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大三元之鄉試解元(1 / 2)

本站 0zw,最快更新紅樓之公子無雙最新章節!

八月初八這一天,晝夜差不多等長,崇文門內的貢院大街,人流如蜂如蟻,秋風蕭瑟,站在國子監貢生隊伍的賈琮打了羊角燈,穿了拆縫棉襖,仰視龍門,目光漸漸堅定。

大觀園建立之後,賈府的中興鼎盛隻是曇花一現,不到兩年,賈政便會出任外省學政回來,性情大變,元春再未出宮,甄家被抄,賈府敗象已現,時間很緊迫了。考中舉人、進士是當務之急,至於是進翰林還是選外任,他都樂意,最低限度也要避免被家族連累,抄家不等於滅族,一旦他開府建衙,自己總有回旋之處。

“王鵬舉高中經魁,甲戌會試不中,這幾年回宛平苦讀了。”匡六合沉思道:“你看到今年副主考是誰了嗎?”

“還有誰?邸報早明發一省,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劉大人。”張茂才羨慕嫉妒恨:“聽說這位劉禦史這幾年升官特快,三年前他還是直隸學政,我在涿州就由他提拔的,要說癸酉、丙子兩科的鄉試門生,沒人比劉禦史的多,三年任滿,就升都察院副官了……子禮也是他提拔的,焉能不中?”

“不可大意,國子監有一位監生特彆厲害,也不是生員入貢,府試都考不過,納粟入監,進了國子監,據說國子學、書學、律學、算學,科科優異,賈子禮,那個人叫什麼來著?”匡六合在另一邊隊伍問,他們由宛平縣衙派送,賈琮則是由國子監派送的。

“戴鳳翔,是老內相戴公公的老鄉,河間府肅寧縣人……”賈琮皺眉,有些人縣府院怎麼考也考不過,捐了監生,卻能一鼓作氣衝進金鑾殿,這個戴鳳翔是個勁敵,自身就有實力,裡邊又有司禮監的戴權。

在監臨官董安國等人的旁觀監察、順天府衙門差役的搜檢下,賈琮等眾生員手提考籃、燈籠,由十八房官帶領,魚貫而入,進“開天文運”龍門、內龍門,按號至二進號舍。

守兵關了門,秋風颯颯地吹響窗外的文昌槐,置了火盆、燭台、筆墨紙硯,賈琮從考籃之內拿出麥餅嚼吃,不時就一口燒開涼下的水,今年的秋天乾燥又冷,監獄般的號舍給人安全感,卻又有一種枯坐的無聊煩躁,尤其這種枯坐還被人看著,目視窗外,明遠樓、瞭望樓、過道都有官兵來回巡視。

當幾個差役手執公告牌來回走,代表頭場的三道四書題出來了。

第一題:《不亦說乎,有朋》,截搭題。

第二題:《不以規矩》,小題。

第三題:《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政,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連章題。

“第一題都出爛了,難寫名作,第二題沈鎬恰好給我出過,第三題又是大章……”賈琮磨墨鋪卷,和成千上萬的秋闈考生一樣,皺眉思索,搜腸刮肚,好在鄉試每場的時間都足夠,大不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不睡,誰都能憋出三篇八股文來,但是鄉試為大三元之始,鄉試解元,賈琮也是有問鼎之心的。

和其他人不同的是,賈琮思維悟性遠超同齡人,在官兵進來,又關上門的時候,賈琮已經廢掉三張稿紙,揣摩思路大綱,從《史記》、《漢書》、《後漢書》到《朱熹集注》,無數密密麻麻的文字略過腦海,那官兵也不打擾他,轉了一圈,再檢查被褥席子,又關門出去,守在外邊。

少了一個人在內,賈琮就不覺得彆扭了,心境如萬籟俱寂的荒野,提起湖筆蘸墨,下筆如有神:

“不亦說乎,有朋。”

“說以學而深,即可決其朋之有矣。”

“夫說生於時習,及生於學也。以學及人,而朋之有也,不可必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