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明君(2 / 2)

“開不世之功也,先告慰曆代先烈在天之靈,啟後世子孫太平之不易。”

“朕做不來那聖君,但是朕定為明君。”

“欽此!”

文武百官從大總管的聲音中回過神來,震撼的望著行將朽木的李政。

或許李政將一個好皇帝該做的事情都做了,從登基為帝那天便開始了。

“萬歲,萬歲,萬萬歲。”

“老周,接著宣紙!”

“遵旨。”

大總管拿起第二卷聖旨。

“大龍天子告曰。”

“太子登基繼位,設五位輔政大臣以輔佐新君三年,三年之後歸於原位。”

“定國公柳明誌,掌兵,戶,鴻臚寺,大理寺。”

“左相魏永掌吏部,刑部,,司農司,太仆寺。”

“右相童三思掌禮部,工部,典客,少府監。”

“行諫言之權,不可逾製六部內權。”

“靖國公雲陽節製六兵三馬領同安西都護府督帥。”

“行節製之舉,不可乾預六兵三馬,安西都護府內權。”

“禦史大夫夏公明行風聞奏事之權,監察百官。”

“欽此!”

“臣等遵旨,吾皇萬歲。”

柳明誌,魏永,童三思,雲陽,夏公明五人無聲籲了口氣,心思各異,想不到李政已經給太子鋪路到了這種地步。

隻是柳自己幾人看似大權在握,實則所有的權利都集中到了未來的新君身上。

柳明誌心情極為複雜,兵部總掌天下兵馬,戶部總掌天下錢糧,卻都在自己的治下,不知道李政這樣做是無意還是有意呢?

兵馬,跟錢糧怎麼能集中到一個人的手裡呢,縱然隻有諫言之權,而無總攬兩部的大權,這也是一種不容忽視的權柄。

難道李政對自己已經信任到這種地步了嗎?

想到這裡,柳明誌回想起自己在東海的事情,心裡隱隱有種虧欠的感覺。

“太子!”

“兒臣在。”

“登基伊始,大權在握,難免昏聵,你要時刻自省,接納諫言,切不可昏庸發奎,做那無道昏君!”

“否則定國公手裡的打皇金鞭,落在你額頭之上,可彆怪父皇沒有給你提前預警!”

“兒臣一定謹記父皇教誨。”

“明誌,兒臣在!”

“父皇給你的打皇金鞭是讓你輔佐新君,成為明君,而不是讓你助紂為虐,你可千萬不要跟太子同流合汙,將朝堂弄得一片汙穢。”

“否則縱然朕在天有靈無法懲罰你兄弟二人,可是你們卻堵不住天下百姓的悠悠眾口。”

“百姓心中有杆秤,你們兩個秤砣可不要傾斜了。”

“辜負了父皇的苦心!”

“兒臣遵旨,絕不敢忘!”

李政緩緩的籲了口氣,最後慢慢的掃視了一眼勤政殿。

“退朝。”

“陛下口諭,退朝。”

“臣等恭送陛下。”

李政慢慢站了起來,望著文武百官緩緩退去的背影,眼眸中毫不掩飾流量之意。

畢竟君臣多年,真心實意的有些不舍得。

可能這一散朝,就是這輩子最後一次相見了。

“明誌!”

“兒臣在!”

“讓福海為你帶路,你先去禦花園的觀景台等候父皇!”

觀景台,皇宮最高的地方。

柳明誌為給李政獻千裡鏡的地方。

“兒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