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鴛譜
有道是, 人逢喜事精神爽。
可是這喜事若是一時間太多了,都爽在了一處, 也真是夠瞧的。
這個道理, 大部分人都沒想過,畢竟人生在世,各有難處,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縱然是榮華富貴到極致的皇親國戚,還指不定有什麼三親六故的難處、妻妾子女的不平呢。
而說到這一點上,莫說京城內外, 就是大江南北的官紳百姓, 都多少有點縮縮脖子,心照不宣的意味。
畢竟, 如今還臥病癱瘓在乾熙殿,皇位早就在退與不退之間的萬歲爺宣帝他老人家,大約就是個有錢有權有妻有子然而糟心無比的典型了。
天旭十六年除夕的宮變之後,謀逆有份的文皇後與麗妃朱氏兩族皆滅,看在慈惠太後的份上勉強給朱家留了十歲以下的幼童, 文家則隻有那一位嫁到太子東宮的側妃得以出宮落發,雖然前程斷絕, 好歹留得性命一條。
三皇子魏王是早已在王府大火之時殞身, 四皇子趙王也在宮變之夜伏誅, 二皇子吳王一時雖然性命還在, 但經過內閣與中書省反複商議,最終還是上報給了臥病殘年的宣帝,請宣帝給二殿下賜下禦酒,帶著最後的體麵上路。
宣帝在病榻上早已言語艱難,麵對著自家賢妻美妾愛子的下毒與逼宮,也不知道到底是憤怒更多還是傷心更多,總之最後還是親自選了一壺鴆酒賞給吳王夫婦,到底沒有將屠戮手足的這個名聲再推給太子。
而這一切的腥風血雨,到得天旭十六年的春末便徹底落定,不管是殺頭還是流放,是審訊還是留檔,都在五月底之前收尾結束。
待到天旭十六年的秋風吹拂之時,京城上下的氣象已經煥然一新。若非說有什麼還叫人掛心的事情,大約就要數文安侯府荀家,以及與荀家最親近的明家與俞家,密密匝匝疊在一處的婚事和喜帖了。
幾乎是五月剛過,玉竹堂和晴雨軒裡就沒有個消停的時候,明錦城、荀瀅、荀淙、俞正杉甚至俞芸心還有荀澹,一個一個來來往往的就跟走馬燈一樣。
一開始還說是過來探望荀澈和俞菱心,還有如今一天天活潑成長的安哥兒的,倒是的確也帶著各色各樣的禮物,天南海北的新鮮玩意兒,親手書畫或刺繡的仔細體貼,俞菱心簡直覺得自己這是回到了送嫁添妝的那個時候了。
然而稍微沉一沉,她就有些哭笑不得了,既是明白的很,也是略略地有些頭大。
這讓人精神爽的喜事,來的真是排山倒海啊!
最有資本著急的,當然是明錦城。他從少年時就喜歡程雁翎,然而人家婚約早定,他又覺得自己兵法武功皆不如這位表姐,硬生生壓著心思等了這樣久,如今好容易祁家舊債已清一刀兩斷,如今又大局落定,年過二十的明錦城簡直恨不得就跟當初荀澈提親的時候一樣,風馳電掣地趕緊過了流程。
可程雁翎卻是不著急的,她倒是沒說不喜歡明錦城,然而卻也沒說喜歡。昭寧大長公主與程將軍夫婦更是穩當的很,雖然與明家荀家皆是親近非常,但也沒絲毫露出什麼鬆動口風,這讓明錦城急的越發上火,羽林營的差事稍微鬆快幾分,就頻頻往晴雨軒跑,要找荀澈出主意。
荀澈卻不愛見他,他殫精竭慮了這麼久才提前擺平了整個局麵,又在西北出生入死這些日子,讓自家媳婦擔驚受怕到要生要死,如今好容易風平浪靜了,他還想閉門休息,早日算計出荀小小二呢,哪有心思開解遲鈍程度堪比太子的明錦城?
所以每次到這個時候,荀淙與俞正杉就是最好的擋箭牌。
兩個小家夥如今也是心急火燎的,見著明錦城就訴苦:“表哥,你說我應該怎麼跟我爹說?我覺得她是喜歡我的,她哥她爹對我也挺好的。可是我現在也沒官職在身,總覺得拿著家裡的名頭提親就跟個紈絝似的。但是我又不能不提,當初她進京是來選秀的,耽擱到現在已經很久了,萬一回了泉州,這遠隔千裡的,我可怎麼辦啊!”
說到這裡,荀淙那唉聲歎氣的樣子比他爹還老成幾分。
相比起來,俞正杉到底跟明錦城比較不熟,也不好意思直接跟明錦城說什麼,但開解荀淙的時候也是一臉情傷模樣:“哎,荀四哥,你的心情我懂。我每次想到小嬋的家人,也是的。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這人間之事,真的是萬般皆難。”
“哎。賢弟。”
“哎,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