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姐妹這廂自然很是尷尬, 畢竟閨中少女最主要的身份還是取決於父親的地位,已故的俞老太爺不管有多少才名賢名在身, 如今的俞伯晟也不過是個四品的工部長史,朱家姑娘怎麼也沒有想過要將俞菱心姐妹的座位安排在正廳之中,與公侯甚至宗親之女同席。
可此刻明錦柔的態度又如此堅決, 一點客隨主便的意思都沒有, 感覺上若是真的將俞菱心和俞芸心的座位排在庭院中, 明錦柔真的會拉著荀瀅跟過去,到時候文家姐妹若是也要求換座位同席, 越調換動靜越大,場麵就更尷尬了。
朱三姑娘與姐姐交換了個眼神,隻好勉強笑應道:“既是如此,那也不為大事, 我這就命人為兩位俞姑娘加添座位便是。”
“那就多謝啦。”明錦柔笑笑,便挽著俞菱心進去。
而跟在後頭的俞芸心越發緊張了, 隻覺得剛才一刻的對話中那稍微的僵持, 以及下一刻走入花廳中, 穿梭在公卿貴女之中那雲裡霧裡一樣的感覺跟先前去文安侯府參加詩會還是大大不同。
眼前所見的每一個人都是衣著華麗精致,鬢邊珠翠琳琅,舉手投足, 輕談低笑之間處處皆是公卿宗室的華貴與高不可攀。她整個人都好像緊繃起來, 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待得跟著俞菱心後頭到了幾乎可以算是位於花廳正中的主席之一, 俞芸心就更覺得自己拉開繡椅的手都不那麼穩定了。
她不由再望向俞菱心, 那種奇怪而陌生的感覺便再上心頭。她從小印象裡所認識的那個怯懦柔軟的長姐好像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徹底消失了。
眼前所見到的俞菱心落座之時極為大方自然,不隻是那樣微微含著得體的笑容繼續與已經相熟的明錦柔、荀瀅繼續說著話,連已經在這邊落座的其他高門之女、什麼楚國公府小姐、撫遠將軍之女,寒暄之時都駕輕就熟,仿佛她已經極為習慣這樣的場合,甚至是已經與對方相識一樣。
對於這一點,旁人倒是沒什麼感覺。明錦柔與荀瀅自從認識俞菱心的時候,見到她就是如此。
尤其是在幾番的詩會之中打理庶務、支應場麵都是那樣輕鬆老練,不管是知道俞菱心與荀澈關係的明錦柔,還是心思相對單純的荀瀅,都已經習慣性地將俞菱心也當做了半個長姐看待,也覺得到底俞家老尚書的才名不是空談,這才是有底蘊的書香世家嫡長女應該有的模樣,反倒是俞芸心同樣身為俞家的長房嫡出孫女,怎麼一副沒太見過世麵,謹慎緊張的樣子。
眾人又寒暄說笑了一刻,賓客陸續來的就越發多。
間中投向這一席的目光不免格外多些,一方麵是因為與其他席位相比,明顯明錦柔與俞菱心這一桌的人更多,另一方麵就是因為同時見到了那兩位文家姑娘,以及有些眼生的俞家姐妹,都在這顯眼的席位上。
朱家姑娘們迎客之間笑容也有些不自在,但又不能跟每一位賓客都一一主動解釋說,是明錦柔非要跟俞菱心坐在一起,才不得不將席位重新加添雲雲,也隻能麵上強笑支應。
尤其朱三姑娘,既是今日的壽星,平日也有些好才學好性子的名聲,更不好多說什麼,但朱二姑娘便靈活多了,往來之間朝明錦柔等人的席位又看了幾眼,便給自己身邊的丫鬟耳語了兩聲,又是滿麵笑容,繼續陪著朱三姑娘走動。
俞菱心雖然看似是在與身邊之人寒暄閒聊,其實自從進了朱家之後就一直在留意著周圍眾人。尤其帶著前世的那許多記憶與認知,她看待此刻朱家的座次安排,眾家閨秀的往來說話,對格局和關係的認識就更明晰得多,也更有餘力留意各樣細節,自然也包括此刻朱二姑娘的小動作。
很快,銀鈴般的清脆笑聲就從花廳東側響起,兩位衣著華貴的宮衣少女就從外頭說笑著進了門,左側之人的衣裳尤其光華燦爛,瓔珞珠飾樣樣華貴非常,巧笑嫣然的容貌更是嬌美絕倫,正是如今宗室之女當中最為得到朱貴妃甚至今上宣帝寵愛的瑞陽郡主。
另一側的永福郡主年紀比瑞陽郡主小一歲,容貌雖然也嬌俏可愛,麗色到底是遜了三分,性情也沒有那麼活潑,二人走在一處之時,便遠沒有瑞陽郡主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