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腰牌文書都辦理完畢, 昭陽殿的女官與宮女也出來迎接了三家的女眷, 這段極其簡短、卻又涇渭分明的對話便暫停了。
而前往昭陽殿的這一段路上,眾人幾乎都沒有說話,主要是走在前麵的明錦柔與明華月俞菱心婆媳都沒有與主動與昭陽殿女官寒暄, 後麵的文氏與鄧氏母女便不好太過殷切。
但在宮裡,沒有任何動作是沒有含義的。沒有話說也相當於有話說, 沒有表態就是一個態度。剛才在宮門處眾人簡單的幾句話, 已經明確地顯出了未來的秦王妃是以什麼樣的姿態來對待兩位側妃, 而文家鄧家的態度, 同時也微妙地表示了出來。
最簡單的概括, 就是秦王殿下這一正兩側三位妃子, 應該是從根本上就沒有姐妹相稱的打算,連表麵上和睦親熱的作假功夫都無意擺出來, 隻怕是連大婚之日都等不到,就要開始爭寵爭鋒了。
等到進了昭陽殿, 眾人向身穿鳳袍, 高居鳳位的文皇後見禮落座之後,先前文家與鄧家微妙的態度也更加清晰明朗了。
基本就是在文皇後象征性地問候了明錦柔、文若瑤與鄧紫芝三人近日可好、備嫁之事可齊備的常規套話之後,沂陽侯夫人便極其自然地含笑接話, 讚歎皇後的慈心與操勞, 以及近日飲食起居可還安好等家常話,雖有君臣之間的恭敬, 但也滿了姑嫂之間的親近。
文皇後笑意溫和:“都好, 尤其上次若瑤做的安神香包, 那不輕不重的味道用著真是貼心。本宮原先還想說厚臉皮與若瑤多要幾個,又想著這丫頭定是備嫁忙著,也不好開口。”
文若瑤忙欠身道:“姑母實在是言重了,旁的事情再忙,也不能忘記了給姑母的香包。其實是我已做了九個,原想湊個整數給姑母,才沒進到您跟前,還是我手慢的緣故,姑母莫怪。”
明錦柔唇角含笑,與俞菱心對望了一眼,隨即又將目光轉向了鄧氏母女。文家到底是占著與皇後的這個天然的姻親優勢,不管位分上是什麼側妃侍妾,到了皇後跟前一口一個姑母,也不能說她叫的不對。
若是如此,鄧家豈能沒有表示?
畢竟三人同日嫁到□□,明錦柔有正妃的名分,文若瑤有皇後的姻親,鄧紫芝若是什麼其他的憑借也沒有,那就是乾等著落於人後了。
“你的孝心,本宮是知道的。”文皇後向著文若瑤微微一笑,隨即也轉向了餘下的眾人,“以後到了王府,還要恭謹奉上,溫厚憐下,好好與大家和睦相處才是。”
文若瑤忙欠身應了,甚至還做出幾分感動的樣子:“姑母的教誨,若瑤一定時刻牢記在心,姑母,您放心吧。”
這個態度已經誠懇動情到有些浮誇了,俞菱心雖然心裡忍不住連翻了三個白眼,麵上倒還掌著不顯出什麼。明錦柔與明華月姑侄兩人卻都忍不住了,幾乎是互相看看,就又一齊望向了鄧家母女,那眼神就差直接問:所以,你們家呢?沒什麼表示?
鄧家母女被看的越發尷尬,原本預備好要跟皇後說的奉承話險些卡在喉嚨裡,基本上都是強定了定神,才能再想怎麼接話,好向皇後表一番忠心。
其實昭陽殿的態度到此時也是十分清楚了,四皇子趙王年紀還小,如今皇後隻能先捧著秦王抗衡吳王與魏王,所以在這正妃的選擇上,連皇後的親侄女文若瑤都退後了一步,選了晉國公府的明錦柔。
但顯然皇後對晉國公府的聯結程度,也就是拿出這個秦王正妃的位置而已,要聯結也要製衡,並不想要真的看見明家荀家與秦王親密無間、毫無嫌隙,所以在冊封明錦柔的同時也格外給兩個側妃施恩。
鄧紫芝論姿色比文若瑤還略遜一分,更比不上明豔大方的明錦柔,所以在這個時候要想給自己的前程多鋪路幾分,奉承皇後簡直是唯一的希望。
畢竟明氏女驕傲善妒,也算是在京中小有名氣的,文安侯那樣帶兵二十年的猛將名臣,在自家河東獅明華月的威嚴之下據說訂婚以來連個通房丫鬟都沒有,而明家以往上輩的甚至庶出的姑娘們,大多出閣之後也是家宅清淨,夫婿無妾,極少有“妻妾和諧”的。
所以對於鄧紫芝甚至文若瑤而言,從知道自己要與明錦柔一同嫁到□□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就已經放棄了與這位未來的正妃搞好關係的可能性,轉而籌劃著怎麼討好文皇後。
當然,這個局麵正是文皇後所樂於看見的。
所以隨後當鄧太太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接話時機,開始頌揚文皇後的母儀天下,賢良淑德,又主動獻上什麼安神八寶如意之時,文皇後的和藹微笑與溫言關懷再配上鄧氏母女的感激涕零,整個昭陽殿的氣氛簡直是融洽和諧到海晏河清、四海升平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