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而言,我認為一家企業,沒有最重要這個說法,也沒有最不重要的東西,隻要合適就好。”劉鈺祥低頭想了想,回答道。
他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看三國。
在他看來,三國最後隻剩下魏國,其它兩國先後被滅,其實原因很簡單。
因為蜀國和吳國雖然一直都有厲害的文臣武將,但是整個國家的結構不平衡,有一些無法矛盾無法化解,所以滅亡是遲早的。
“哦?”周桃沒想到他會這樣說,來了興趣,“請你詳細說說——”
難道他在某些方麵的理念,跟自己很相似?那就有趣了。
“一家企業,往往有幾個部門組成,核心的是生產部、技術部、采購部、財務部、業務部等等——”周桃鼓勵的語氣,讓他信心更足了。“而這些部門很難說誰最重要,隻是分工不同而已,各有各的作用——”
楊皓楨以前在工廠負責技術,所以會非常重視自己管轄的部門,而他經常勸他不要把過多的精力隻放在自己這裡,而是要多留意跟他們有交接的部門。
因為你自己這邊就算管理得再到位,如果他們交接給你們的東西有問題,那就會前功儘棄。
所以除了管好自己,還得花精力複核一下前麵部門的工作成果,才能保證自己不出差錯。
“精彩,劉先生講的非常精彩。”周桃沒想到他會說出這樣一番解釋,忍不住連聲稱讚。“看來你在管理方麵,已經達到了一定境界了——”
不是她誇大,能說出這樣一番話的,一般都是像她這樣有過創業經曆的人。
因為在白手起家的過程中,人的管理理念,會不斷發生變化。
最從最初的盯著產量和效率,到後麵重視各個部門的配合和考核,從而一步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總的來說,就是從局部到全局,再到居高臨下考核公司的過程。
前世見過很多人創業,當他們開了家小作坊時,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賺不少錢。
這時候往往會信心膨脹,於是趁機擴大規模,購買設備和招聘更多的員工,讓小作坊升級為中小型工廠。
等到規模擴大後,他們就會發現一個難以避免的問題,那就是表麵上看,產量增加了,銷售總額也提高
了,但是效率反而在降低,產品質量也在直線下降,加上其它成本不斷上升,最後賺到的錢,還不如開小作坊時多。
很多人搞不明白,於是請管理專家來把脈。
最後問題找出來了,他們卻毫無辦法。
因為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的能力,無法匹配這樣規模企業的管理要求。
說到底,是他們無法改變自己的觀念。
從管具體的人和事,轉變為管理一家企業的大政方針和經營方向,招聘中層管理人員,讓他們具體去執行。
而周桃現在企業規模還很小,就像一家小作坊,所以有自己盯著,加上趙誌剛和方明龍的執行能力還不錯,所以不會出差錯。
但是隨著攤子越鋪越大,靠原來的管理模式肯定不
行,必須建立起完善的企業架構,用製度來約束和管理每個人。
現在看到劉鈺祥的管理理念跟自己不謀而合,她內心當然非常高興。
“我隻會紙上談兵,真正的管理水平,還不如楊皓楨。”見周桃這麼高看自己,劉鈺祥有些困窘,連忙謙遜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