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五章 本意(1 / 2)

大明新命記 哼哈大王 6366 字 9個月前

聽了何廷斌的解釋,楊振微微點了點頭,德川幕府的鎖國令的確對曾經依靠海貿起家的薩摩藩影響很大。

原本他們靠海吃海,憑借海貿,財富不斷壯大,地盤也不斷壯大,可是不願坐視薩摩藩強大起來的德川幕府發布了鎖國令,同時壟斷了對外貿易之利。

兩百年後薩摩藩成長為倒幕運動的主力,也跟這一點有關。

當然了,楊振對德川幕府的鎖國令還是舉雙手支持的。

不管德川幕府發布鎖國令是為了自己壟斷外貿之利,還是為了打壓九州島的外樣大名,他們這樣做起碼削弱了薩摩藩的實力,遲滯或者延緩了薩摩藩對琉球王國的吞並步伐。

如果不是德川幕府的鎖國令,薩摩藩很可能早在明清鼎革之際,就會完成對琉球王國的吞並,而不會硬生生等到德川幕府倒台之後。

就此而言,德川幕府的鎖國令特彆是德川幕府的存在,對這個時代的東亞其他地區而言,倒是一件好事情了。

“你說的也是。不過薩摩藩窮一點也好,窮一點也就沒那麼些野心,不用動不動就想著南下,去蠶食我大明的屬國琉球了!”

“都督說的是!”

“那麼,何通事,除了這個薩摩藩,九州島、四國島以及倭奴本州島上,還有哪個沿海的藩國曾經富可敵國呢?”

楊振稱呼何廷斌為何通事,顯得有些外道。

但是當著荷人軍官們的麵兒,尤其是湯瑪士佩德爾的麵兒,楊振也不能不謹慎從事。

何廷斌顯然也知道楊振意思,不經意地轉眼看了正在側耳傾聽楊振說話的湯瑪士佩德爾,故意大聲問道:

“都督的意思是?”

“財富留給它們,何如我們取之?”

“嗬嗬,都督說的在理。不過都督既然如此說,那不如直接往江戶!”

之前在福江島上已經跟楊振有過溝通的何廷斌,大聲說話,並將話題往進軍江戶那邊引。

“德川家石高超過四百萬,倭奴國金山銀山以及海貿之利,儘皆歸他所有。聯合艦隊打十個外藩所得,恐怕也不如取一個江戶!”

荷人艦隊對於要不要北上江戶城,跟德川幕府簽一下城下之約,意見並不一致。

荷人艦隊指揮官馬克西米連樂麥阿倒是有這個意圖,並將其列為此行的最高目標。

但是樂麥阿麾下的一些船長軍官們,卻並不是很積極,有的認為與薩摩藩的條約已經達成了,此行戰果已經夠了。

還有的就是單純認為,江戶城還是太遠了,天氣與海況變幻莫測,繼續北上有風險。

對此,楊振並不是沒有想過乾脆拋開荷人艦隊,自己率領船隊前往江戶,而且這樣一旦取得成功,那獲益就將是前所未有的巨大。

可是他再一想,自己麾下的幾個水師將領,對遼東半島東西兩麵的海況熟悉歸熟悉,可是他們當中並無一人,曾經帶船來到過倭國的東海岸。

自己單獨帶領他們繞過九州島、繞過四國島,沿海北上江戶,成功了固然名利雙收,可萬一失敗了呢?

再者說了,因為幾百年前元軍的兩次征討倭奴國失敗,導致倭奴國對來自海西大陸上的力量並不怎麼畏懼。

萬一,自己順利率領水師抵達江戶城所在的江戶灣之後,震懾不住或者說威脅不了德川幕府的人馬呢?

難道自己真的要登陸上岸,一刀一槍去攻德川幕府的大本營江戶城嗎?

打也不是說不能打,但是要真落入這個地步,那就失了楊振此來的本意了。

這一次,楊振率軍前來,並不是跟倭奴國全麵開戰來了,也不是來跟德川幕府非得拚個你死我活才行。

楊振此來,就是想從倭奴國收獲一筆金銀財貨以及糧食等物資,為接下來的北上攻滅清虜之戰籌措物資做準備來了。

要正陷入跟德川幕府的死戰,那就跟楊振此來的本意南轅北轍了。

所以考慮來考慮去,楊振還是覺得,應該拉上荷人艦隊繼續北上,聯合他們才能真正威懾住德川幕府的那幫人。

那幫人不畏懼來自高麗半島的軍隊,也不畏懼來自大明朝的軍隊,但他們卻相當畏懼來自泰西的紅毛鬼洋夷。

德川幕府下達的鎖國令,看起來趾高氣昂,自高自大,但實際上暴露出來的恰恰是對洋夷泛海東來的恐懼。

這種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

而楊振恰恰就是要利用他們的這種恐懼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崇禎十四年九月初七上午,也即迫使薩摩藩的島津氏簽訂城下之盟後的第三天上午,在楊振、湯瑪士佩德爾以及科恩和何廷斌的建議之下,馬克西米連樂麥阿終於下令重新起航,率領聯合艦隊離開鹿兒島灣,然後往東穿過大隅海峽北上,出兵江戶城了。

在條約達成後的幾天裡,荷人艦隊指揮官樂麥阿一邊反複考慮要不要繼續擴大戰爭的問題,另一邊也在緊鑼密鼓地處理薩摩藩條約達成後的善後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