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道:“對虧了子琮的金玉良言, 布方能及時從長安脫身。布又豈是好壞不分之人?還請子琮不要避忌, 將事情與我掰扯個清楚。”
崔頌婉言推辭,見呂布質疑要聽, 肅容道:“將軍可聽過一句俗語——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將軍已得兗州,此彈丸三城,於將軍而言隻是錦上添花。不若賣袁本初一個好, 既可避免曹軍窮途末路,拚死與將軍決戰,又可獲得實利,何樂而不為?”
“這……可我已奪曹操主業, 放過這區區三城, 如何是向袁本初示好?”
“將軍此言差矣。袁本初有意扶植曹孟德, 卻又不願見著曹孟德勢大。如今這一局麵, 正是剛好。曹孟德失兗州,必得仰賴袁本初。將軍……不正是看著袁本初的麵子, 才不對曹軍趕儘殺絕的?”
呂布暗道了一聲“妙哉”,麵上不露分毫:“隻怕那曹孟德不肯輕易罷休。”
“曹孟德如何態度, 取決於將軍。”說完, 便與呂布附耳。
呂布:“便依君之所言。”
事畢,宴請崔頌。
“一切便托付子琮了。”
崔頌吃了一頓大餐,打馬回鄄城。
他望著蒼茫的原野, 吐出一口濁氣。
總算, 不負他在廬江苦讀了那麼久的《戰國策》。
回到鄄城之時, 荀攸與戲誌才也已到了城內。
崔頌讓華佗為戲誌才診脈,隻見華佗神色凝重,久久不語,連帶著崔頌的一顆心越懸越高。
半晌,華佗放下診脈的手。
“服藥後,須得好好養護,如此還能活個二十年。”
崔頌的心終於得以安定。
這是一個好消息。
其他的醫者都斷定戲誌才最多隻有三、五年好活,華佗卻肯定地說,隻要好好治就能再活二十年——在這個人均壽命短暫的古代,這個結果已是十分難得。
過了兩日,呂布果然撤兵。
荀彧問崔頌:“子琮認為主公歸來後不宜出兵,是有什麼因由?”
崔頌答道:“呂布不可輕克。若出兵,必為糧草所困。不若休養生息。”
幾月後,天降蝗災,百姓饑餓。幸而荀司馬早有準備,開糧倉,免去一番磨難。
待到那時,崔頌早已離去。曹操不由慨歎:“明明如月,何時可掇[1]?”
……
戲誌才的病既已得到了解決,崔頌未等曹操回返,便向荀彧等人請辭。
作為一個一心為主公謀劃的謀臣,荀彧自然是要向崔頌賣安利的:“曹公明銳權略,求賢若渴……”
無數芷蘭之語,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好老板,就找,曹孟德!
崔頌回曰:“多謝文若好意。隻是我已答應家父,待誌才的事一了,便回廬江,不便在此逗留。”
荀彧深憾,與崔頌惜彆。
崔頌被荀彧三人送出城,在與眾家仆離開之前,他回首遙望鄄城的高牆厚壁。
現在還不是時候。
他在心裡告訴自己。
總有一天。
這個舞台將有他的一席之地。
他重新看向身前的大道,策馬揚鞭。
當晚,他終於在夢中見到另一個自己。
兩年未見,“崔頌”仍是原來的模樣……隻不過書桌前多了一本牛津詞典與一摞英文物理文獻。
見到他,“崔頌”如釋重負:“好久不見,近來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