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家夥一個不到十六,一個不到十五,舉茶如酒,滿麵愁容,讓明錦城額頭的青筋都跳了又跳,很想在二人頭上各敲一個暴栗,但忍了又忍,還是算了。
或許再問問自家妹妹會有些主意,畢竟跟程雁翎最要好的還是明錦柔。
然而他例行公事的帖子剛遞進宮,好消息就直接從重華殿傳來——太子妃明錦柔,又有身孕了。
晉國公府自然闔府大喜,荀家樓家等等三親六故也是歡喜非常,往宮裡流水一般送入賀禮之外,到晉國公府道賀的當然也不少。
而這個時候,當然也有長輩過來拍拍明錦城的肩:“你妹妹實在是個有大福氣的,你這做哥哥的,咳咳,也得緊著點。”
這話簡直直接戳進了明錦城的肺管子,誰說他不想緊著點兒!!!
然而就在他看著程雁翎的又英氣又明麗的臉龐心裡暗暗運氣盤算個沒完的時候,荀家那邊卻先傳了喜信。
齊珂在這次的宮變平叛之事上立了大功,然而麵對太子與閣臣們的嘉賞,齊珂卻隻推拒了破格入朝為官的封賞,隻求了樓相一封薦書,轉而拜入了文淵書院,要去潛心學問。此舉自然是贏得了士林稱讚無數,而拜入文淵書院的三個月之後,由言大儒做媒提親,荀家小女的婚事終於經過了無數風波之後,花落文淵。
對此,荀南衡與明華月夫婦自然是萬分不舍,荀澈麵上看著平靜,背地裡跟俞菱心也猶自有些悻悻的,心情最複雜的反而是荀淙,雖然高興妹妹有個才華相當、情投意合的才子姻緣,可自己的婚事豈不是就要向後拖了?
著急之下,最終還是厚顏無恥地直接去晴雨軒裡跪著求他哥想主意,三磨五賴撒潑打滾,最後連好事成雙,給老太太衝喜、給皇上祈福之類的渾話都說出來,連荀澈帶俞菱心都是又氣又笑。
不過確實看著那段家姑娘是個行事果決,心思清明的好姑娘,而荀淙也確實到了談婚論嫁的歲數,於是在三親六故為荀瀅的賀禮還沒預備齊全的時候,文安侯府為四公子荀淙提親定親的消息也傳了出來,雖然確實也有些衝喜的說法,荀淙卻是美上了天,甚至還不忘給俞正杉也帶一句:“嫂子也想著點正杉罷,他都急的瘦了。”
其實俞正杉的婚事比荀淙的還簡單,當初晏家不願意,到底是顧忌著荀家內部不知道到底會如何,到底長房二房是親兄弟,老太太也是侯爺的親娘。一時鬨起來了似乎要翻臉,誰知道哪天和好了又有什麼念頭。晏家當初不願意跟荀澤結親,主要還是看不上二房的做派,俞正杉的勤奮上進還是人人可見,再者如今時局翻轉,荀澈這樣年輕便高居三品,將來前程不可限量,與他的小舅子結親,誰還能不願意呢。
俞菱心雖然覺得婆家已經有兩件婚事實在是夠忙的,但總也沒有因著這個就叫娘家堂弟的婚事等一等的道理,於是跟荀澈商量了之後便索性親自保了媒,所以一時間這京城中的紅綢紅錦都搶手起來,一方麵是幾家要做親的急著買,再者便是送禮的也忙得很。
而在這個時候,俞菱心卻沒料到另兩件婚事居然也差不多要定了下來,一個是荀澹與聶婧娘,當初荀澹覺得自己父親祖母或者會玩火燒身,還是不忘請求荀澈夫婦照看聶婧娘,而如今荀家二房遠遷柳州,不知將來前程如何,聶婧娘也還是願意遠嫁過去,看來二人也是當真有情。
這件婚事雖然也不需要俞菱心如何操心,不過就是送了一份禮物,但想起前世裡聶婧娘在與荀澹的婚事不成之後嫁給了齊珂,而今齊珂卻成了荀瀅的未婚夫,俞菱心還是有幾分慨歎,這世事流轉也是在是奇妙的很。
而更讓她驚訝的還有另一件——小郗太醫與俞芸心。
若說聶婧娘前世今生都是先與荀澹有情,世情回轉之間也算重得圓滿,俞芸心跟小郗太醫不知道什麼時候看對的眼,可就讓俞菱心意外到了極處了。
她的確知道俞芸心如今越發大了也越發懂事,不與蘇家人再如何牽扯來往,但與小郗太醫卻是什麼時候搭上的?
荀澈倒是淡定多了:“我請小郗暗中照應著些你們家,主要是怕人家從你家裡下手。至於他們怎麼互相瞧上的,誰能知道呢?所謂情不知所起,大約如是罷。”
俞菱心想了想,不由啞然:“那倒也是,不過這樣兜兜轉轉一大圈下來,如今婚事還沒落定的,還是隻有錦城與縣主了?”
荀澈攤了攤手:“聽說縣主以前曾經說過,想娶她的人,得能勝過她才行。”
“哇——”隔壁一聲嬰孩啼哭傳來,俞菱心趕忙過去看安哥兒,同時也歎口氣:“我就當這是安哥兒心疼他錦城伯伯了。要想勝過縣主,那實在是……”
荀澈攬著她的腰一同過去,隻是笑:“其實這也沒有那麼難的,到底他自己這鴛鴦帖子能不能寫的成,就看他什麼時候開竅了。”
說著,目光向旁側的書案一掃,目光掠過大紅刺金的婚書帖子,還是那樣滿了從容悠閒,甚至讓人地想揍他一拳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