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二章 朱批(2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5857 字 5個月前

因此,先前他曾猶豫過的事情,還不到十天,就變得十分堅決,而且十分迫切了,先前封賞楊振及其所部將領的旨意還沒有抵達鬆山,而新的催促楊振及其所部趕快渡海移防的最新旨意,就已經到了山海關了。

當然,崇禎皇帝的心情再怎麼迫切,也沒辦法,事情終歸得一步一步去做。

特彆是,等到崇禎皇帝的旨意送到宣府,然後再送到張家口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楊振及其人馬早就不在宣鎮邊外一帶了。

宣鎮這些人自是無從前去找他傳達崇禎皇帝的旨意,這個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與此同時,經此一事之後,楊國柱也看明白了更多的事情,想清楚了更多的事情。

從大同、山西方向進入宣府鎮的流民,難民,災民,他也不再驅逐了,也不再擔心安置不了,不再擔心出什麼亂子了。

與宣府巡撫劉永祚達成了幾個條件以後,他開始全力支持劉永祚的招墾安民事務。

其中的一個條件,就是把宣府轄區內無主的荒地,先劃出那些宜耕的荒地,直接分給宣府軍將士為產業,讓宣府軍大批部將士卒成為這些宜耕荒地的地主。

而宣府所有招墾安置的流民,安置在哪一塊土地上,就直接成為分得這塊土地的宣鎮將士的佃戶。

這樣一來,宣府軍的將士們既麵了墾荒耕種之苦,又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活來源。

這樣做,既不侵犯宣府轄內已有的地主豪紳們的利益,同時也解決了宣府軍的生存困難問題。

過去楊國柱一直想這麼乾,隻是一向循規蹈矩的他,膽子甚至都沒有宣府巡撫劉永祚大,一直害怕有人彈劾他邀買軍心,市恩屬下,私結部曲,所以就一直沒敢提出這樣的要求。

現在,他發現,自己手裡的兵馬,就是自己最大的本錢,在宣府鎮的地界,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特彆是,他要想把宣府軍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也沒有彆的更好的辦法,唯有自己做主給他們分配宣府無主的土地。

崇禎十二年十二月,宣府鎮天寒地凍,可是宣府軍的各路人馬卻忙得熱火朝天。

楊國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之後,劉永祚沒有反對,然而當他還在猶豫著要不要上書朝廷提出這個請求,楊國柱已經發了布告。

宣府軍分守各地的部將士卒,在各自汛地內專揀那臨河、平坦、宜耕的荒地跑馬圈占,把分地的事情迅速弄成了既成的事實。

宣府軍各部的部將楊國柱簽發的布告,指揮麾下人馬圈了荒地以後,再按楊國柱定下的規矩,分給自己營中將士。

就這樣,短短半個多月內,宣府軍的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們,就成了宣府轄內大小不等的地主,一般的軍中士卒也混成了小地主。

再然後,根本就不需要宣府巡撫劉永祚再進行苦口婆心的勸說了,宣鎮兵馬自楊國柱以下,全都開始自覺地主動地擔起了招墾安民的任務。

當然了,這並不是楊振的主意。

如果是楊振的話,他不會這麼乾,你把土地大批量地分給了軍中將士,短時內是能籠絡軍心,可是長期看卻得不償失。

土地給了軍中將士,變成了軍田以後,這些人卻是不交稅不納糧的。

佃戶們承佃了土地以後,固然交了租子,可是租子給了宣府軍的將校士卒們,卻並不等於是給了楊國柱。

楊國柱該給其麾下將校士卒們發放的錢糧,並不會因此就能減少。

所以楊國柱分田於將士的做法,其實並不能解決宣府軍的長期發展問題。

如果是楊振的話,他寧肯分田給流民,然後按分給的田畝多寡,讓他們從自己的產出中按時納糧養兵。

然而這隻是楊振的想法,彆人要怎麼做,現在的他可管不了那麼多,也顧不上那麼多。

但是,楊振的宣府之行,雖然短暫,可他天馬行空的想法卻給了楊國柱巨大的啟發。

尤其是楊振根除掉張家口內的奸商八大家以後,也給楊國柱創造了另外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

那就是他麾下宣府軍內那幾千老弱不堪之兵的裁汰安置問題。

原來想要安置這些人,需要錢糧,需要土地,現在錢糧和土地都有了。

最主要的是,那些土地還是熟地,不是那種需要募民開墾然後招佃的荒地。

張家口山右商會八大家擁有宣府北路張家口附近的大量田畝,這些田畝多是八大家招墾的商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