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輾轉(1 / 2)

這一場宴會就此不歡而散。

對此, 崔頌與郭嘉的共同想法是:風緊,扯呼, 趕緊撤。

他二人本就沒打算在長安逗留,至於鐘繇與荀攸, 經過這場宴會。他們對王允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二人決定致仕, 離開長安去南方避難。

至於戲誌才, 他當然也沒有為王允效命的打算。因此崔頌隻與他稍微提了一提,他便答應跟他們一起走。

出城需要憑證,鐘繇與荀攸又是朝廷官員,自然瞞不過王允的耳目。

王允的掾屬對此表示出十足的憤怒:“攪亂了司徒的大計, 竟還想一走了之?這幾人實在可恨,不如我們派人半路上把他們給……”

掾屬做了一個手往下劈砍的動作,意為殺人滅口。

王允本就麵色不豫,聽到這煽風點火的言論,立即指著掾屬大罵:“混賬!那幾人是有功之臣, 正因為有他們的幫助,董卓才會如此順利的被我們誅殺。你當我王允是什麼人?是和董卓一樣殘/暴無度, 不分青紅皂白地殘殺功臣忠良的佞賊嗎?你要是總藏著這些奸邪心思胡亂鼓動,明天也就不用過來做事了。”

掾屬忙不迭地賠禮道歉,心中卻惱恨地嘀咕:昨天一言不合就要把蔡邕拖出去殺了, 今天裝什麼大義。

然而掾屬並不知道, 蔡邕與崔頌幾人不同, 並不曾參與滅董大業,昨日又在王允的慶功宴上無端為董卓喟歎,自然惹惱了王允。更何況,王允昨日說要誅殺蔡邕,不過是一時的氣憤之語,並非非殺不可。

至於後來沒有改口,一來是找不到台階下,為了威信強行繃著,二來是想嚇唬蔡邕與群臣,起到震懾立威的作用,頗有幾分“新上任三把火”的意思。

他想把蔡邕關押起來,等群臣多為蔡邕求幾次情,他也就順著台階下了,順勢饒過蔡邕的性命。

誰知,這些人並不給他發揮的機會,那蔡邕還沒被丟入監獄呢,就在宴會上與他彆起了勁。

如果王允知曉了史書上的發展,估計還得感謝崔頌他們:如果沒有崔頌等人的製止,蔡邕將會死在獄中,而王允,也會因為這件事被世人詬病,引起眾多文士的不滿。

王允罵完掾屬,又接到蔡邕乞老還鄉的消息。

蔡邕今年六十,正是耳順之年。若非董卓強召,在這個七十古來稀的時代,他早就可以頤養天年。

然而早不乞老,晚不乞老,偏選在這個時候,在王允看來,就是在對宴會上的事表示不滿。

王允憤而冷笑:“這些人自斷仕途,我又何必管他們?”

遂不再理會。

過了兩日,幾人結伴出城,呂布前來相送。

他對崔頌幾人頗有幾分好感,不然不會在宴會的最後一言不發——他最初可是為了迎合王允,第一個對蔡邕發難的。

見崔頌幾人開口後,呂布立時改變了主意,杵在一邊做個沉默的門神,看他們與王允抬杠。

崔頌覺得這被後朝某大咖冠以“三姓家奴”之名的猛將其實頗有幾分實誠,與他聊了許多,詢問他今後的打算。

從呂布的話中可以得知,他從未想過離開長安。他的兵係就紮根在附近,以當前的局勢,除非情不得已,否則不會輕離。

人各有誌,崔頌沒有多勸,隻奉上幾句忠告,不枉相識一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