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年間,諸藩王內鬥不休。
長達十數年的戰亂致使國力空耗,胡虜趁機起兵入侵中原,跟著洛邑失陷、哀帝被俘,燕朝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燕皇室隻能南渡京陵再續國統,北地則徹底淪為赤土。
胡虜鐵騎所向披靡,陸續攻占了多個城池。北方許多未能及時南遷的強宗豪族便修築塢壁以自保,瀚水流域一時間堡壁林立。
那一個個塢壁,據點零散,高牆深壘,所處位置既險要又隱蔽,仿佛釘子一樣深楔進北方大地,且他們又極擅遊走作戰,胡虜鐵騎有時也莫可奈何。
也有部分小塢壁不敵強兵進攻,紛紛投降。不過一個塢壁倒下,又有更多個塢壁立起,野火燒不儘。
暴虐的胡虜隻擅攻城,不擅守城,更不擅治理,所占之地民不聊生。百姓為了生存紛紛南逃,逃不了的便投身塢堡以存身。
於是在宗族鄉黨之外,各路塢壁又靠著前來依附的流民進一步壯大,並通過或聯姻或結盟的方式成為更大的塢主聯合體,武裝實力也進一步增強,成為讓胡虜最為頭疼的存在。
在大舉清剿塢壁的同時,各蠻族之間亦不太平。混戰時有發生,政權換了一個又一個,局勢十分動蕩。直至北涼一統,北方才算暫時穩定下來。
北涼於洛邑建都後,開始試圖用正統的手段統治所占領的地區。然後他們很快發現,治理偌大的國家已經足夠吃力,那些鄉村城郭,鞭長莫及,根本無法施行有效管理。
這個時候,擁有強大武力的塢主便成了安撫和拉攏的對象。
北涼想利用塢主們對地方秩序的控製力,為其治理基層社會,順便供應糧食和兵源。要求僅是對方服從或者說不反對自己的統治。
而各塢主雖有勉強自保的能力,卻也不足以應付北涼精騎長期的剿殺攻打。為了宗族和堡內依附的子民,隻能暫且委蛇於胡虜所建政權。
直到三年前,北涼老國主崩逝,大將虛連鞮發動政變,篡位為帝。
北涼立朝未穩、內亂又生,大好良機,各地塢主豈能坐失?國仇家恨,群起攻之,再加上民心所向,北涼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創,最終被趕出洛邑,退居到烏稠海以北。
天下卻並沒有因此太平。
那些塢主之間各自為政、勾心鬥角,矛盾亦甚多。在驅走外敵之後,便開始互相攻伐,混戰不休。
在這過程中,有的塢壁被蠶食,而有的塢壁則靠著蠶食彆人進一步壯大。
扈、蕭二家便是後者中的佼佼者。
-
堂妹年少無知,奈何叔父叔母亦短視。
殊不知,這門親,實打實是門好親。她先前在宗祠裡所言也不單是為了刺激駱氏。
大亂之世,金山銀山不如兵山,這是每個有野心的人都深諳的至理。
隻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就可與群雄坐而分權。進可逐鹿天下,退可安守一方,不然曹魏何以立國,司馬氏又以何篡權?
就拿大燕來說,朝中地位顯赫的四大士族,無不執掌重兵。便連尋常世家也都汲取宣和之亂的教訓,納賓客、蔭部曲,大肆組建私兵……
叔父叔母安穩日子過多了,戰亂的傷痛逐漸忘卻,囿於門第之見,便生悔婚之意。
而讓薑佛桑真正心涼的是,正因他們不認為這是門好親,所以才想讓自己替佛茵出嫁。
“叔母可是在說笑?”薑佛桑真誠發問。
再難以啟齒也開了口,駱氏索性橫下一條心:“叔母是這樣想的,你如今身份尷尬,再居京陵已是不宜,有許氏在一日,便連改嫁也不能,誰敢冒著得罪許家的風險娶你?何如、何如……”
何如做此犧牲?
說得多輕飄,可惜她已經犧牲夠了。
“叔母請回吧。”薑佛桑擱下茶具。
駱氏急了,跽坐變為正坐:“你即便不看在我和你叔父的麵上,也當想想阿妙!她整日阿姊長阿姊短地喚你,你就忍心看她遠嫁離家、遠離父母?從小到大,她可是連京陵都未出過……”
說這話時的駱氏全然忘了,她麵前的薑佛桑,若無前世經曆,同樣未出過京陵城。
區彆隻在於,一個有人疼惜,一個無人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