦獅 蒼策九歌 6392 字 8個月前

“至於女裝,純粹是因為秦國的正裝男女都是一個樣子,所以你說女裝並無錯處,但是絕對和現在的女裝不是一個概念啊。”

學生們再次發出了一陣笑聲:“為什麼網上有人說白舒應該叫雁北君而不是武安君?”

“兩種叫法其實都沒有問題,雁北君是他早些年在趙國的封地封號,後來他投秦效力於始皇麾下,當時還是秦王的始皇帝也沒有剝奪他在雁北的權利。”發現所有人都在看他,沒人抄屏幕上的PPT時,曆史老師轉成了電腦同步的屏幕。

“而雁北君,眾所周知這是秦皇在他戰死草原後的封號,這個封號之所以比‘雁北君’更廣為流傳甚至承認,是因為秦朝國祚將近八百年,直至公元580年分裂,諸侯並起,整個秦朝就隻有這麼一個武安君。”

“不過因為是死後的封號,所以很多人還是會默認他生前的名號,才有了‘雁北’和‘武安’之爭。”

說到這裡,老師看起來有些可惜:“秦是真的國力強盛,二世扶蘇踩著他父輩們的成就徹底平了戰國的欲圖複國的前朝餘孽,往後大力發展農耕水利,對內重文卻從不輕武,後世宋朝犯的錯秦朝從來沒錯過。”

“自二世起大秦基本年年都在向外擴土開疆,雖然很多資料已經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但目前史學界默認,十年內一定要對外開拓土地,屬於大秦的國策。”

“這裡的開拓不

是指打仗,而是將廢土轉變為可以被生存的土地。而‘廢土’的定義是指‘沒有生命’,也就是說森林、穀底、海洋、草原,是不在擴土範圍內的——秦朝的環境保護做的也是一流水平,他們甚至有專門的立法,這點大家可以在網上自行搜索。”

“這麼大的地,那個年代的通訊水平自然難以管控,所以就出現了四通八達的直道和運河,如今的八條米字國道就是沿著舊直道建立的,至於運河就更不用多說了。而秦朝落敗,也不是落敗在末代君王昏庸,而是他們自己想不開想要改革。”

說道這個,老師扯了扯嘴角:“用你們現在的話說,步子太大扯到蛋了。秦末王二十六世之所以把他祖宗的基業玩完,是因為他不知哪裡來的主意突發奇想,將祖宗們的‘銅幣和銀幣’換為‘交子’,就是我們今天用的紙幣。”

“真正的□□其實是他不知哪裡來的主意打算改革封建體製,但他還沒來得及行動就被徹底碾死在了巢穴中。中原自公元580進入混亂,直至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才真正的安定了下來——□□之一的紙幣卻被唐朝繼承,紙幣得以發行。”

教授一邊說著,一邊輕車熟路的輸入了一個網址:“扯遠了,這個是我念書時,學長做出的年代表。”一張時間表被投放在了屏幕上,“你們能夠看到,公元前230年滅韓,229年滅趙後,始皇帝公元前247年成為秦王,你們自行換成秦王曆。”

“現在對於為什麼武安君會轉投秦國並沒有強力的證據,但很明顯這裡,”鼠標在圖上花了一條線,“是曆史的轉折點,這一年雁北君帶著占據趙國土地三分之一,人口二分之一的雁北,正式投靠秦朝。”

“老教授們推測,如果當年沒有雁北君的投靠,那麼秦朝即便能夠真正的統一天下,也要比現已有的曆史晚上五到十年不等——畢竟已知最早的□□和人工提煉的黑石油,也是發現在那個時候的。”

“甚至如今已經失傳的手工冶煉技術在那個時代也是非常普及的——皇家的那種普及。”教授調侃了一句,“目前保管在我們‘有借不還’博物館,”他俏皮的笑了一聲,“國家博物館裡的那柄,早些年由海外

華人買回來的‘紫薇劍’,就是秦朝早年的巔峰之作。那個技術放在現在,也不算是落伍。”

說到這裡,底下有學生舉手了:“老師,紫薇劍不是天賜秦王的佩劍麼,怎麼落到秦始皇陵之外,甚至漂流到海外去了?”

“這裡有很多種說法,”那老師顯然也是做過備案的,“目前最被學術界認可的有三種。”

“第一種說法是史書上‘天賜佩劍’的那柄帝王之劍,不是現在被供的這柄劍。這劍是始皇帝留給二世扶蘇的仿品,真正的紫薇劍已經被始皇帝帶入陵墓了,現在這柄是仿照那柄真正的紫薇劍做出的仿品——但紫薇劍是目前已知秦朝最高工藝的代表作,就算是後世的手工鍛造中也少有能出其左右的,如果這是仿品,那一定是高仿。”

學生笑了起來。

“第二種說法是早年一個非正統學者的匠人提出來的,他說很多技藝高超的匠人在鍛造時為了容錯,會鍛造雙子劍,擇優而錄。這柄劍很可能是真正紫薇劍的兄弟劍,是那匠人瞧著自己最完美作品,偷偷背著始皇帝留下來的同爐作品。”

學生們發出了‘籲’的呼聲。

“第三種可就沒前兩種這麼歡快了,”教授歎氣,“大家都知道武安君死在了匈奴手中,從秦史上不難看出自秦始皇直至秦二世,他們兩人都似乎特彆在乎草原和匈奴,甚至始皇帝早起還出現了一個不落一人不留的殘忍舉動——這是很多史學家評判他‘暴君’的緣由之一。”

“那個時候北方邊關以立,匈奴早已被驅逐進入歐洲版塊,那麼他們對草原的擴土,激勵百姓北遷西進,除卻是大勢所趨,為穩固江山帝業,還為什麼?”

學生們漸漸安靜了下來。

“這柄紫薇,很可能是當年武安君出征,始皇帝交付於他,作為一軍統帥的信物——見此劍如見君王。這也就能說清為什麼後來的絲綢之路為什麼拉了那麼長,甚至是官方的士兵護衛左右——他們一直在追尋紫薇劍。”

“那屍骨呢?”底下傳來了學生小聲的詢問,“武安君葬在哪裡了呢?”

“沒有明確的史詩記載,實際上沒人知道當年武安君戰死之後,秦人是否找回了他的屍骨。”老師也不願意課堂氣氛變得如此凝重,“這也是那些始皇帝容不下武安君的少數派,判定這對兒君臣其實沒曆史上書寫的那麼和美的證據之一。”

“咳,扯遠了,總之,下個月的《國家寶藏》可是要出一篇始皇番外的,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看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