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賈琮用館閣體寫下的對聯,原著是蒲鬆齡,這時代的人沒見過,也是名聯了,不少人專為觀摩這幅對聯而來。
賈琮悄無聲息地一個人坐在大堂對奕,觀看、聽聞四周之人談話:“仁兄,《儒林外史》讀了沒?咱大順第一神童賈子禮的名作。”
“讀了,範進也太可憐了。”
“是啊,這簡直是多少窮苦讀書人的寫照,範進寫了幾十年八股,還寫不通,自己卻不知道,唉……可憐,可悲。”
“說起可憐,範進也比不上嚴監生,賈子禮的筆法入木三分,嚴監生吝嗇、卻又不失人情味,終身受大房欺負,妻子王氏死了,嚴監生哭得死去活來,這是糟糠之妻不可忘……”
“可笑的是……嚴監生死的時候,指著油燈說不出話,唯有姓趙的姨娘明白:老爺是說要剪斷一顆燈芯,不要費油……嚴監生點頭,這是他臨終前的遺言……”
“這種吝嗇也是奇葩了。”
“海瑞何嘗不是如此,他臨死之前,遺言是還給兵部幾兩銀子,說他們炭火費多了……可笑,可悲……”
“賈子禮不愧是神童,早慧,這份世態人情的描摹,當今無人能及!”
相比《紅樓夢》宅在大觀園,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把觸角伸到廣闊的士大夫社會,在清朝,《儒林外史》出來後,士人階級爭相到茶館觀看,看看有多少人符合書中人物。
這就是優秀現實主義的力量,賈琮對此很滿意,想必他已經名滿京華了?
除了為人熟知的範進中舉,《儒林外史》最成功的還有嚴監生、魯編修、匡超人、周進、馬二先生等等,那種真實性、複雜性,道儘了古代士人生活的辛酸愁苦、喜怒哀樂、空談雅趣……自然最容易引起這時代讀書人的共鳴。
賈琮又見幾人對賈惜春的書畫指指點點,素描自然也是賈琮教的,幾個書生道:“這幾幅畫太詭異了……”
“對呀,還明碼標價五錢銀子,誰買呀?這不坑人嘛!”
羅高才、鄭夜寥大是臉紅:瞧瞧,賈公子,你丟人了吧?
“這些畫,本公子全要了,不用討價還價!”這時忽然進來一位玉麵書生,相貌輪廓方方正正,月白色儒袍,約莫十七八的年紀。緞靴、玄色腰帶,英氣凜然,左右跟著四五個奴仆護衛。
眾人一靜,紛紛驚異起來,這是誰?哪來的暴發戶啊?
賈琮平靜地坐著,那位公子的眼神平視過來。
【注釋:關於賈蓉、王熙鳳原著的曖昧,在通行本紅樓夢中,確實有這樣的字眼,所以“淩霄”兄說把賈瑞換成賈蓉,更符合本書劇情。
但是作者沒有這麼做,我說幾句:我們市麵上看到的通行本紅樓夢,大多是程高本(高鶚、程偉元修訂的甲本、乙本)。高鶚不僅續寫後四十回,而且對前八十回做了一萬多字的篡改。
這其中就包括賈蓉、王熙鳳的曖昧,襲人的勾引賈寶玉,高鶚顛覆了四個人的形象:王熙鳳、襲人、尤二姐、尤三姐。
高鶚的動機很簡單,他是封建官僚,維護封建統治,所以他筆下尤三姐自殺之前必須純潔。現在的通行本前八十回,高鶚的痕跡沒有刪除完全。
我的意思很明了:基本上從曹雪芹原意出發,甲戌本、庚辰本這些有殘缺,基本上是依照精較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王熙鳳有很多缺點,但作為正冊之一,她也有亮點,和賈蓉的曖昧,是高鶚篡改的,實際上她有忠貞的方麵。
所以,對“淩霄”兄等點評的書友,說聲抱歉,作者隻能酌情采取部分建議,主要按自己的意思來寫,否則越寫越混亂。
望大家諒解則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