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四章 轉變(2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6225 字 4個月前

至於祖大壽和沈誌祥,他們兩個能夠得封世爵,純粹是沾了楊振的光,搭上了楊振這個順風車,當然更沒有理由挑三揀四說東說西了。

事實的確如此,盧誌德的傳旨隊伍,到了錦州城後,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得到了熱情的款待,祖大壽對崇禎皇帝封他為錦義伯這件事,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欣喜和感恩戴德。

盧誌德在錦州城傳達了旨意以後,祖大壽留他和他的從人在錦州逗留了半個多月,然後才饋贈了厚禮,興師動眾地護送他回到鬆山城,等候楊振。

而且盧誌德在錦州城內停留期間,祖大壽對他是三天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朝夕皆遣親信前去下榻之所問安。

祖大壽及其部將們的百般殷勤,讓盧誌德與欽差從人對祖大壽本人以及麾下遼東軍的印象一時間大為改觀,眾口一詞,皆稱他忠勤為國,兢兢業業。

這天下午,盧誌德在楊朝進處,聽說楊振已回城,第一時間趕來總兵府,叫楊振召集諸將聽候旨意。

楊振與盧誌德已混熟,在等待諸將前來候旨的過程中,楊振問起了盧誌德的錦州之行。

盧誌德便把他去錦州的情況說了一遍,然後說道:“錦州一行,真叫咱家痛感流言之不足信,都說祖大帥驕橫跋扈,都說遼東軍目無王法,可是親至其城內,親臨其軍中,方知流言之誇大其詞。”

盧誌德一遍說著,一遍竟慨歎不已。

楊振見他這樣說,一方麵隻覺得好笑,另一方麵卻又心有所動,覺得這個祖大壽是不是有了什麼新的想法。

這些年來,祖大壽一直腳踏兩隻船,既不想愚忠大明,拚了老本跟滿清硬碰硬地乾,也不想在形勢尚不夠明朗的情形下背著罵名死心塌地投降了滿清。

祖大壽的這個心理,楊振自認為把握住了。

也因此,楊振一直在想儘辦法在把祖大壽爭取過來。

要祖大壽愚忠大明朝,楊振自知做不到,同時也並不強求。

但有一點,楊振希望想辦法,能叫祖大壽投降滿清的心思淡下來,投降滿清的進程慢下來,至少不要與滿韃子聯手一起坑大明。

楊振認為,隻要各方麵條件具備了,那麼這個目標是完全有可能達成的。

首先一個條件,是要在遼西打幾個勝仗,讓祖大壽及其麾下部眾堅信,滿韃子不是無敵的,不是不可戰勝的。

讓他們知道,所謂的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完全是以訛傳訛的胡話。

這個條件,楊振現在已經做到了。

其次,要讓朝廷和祖大壽之間的緊張關係緩和下來,不要硬生生地把祖大壽推到滿韃子那邊去。

這一次,楊振之所以附和讚成洪承疇為祖大壽請封世爵的提議,沒有說破祖大壽所部兵馬所立的破虜大營之功的真假虛實,就是出於這一點考慮。

好在崇禎皇帝也不想看見祖大壽與朝廷撕破臉,所以他雖然心裡不爽,但他最終還是同意給祖大壽封爵了。

再加上楊振即將率部移防遼南半島,遼西地區一山不容二虎的情形也會立刻得到緩解。

這樣一來,朝廷與祖大壽之間的關係,就會因為這兩件事的發生而大為緩和。

當然了,若說隻有這些條件,祖大壽就會改變其家族以及其部下將士們腳踩兩條船的做派,那也有點過於樂觀了。

要想讓他們轉變想法,還需要楊振移防滿韃子後方以後,能夠站穩腳跟,能夠長久立足,最好是能夠再打幾個勝仗看看。

說到底,唯有讓祖大壽及其麾下部將看到,滿清崛起的大勢受到了遏製,滿韃子不可能入關取了大明的天下,他們才會最後改變想法。

基於此,楊振對於盧誌德所說的祖大壽以及錦州諸將的情況,隻是附和著笑了笑,什麼也沒有多說。

楊振陪著盧誌德說了一會兒話,留守鬆山的諸將全都趕到了鬆山總兵府前院大堂。

楊朝進、夏成德、呂品奇、祖克勇、張臣、徐昌永,鬆山城內外的幾個主要人物和將領,一時俱在。

楊振現在已經功封金海伯了,而且很快就要出鎮遼海對麵的旅順金州等地去了,那麼接下來他們這些人怎麼辦,誰能往上一步晉升總兵,更進一步說,誰能取代楊振,入主這個鬆山總兵府呢?

這段時間以來,朝廷派往遼東來的欽差官員一批接著一批,鬆山城以外的形勢是一陣一個變化。

短短一個多月,先是遼東巡撫方一藻被罷免,再是洪承疇督率兵馬出關,進駐並接管寧遠,然後又有祖大壽功封錦義伯,直讓鬆山城裡的這些人眼花繚亂。

與此同時,針對鬆山城諸將的聖旨,雖然因為楊振一直不在而未曾當眾傳達,但是各種小道消息,早已經是滿天飛了。

現在的鬆山城內,說是人心惶惶,那是有點過了,但是說人心躁動,卻是一點不假。

幾個協守副將、分守參將聚到了一起,人人心裡打鼓,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怎麼樣的封賞。

fp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